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民生新闻“四力”论文

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民生新闻“四力”论文

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民生新闻“四力”

陈 姣

(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山西 晋城 048000)

摘 要: 民生新闻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形式,也是反映民生的重要途径。如何提升民生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实际民生新闻工作分析得出,通过加大选题策划、重视深度报道、拓宽互动渠道、树立品牌意识四个途经,有效提升民生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关键词: 媒体融合;电视民生新闻;四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民生新闻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形式,也是反映民生的重要途径。因其具备本土化、亲民性和现场感的特点,近年来,民生新闻成为各地市电视台的主打新闻栏目。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由传统媒体“独霸天下”的新闻生态,给电视民生新闻也带来了极大挑战。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民生新闻的“四力”,值得探究。

4S=(b+e+h)+(d+e+f)+(a+e+i)+(c+e+g)=(a+b+c)+(d+e+f)+(g+h+i)+3e=3S+3e,所以有S=3e.由此可以得到:

(2) 当光储电站的可再生能源(光伏)功率发生波动时,电动汽车(可移动储能装置)和储能电池出力,共同平复由波动引起的不平衡功率;

一、加大选题策划,增强传播力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媒体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增加电视新闻的传播力,民生新闻节目在内容上,必须加大选题的策划,积极引进大民生。

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通常都过于注重本土化,定位较窄,传播力有限。其实,民生新闻就是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服务的,我们的节目应当在关注本土百姓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外,积极融入重大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等大民生内容,站在民生的角度上,来解读重大政策对老百姓的影响,这样的大民生新闻才能够提升社会影响力。

再如,针对路面停车难的现象,《第一民生》也进行了深度报读,通过五集深度报道《增划停车泊位 缓解随意停放》《僵尸车长期霸位 还路于车出重拳》《公共资源成“唐僧肉”如何让道路“姓公”》《静态停车管理 可否实行阶梯收费》《依托大数据 让停车智慧起来》,全方位多角度对停车难问题进行分析报道,最终,晋城市交管部门出台停车新规,让市区停车有据可依,彻底解决停车难题。其实除了停车问题外,《第一民生》对交通事故、火灾等突发事件的报道,也都不仅仅局限于对新闻事实的具体描述,而是通过大量资料和证据的引入,分析问题的原因,揭示事件的本质,同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寻找对策,为今后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参考,化解事件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重视深度报道,提高引导力

晋城新闻频道《第一民生》在深度报道方面也做了尝试,为迎接新中国70年华诞,开设专栏《壮丽70年 奋进新时代》,采取记者到基层蹲点的形式,对晋城范围内的革命老区、红色山村进行深度报道,采写出了一批好作品,如:圪台村蹲点日记五集系列报道《易地搬迁 “搬”出新生活》《圪台村里的喜乐事》《融入血液里的红色基因》《打造全域旅游 留住美丽乡愁》《美丽圪台 回得去的故乡》,就通过小切口呈现出了大主题,通过小故事反映出了70年的大变化,通过小视角折射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大时代。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便捷,但是所获取的信息往往止于表面,因此,作为主流媒体,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依托自身的优势,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在对新闻的报道上,要深入事件其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入手,抽丝剥茧,给观众展示出真正的新闻真相来。

对此,晋城新闻频道《第一民生》除了关注“市井民生、百姓故事”外,进一步扩大选题视角,增加和民生相关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的报道。比如:2019年8月,我市出台了《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助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盘活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的实施办法(试行)》“两个政策性文件”,《第一民生》一方面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对“两个政策性文件”进行详细解读,另一方面通过《民生回音》版块,对观众的热线和留言进行答复,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另外,2018年和2019年的“两会”,《第一民生》还从大民生的视角策划了“两会”特别报道——代表委员通道,代表不同领域、不同界别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回应社会关切,回答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交通、住房、旅游、农业等民生话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拓宽互动渠道,提升影响力

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与观众之间的互动通常都是依赖于来电和来信,不仅时效性差,沟通渠道也不畅通。进入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大大加强,借助互联网和各类新闻客户端,观众在登录后便可留言,大大提升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要积极融合新媒体,拓宽与观众的互动渠道,为观众参与到民生新闻节目创造更多的平台。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融媒体时代下,信息瞬息万变,作为电视新闻媒体也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将新闻当作一种产品去营销,吸引观众主动观看新闻,这不仅可以建立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效应,还可以增强节目在观众中的公信力。

