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骨折病人行骨牵引手术的护理措施分析论文_王家桂

下肢骨骨折病人行骨牵引手术的护理措施分析论文_王家桂

湖北省荆州石首市秀林卫生院 434400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下肢骨折患者接受骨牵引术术后综合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下肢骨折在本科室接受骨牵引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牵引、预防并发症、功能锻炼方面的护理并探究综合护理产生的效果。结果 经过科学的综合护理措施,92例患者取得了良好护理效果:全部痊愈出院,不伴有任何并发症。结论 通过对下肢骨骨折的患者采取一对一、细心、得当的综合护理措施,加强心理、牵引护理、预防并发症、功能锻炼的舒适护理,可以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效果显著,缩短了病程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下肢骨骨折;骨牵引术;功能锻炼;并发症;综合护理

伴随社会经济、交通的发展,近年来交通事故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致使下肢骨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在实际临床诊疗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合并其他部位伤,由于经济、身体条件限制不能即刻行手术治疗,有必要先进行下肢骨的牵引。骨牵引,其基本原理是运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远距离,对抗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实际操作中将骨科用不锈钢针穿进坚硬的骨质,通过牵拉钢针施加外力直接牵拉到骨骼,致使脱位的关节得到整复,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预防和矫正畸形[1]。 牵引患者接受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治疗效果具有高度密切的相关性。2012年5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92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接受骨牵引,术后均经手术复位完好,内固定治疗后,恢复良好后痊愈出院。现对92例研究对象行综合护理措施,对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1 一般临床资料

通过 92 例下肢骨骨折的患者,男性59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为 58.9±0.32 岁,年龄最大者为 77 岁,最小者为29岁,最大与最小者相差48岁。 92例患者中,74例为右侧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股骨颈骨折 11例,股骨干骨折 39 例,胫腓骨骨折 33 例,术前均行骨牵引,采取胫骨结节牵引 51 例,跟骨骨牵引 41 例,时间范围为 6~18 d。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具体分析,采取个性化治疗,采取不同部位的牵引术。同时配合消肿、抗炎等治疗。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骨折大部分是由于机动车或是其他机械性损伤所致,突发其来的事故使得患者没有事先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四肢及身体其他部位正常生理功能的障碍,带给患者的疼痛、不适等不愉快的体验,容易使患者精神高度紧张、焦虑、情绪失控甚至绝望等不良情绪。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疾病及牵引治疗时间较长、疼痛等因素患者及家属对骨牵引术缺乏基本、正确的认知,更加容易加重患者不安、焦躁、恐慌等不良情绪。因此,医护人员要积极对患者及其家属,护士应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解释工作,普及牵引术的有关知识内容:详细向患者介绍骨牵引治疗的目的、经过及安全性,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介绍同类患者牵引后恢复良好的病例,安抚、鼓励患者,缓和其紧张情绪,加强其治愈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配合好医护人员的救治、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以自己娴熟的技术、端庄的仪表及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取得患者的信赖,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贯穿始终,医护人员是治疗的整体,要避免在患者面前产生歧见,产生不信任感。

2.2 骨牵引护理

2.2.1 预防针孔感染

待骨牵引术后,护士要始终对针孔处进行严密检查:①观察伤口缝合处是否有渗血,淤血并及时换药、更换敷料。准备好75%的医用酒精,用其在针孔处消毒,预防感染。②在钢针两端悬挂并配平重物,务必使其维持平衡。如遇牵引钢针发生偏移,错位,即刻寻找原因,切忌随意将牵引针推入原位,带临床医师严格检查、消毒、处理后方可退回,预防骨髓炎的发生。

2.2.2 密切观察牵引装置

牵引术后,床脚需抬高 15 ~30cm,严密观测牵引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牵引肢体的摆放位置、力线是否合适,牵引绳索及足趾位置是否符合规定标准,有无受压,滑轮滚动情况是否良好等。护士应保证牵引绳位置与大腿纵轴平行。以防牵引锤坠地引发的牵引绳索加韧;同时应注意避免在牵引治疗过程中绳索突然断裂,牵拉患肢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

