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向运动_教育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向运动_教育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双向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主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双向运动的本质规定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就是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这两种运动的统一。客体主体化对于教育客体而言是教育主体能力的对象化和外化的结果,是主体能力从可能变为现实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自身素质在教育客体中被赋予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其中包括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学习的过程。在当今社会把提高和优化主体素质作为客体主体化的关键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育主体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能正确的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对文字、历史、地理法律、心理学、教育学和经营管理学等均有涉猎:勤奋学习、热爱本职工作,懂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党性强作风正,坚持原则,不谋私利,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和带头人。教育主体只有具备这些基本条件才能具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知识结构和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教育主体的自身素质是客体主体化,形成过程的内在条件,因此教育主体自身素质的优化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二是教育者通过教育手段的中介作用,调动教育对象的自觉能动性,使教育客体获得自我意识。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完善。教育客体将教育主体有针对性灌输变成自己的思想加以接受,并在行动中显现出来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在教育客体主体性充分发挥的条件下,符合教育主体的本质要求实现客体主体化。

主体客体化,对教育主体而言、教育主体有目的的选择和接受教育客体的思想情况,在教育主体自我意识中进行加工处理,自觉地调整二者的关系,使主体的认识符合不断变化的客体,提高主体的实践和认识能力,主体客体化,首先表现在教育主体必须先作为教育客体接受教育,这是教育客体自身的工作特点来决定的。要教育别人,必须首先教育自己、要塑造人类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要想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实现转化,教育者本人的思想必须首先转化,“言行不一”、“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致命弱点。其次表现在教育客体对教育主体的要求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威力同教育主体的自身的表率作用和模范行动密切关联。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它不但要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还要使人们具有正确的行为,要达此目的,教育主体的身教重于言教,言行一致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工作方法,也是教育客体的本质要求。客体是被教育和改造的对象,但并不意味着教育客体本身的规定性不能作为教育主体本质力量的充实,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教育客体也有地方值得教育主体学习的人,这也是主体客体化的一种表现。再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教育客体的素质,而教育客体素质的提高必然要促进教育主体素质更大的提高,这就给教育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教育主体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客体年龄、职业、文化和认识水平不同,促使教育主体揭示和把握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对象的思想特点,随时注意教育客体的心身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也要求教育主体先作为客体进行学习。

需要指出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和客体的双向运动本不是指他们在空间上的互易其位,而是指教育主体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充实了本质力量和教育客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了教育主体的现实性。从而以不同形式达到了主体客体的统一。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双向运动观

双向运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质上是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其运动观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双向运动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双向活动,是双方互动的行为。也就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首先是行为关系,行为是以人的全部内在结构为依据,孕育的功能结合相应外在条件而实现的整体性功能过程。在人的行为过程中,内部各要素在其意识的控制制约下,协调地展开活动,同时又即时地感知,判断,控制,利用外界对象。教育主体一方面在意识控制下变革内在结构的总体格局、以主动措施作用于教育客体;同时又在意识的控制下,主动感受教育客体的信息,再次变革内在结构的格局的承受教育客体的反作用,从而导致自身内在结构的发展变化。教育主体发挥已有结构孕育了的潜能,又会承受教育客体的作用而相应变革其内在结构,从而孕育新的潜能,既改变教育客体又变革自身。双向运动的每一方都有自觉的目的,都须自觉控制自己展开与对方的行为,建立与对方的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关系,随时感知,判明双向运动的过程,并根据此判断自己的目的,调整后断双向运动的方式与内容,或中断其运动。其行其止都在主客体的自觉掌握之中。双向运动的任何一方都自主、又适应。双向运动的双方都是比较被动,尔行我随,使运动具有相互性,双向运动的任何一方都具有发展性、主客体在运动中双方内在结构孕育的功能都不断得以发挥,同时,因综合对方作用而不断变革自身结构,从而使双方都获得某种程度的发展。

第二,就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双向运动的性质而论,他们都是行为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思想信息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的过程,双向运动也是一个信息传递和信息接受的过程、体现在教育主体信息的传递和教育客体对此能动的接受与教育客体信息的传递和教育主体对此能动的接受上,信息实现在人的行为中,并且是行为的一个内在构成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主客体已有的内在结构为主要依据,索取相应信息,变革内在结构发展自身的行为过程。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的双向运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行为是教育主体的施教和教育客体的学习。教育主体抱定的自觉目的是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改革教育客体的错误的思想和言行;教育客体所抱定的自觉目的则是能动地接受教育主体的灌输,双方目的既对立又统一,从其自觉目的为动因形成灌输与接受的主客体的双向运动关系。这个关系体系中双方地位是不平衡的。教育主体是受社会委托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必须有做教育主体的基本规定。教育主体在其先行的发展中积累了适当的内部条件,他们在内部素养和外显功能上在某种程度上高于教育客体,这样才具备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依据、教育客体特别是新时期的青年一代,其内在结构规定了他们具有学习和发展的潜能。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内在规定的差异造成相互关系上的不平衡,教育主体处于主导地位是必然的。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个辩证的动态关系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一方面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来展开。另一方面,又必须面对着具有独特个性的教育客体并加以适应,在主客体双向运动的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的教育客体接受教育主体的灌输又是主动的,那些通过教育主体灌输得来的思想观念常常并不与自己的个人经验完全一致,有些甚至是冲突的,这一情况会使人感到茫然,从主观感情来说,个人也不会轻易否定社会公认为正确的那些思想观点,这就需要教育客体主动地加以正确的选择,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将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内化为个体思想、又将个体思想转化为个体行为,所以说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是个辩证的动态关系体系。

第四,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双向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所谓促进人的发展,首先是促进教育客体的发展,即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求,启发和提高教育客体的革命自觉性,使教育客体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并通过反复的实践提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以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人才,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双向运动也确实能起到促进教育客体发展的作用。同时它也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发展。古人早已提出教学相长的论断,在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论,思想教育的过时论和本质论中,也要有教育主体发展的内容。首先教育主体有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展自己。教育主体作为一个自觉行为的主体,象其他人一样,一生都在发展中,只要生存着,就不会成为不须发展的完人。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的主导地位就是他们先行发展的结果,但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是相对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教育客体也在不断进步、教育主体若不发展自己,则会很快失掉自己占据教育地位的内在依据,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也可能得到发展。教育主体的灌输内容,教育主体早已应该身先力行,对所教育的客体在整体上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教育客体的具体状况,特别是教育客体在与自己的运动过程中的状况,则只能从运动的反馈信息中加以感知,教育主体怎样促进教育客体的发展,教育客体发展的特殊性及其一般规律如何?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发展自己,如何获得工作的乐趣等,则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加以探讨,从而实现教育主体的发展。其三教育主体的发展目标首先是一个教育家,既能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又能不断探索人生和教育规律,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其四,教育主体的发展象其他人的发展一样,都实现在自觉地追求中,教育主体应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认识发展的必要与可能,确定自己发展的目标,并通过教育实践,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等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发展。

标签:;  ;  ;  ;  ;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向运动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