四、树立品牌意识,塑造公信力

晋城新闻频道的《第一民生》自2013年改版以来,就以“你的关心,就是我们的关注”为宗旨,开设了《民生回音》版块,并成为晋城台唯一一档新闻类直播节目,在观众中拥有良好的口碑。但是,进入融媒体时代以来,受众接收新闻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习惯通过手机获取民生新闻,依靠电视观看民生新闻的受众基本都局限在了老年人群体。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需要应势而动,借助新媒体,创新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方式,实现民生新闻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要推出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等,甚至可以建立一个《第一民生》观众微信群,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及时发布当天的民生新闻,并开通留言功能。另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还要开通网络直播平台,在直播平台中设置观众留言和节目回看。同时,还要继续增强直播功能,对于一些突发事件,继续要进行现场直播,给观众带来更真实更时效的新闻报道,提升民生新闻的影响力。

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品牌不仅是一个栏目的名气,也是节目标识、风格、特色和信誉等要素的组合。对于新闻这种“产品”,首先包装很重要,电视民生栏目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和整个频道的包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独树一帜的栏目风格,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才能在栏目品牌化运行的过程中,让民生新闻栏目深入人心。除了合理的形象化包装外,电视民生新闻要想实现栏目的品牌化运行,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市场定位和目标受众,要制作出高水准且受老百姓喜爱的电视新闻节目来,才能在激烈的融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棒棒糖设计师。我一定要发明出最梦幻的棒棒糖。比如说,一根棒棒糖可以有十二种口味——舔第一口是种味儿,舔第二口是另一种味儿……比如说,根据不同人设计不同的棒棒糖,可以强身健体,甚至可以取代药品!我最想发明的,还是那样一种可以改变人的棒棒糖。它可以使调皮的孩子变乖,可以使懒惰的孩子变勤快,可以使嘴馋的孩子变……”他想不出来该用什么词了,于是去问吴老师。

在树立民生栏目品牌方面,《第一民生》也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在近几年的中高考期间,都开设专栏进行系列报道,考前会邀请名师讲解应考技巧、考试期间会报道交警、环保、爱心送考车队等社会各界对考生的关注、考后继续邀请名师对考生填报志愿进行讲解,还要对毕业旅行、驾考等后高考经济进行关注,通过几年的摸索,在晋城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再比如,今年的全国二青会在山西太原举行,其中的现代五项比赛在晋城进行,《第一民生》也针对二青会,从火炬传递到赛事报道都进行了特别策划,不仅关注二青会赛事本身,而且还通过《二青会圣火点燃 联通5G身临其境》《二青会志愿者:打造最靓丽的“风景线”》《激情二青会赛场变秀场》《看台垃圾不落地 人人都是志愿者》等新闻报道,关注二青会的5G科技、志愿者、观众等,向受众展示出一个全方位的二青会。

五、结语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提升媒体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显得尤为重要。广大民生新闻媒体人,都应当树立起责任意识,以融合的思维不断创新,进一步锤炼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让民生新闻报道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入耳入脑入心。

为了避免已设定模型中可能出现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表4给出了模型中主要变量的皮尔逊相关性检验结果。表4结果显示:IA与CFA的相关系数显著为正,初步表明重污染行业企业普遍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IA与CFA×CDI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初步表明碳信息披露可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除交互项外,模型各主要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下,表明已设定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2-20(1).

[2]黄纪宾.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探究[J].传媒论坛,2019(1):71-72.

[3]冮建龙.融媒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思考[J].赤子,2019,10:73.

[4]许盛循.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与发展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05.

[5]桑翔.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教育新闻舆论“四力”[J].新闻战线,2019,04:15-16.

[6]喻国明,赵晋.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瓶颈突破方式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09:70-71.

[7]王贵平.提高民生新闻质量之策[J].新闻前哨,2005(12):40-41.

[8]时统宇.努力提升民生新闻的质量和品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5):97-98.

[9]戴杰,刘志祥,陈迪.提升民生新闻品质 增强城市台核心竞争力[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9):75-77.

中图分类号: G2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21-0073-02

作者简介: 陈姣,女,汉族,山西晋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

标签:;  ;  ;  ;  

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民生新闻“四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