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雾化方式应用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那妍

不同雾化方式应用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那妍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要:目的:探析不同雾化方式应用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88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其中给予对照组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而观察组则运用氧驱动雾化吸入,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以及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2.1±1.2)d、(1.6±0.4)d、(4.1±1.2)d以及(5.2±1.4)d,短于对照组的(5.3±1.4)d、(3.3±1.1)d、(8.4±1.5)d、(7.6±1.5)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效果显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雾化方式;小儿哮喘;疗效

Different methods of atomization applied to pediatric asthma treatment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different atomization methods on pediatric asthma. Methods:Eighty-eight asthmatic children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 = 44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halation of air compression pump,The observation group is the use of oxygen-driven inhalation,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44%,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77.78%),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The wheezing,dyspnea,chest tightness and cough disappearing time were 2.1 ± 1.2 d,1.6 ± 0.4 d,4.1 ± 1.2 d and 5.2 ± 1.4 d,respectively,which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5.3 ± 1.4 d,(3.3 ± 1.1)d,(8.4 ± 1.5))D,(7.6 ± 1.5)d,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Oxygen-driven aerosol inhalation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pediatric asthma.

Keywords:Atomization;Pediatric asthma;Efficacy

前言:

小儿哮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临床表现以憋闷、咳嗽以及喘息等症状为主,不仅危害患儿心理和生理健康,还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当前临床上在治疗小儿哮喘时,主要为对症治疗,包括消炎、祛痰、镇咳等,其中雾化吸入是常用的一种方法,疗效显著。因此,该文对不同雾化吸入方式运用在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小儿哮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88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年龄5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4.1±2.5)岁,病程8-28d,平均病程为(18.7±9.2)d,其中19例为女孩、25例为男孩;观察组病程7-26d,平均病程为(18.5±9.1)d,年龄6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9±2.4)岁,其中17例为女孩、27例为男孩。两组的病程、性别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治疗: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排痰、止咳、平喘以及纠正酸碱平衡等,由于一些患儿合并感染,还应该运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且合理安排患儿日常饮食等。

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即运用0.9%生理盐水2mL+0.5mL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液(国药准字:H20123384,规格100μg)+1mL布地奈德混悬液(注册证号:H20090902,规格2mL:0.5mg)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将药液装入雾化器内后,与压缩泵式雾化设备相连接,使其保持通畅,需要注意的是,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输入量,通常为4.4L/min,持续雾化吸入,10-15min/次,2次/d,连续治疗3d。

观察组: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操作如下:将1mL布地奈德混悬液+0.5mL硫酸沙丁胺醇雾化液+0.9%生理盐水2mL装入雾化器后,使供氧接口与雾化器连接管相连接,然后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控制好氧流量,一般为4-6L/min,持续雾化吸入,10-15min/次,2次/d,共治疗3d。

2.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4.12%,而对照组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焦虑发生率以及抑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气管哮喘主要指的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如T细胞、肥大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等共同参与的一种气道炎症,炎症因子对气道产生直接刺激,使气道狭窄,增加分泌物,从而诱发呼吸困难、喘息以及胸闷等一系列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容易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雾化吸入方法,其作用机制主要为在低压泵力的作用下,利用细管对药物进行喷射雾化,通过呼吸对患儿的肺部产生作用,使机体内部炎症和水肿得到改善,从而缓解哮喘症状。但是有研究发现,这种雾化吸入的颗粒较大,患儿气道内部容易沉积药物颗粒,阻塞气道,甚至诱发窒息。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作为新型的一种治疗方法,将氧气作为动力,不仅可以补充氧气,使缺氧症状得到改善,还能对药液进行处理,使其形成雾状滴子,对高反应气道产生直接作用,改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同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还可以将患儿的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通过对氧流量的大小进行调节来改变雾量大小,使药液可以充分弥散,减少呼吸道阻力,并且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以及刺激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儿童。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治疗效果显著,黄如章等在研究中的治疗有效率为96%,与该次研究一致。综上所述,在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中,运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一方面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还能改善患儿肺功能,获得满意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振,周兴燕,肖曼华.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婴幼儿哮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6):1268-1269.

[2]李东明.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3):2182.

[3]陈建冲.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9):516.

论文作者:那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不同雾化方式应用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那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