2.2.3 适当的牵引重量

牵引重量必须依据患者肌肉状况、软组织损伤情况、机体基本状况等进行个性化调整。一般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六分之一至八分之一。 在牵引前一到两天内要注意仔细检测患肢状况,以免过度牵引造成肢体受压,影响血液循环,不利骨折愈后,根据实际治疗情况适时进行调整[3]。

2.2.4 监测肢体血液循环状态

密切观察患者足背动脉,足趾血运,持续查看手术周围皮肤的颜色变化以及血运状态,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神经血管受压。尤其对于胫骨牵引患者,为了避免压迫神经可在膝关节后侧垫软垫。据本研究结果,12例患者在行骨牵引术后,肢端血运状况不佳,足背动脉搏动的幅度、频率均较术前减弱。与此同时,13 例患者患肢疼痛加剧,后经牵引位置调整,找到并维持在最佳位置,不仅改善了血运,减轻骨折区域疼痛,患者肢体感觉功能亦恢复良好。

2.2.5 注意保温

由于保温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骨折端骨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加快痊愈。有必要叮嘱嘱家属给患者其穿护膝及特制厚裤及保护套[4],注意保暖。

2.3 功能锻炼及舒适护理

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目的和方法,让其意识到功能锻炼对于后期恢复的的重要性,建立患者治愈的信心,从机体和精神上减轻负担。鉴于恢复初期患者对功能锻炼倍感焦虑,尤其是对疼痛极为敏感,虽然患者知道功能锻炼能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硬,但疼痛仍阻碍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上述因素容易导致骨折延迟愈合,肢体肌张力恢复缓慢,更有甚者肢体僵硬及强直。护理人员应熟悉骨折术后病人恢复期的特点:①骨折早期,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剧烈、骨折断端易活动。医护人员可以联合患者家属指导、协助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肌肉及关节的活动,避免关节与肌肉障碍、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②骨折中期:随着骨折端逐步趋于稳定,骨痂开始生长,患者局部疼痛与肿胀程度降低,护士应引导患者适度活动以使得不同关节的功能(关节的协同作用),拆掉牵引后,遵医嘱,扶双拐做患肢不负重练习;③骨折后期:骨痂生长完全,断端较稳定,软组织恢复正常,患者的疼痛感减少很多。起先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负重。等骨折进一步愈合后,可从用拐杖逐步过渡到独立步行。从始至终要遵循的原则是:时间由短到长,频率由少到多的原则,循序渐进,一定要确保患者在整个过程中可以耐受疼痛,保证安全。

3 治疗结果

通过对 92 例研究对象采用牵引术,经 3~7d后,疗效良好。术前牵引术主要能减轻患肢肿胀,减少术中出血量。 术后经X 线摄片检查,骨折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出现,患者痊愈。

4 讨论

一般骨牵引耐受的承重范围是15~20kg 的重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重量,不可随意增减,任何不恰当的操作均会影响牵引效果。在整个牵引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测量患肢长度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根据检查结果来了解牵引力的方向和大小是否合适,规避骨折端出现间隙致使骨折愈合不完全。穿针部位大都选取股骨踝上、跟骨、肝骨结节等处,由于骨牵引患者恢复需要,长期卧床使下肢活动受限,血液循环障碍,极易产生并发症。综上,对下肢骨折病人在骨牵引手术后,应当对患者行综合护理措施[5],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发生;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症[6],加强对患者的鼓励与关心,帮助其树立治愈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帮助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这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谭英妍,陈玲. 下肢骨折骨牵引的护理[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0):141-142.

[2]邝秋甜,胡艳,刘婉敏. 老年人下肢骨折的护理体会[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2):66-67.

[3]秦海波. 探讨下肢骨折采取骨牵引的护理措施[J]. 中国伤残医学,2015,23(018):121-122.

[4]魏彩虹,唐海燕,曾梅玉. 下肢骨牵引肢体保护套的设计与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8):F0003-F0003.

[5]单廷芝. 胫腓骨骨折骨牵引固定术后的综合护理要点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51-252.

[6]梁大伟,邓辉,杨毅,等. 不同假体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J].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 Yike Daxue Xuebao,2016,37(5).

论文作者:王家桂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下肢骨骨折病人行骨牵引手术的护理措施分析论文_王家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