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临床对比研究论文_左斌

(长江航运总医院骨外科; 430010)

【摘要】目的:研究在股骨骨折中运用交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102例股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骨折患者中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钢板内固定;股骨骨折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083-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日益增多,交通事故也逐渐上升,从而机械性的创伤也在不断增加,股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科骨折,股骨作为人体最大的骨头,一般不会轻易骨折,多由强大的暴力打击所致,或者由高空坠落、车辆撞击引起,骨折后肢体剧烈疼痛,局部肿胀有压痛感,股骨骨折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出血性休克[1],因此必须立即送往医院,目前临床上治疗股骨骨折的方法主要为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本研究主要对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102例股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32~63岁,平均(51.3±8.2)岁,观察组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30~65岁,平均(50.3±7.6)岁,两组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股骨骨折,排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者,有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且都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具体方法为:使患者处于仰卧位,给予硬膜外麻醉,以患者骨折处中心15cm左右做一个切口,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清理骨折部位的积血,然后挑选合适的钢板,钢板的长度应足够长且螺钉较少,一般情况下钢板的长度应为骨折部位长度的2倍[2],待确定钢板固定好以后,用螺钉拧到相对应的位置,最后进行负压引流和清理创面。观察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患者取平卧位,进行常规消毒后给予硬膜外麻醉,清理干净软组织,于患者骨折端大腿后侧做出一个手术切口,充分暴露梨状窝,在X线的监视下放置好导针,确保导针安放位置合适,然后扩髓,每次增加1mm,将交锁髓内钉向相反方向钉入,深度为关节面下1~2mm[3],根据定位器定好的位置于远端和近端各钉入2枚髓内钉,在术后进行负压引流,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并用Merchan[4]评分标准来评价患者的临床效果,优:患者骨折愈合,走路没有疼痛感,患肢形态、功能完全恢复;良:患者偶尔出现疼痛,走路存在一些障碍,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差:患者经常出现疼痛,行走困难,骨折没有愈合或愈合畸形。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x进行检验,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量数据,P<0.05差异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对照组患者中优18例,良21例,差12例,优良率为76.47%,观察组患者中优30例,良19例,差2例,优良率为96.0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为人体最大的骨头,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发生骨折,但当受到外部暴力冲击,如汽车撞击、碾压或用力打击时易形成粉碎性骨折或横行骨折,发生股骨骨折后易引起出血性休克,因此需及时进行治疗。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钢板内固定,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愈合时间较长,且术后并发症高,效果不太满意,交锁髓内钉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具有收缩性强、创伤小、稳固性好等优点,可以避免骨折出现再度移位,减少患者的负重量,确保患者早日康复,同时交锁髓内钉也存在有一定的缺点,在给患者进行切开复位时,由于钢板内需要固定的范围较大,使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容易出现骨不连[5],在外侧的支架只可以用来临时固定,极易发生感染,因此开放性骨折应避免使用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股骨骨折患者中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朝明.髓内钉与锁内钢板治疗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对比观察[J].医药前沿,2015,5(23):171-172.

[2]谢希惠,陈成,夏国栋.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交锁髓内钉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4):26-27.

[3]罗斌.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愈合时间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21):59.

[4]周建设,薛俊联.锁定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2015(28):126-127.

[5]刘孝非.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研究,2018,5(14):24.

论文作者:左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临床对比研究论文_左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