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使人们出行生活更加便捷,国家的道路桥梁基建项目越来越多,但随之而来的负面报道也越来越多,比如我们经常会在新闻中看到,某某新建大桥未到使用年限就出现桥体断裂或者需要加固处理等,桥梁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这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本文旨在对路桥施工中的裂缝产生原因及裂缝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梳理,希望读者能有所获益。
关键词:桥梁;施工;裂缝
众所周知,路桥主体结构施工中,最常用的材料是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材料因其容易获得、价格低廉、坚硬耐久度好而被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中。然而它也有自身的弱点,比如延性较差,抗压不抗拉,施工质量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如温度、水灰比、施工工艺等,这些都可以导致最终的结构无法达到设计的要求,从而降低了结构的寿命,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破坏、倒塌,酿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如何降低不利因素对混凝土材料的影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接下来将为大家进行深度的分析。
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1原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是由砂、石、水泥及水搅拌混合而成。每一种物质都有其相应的质量权重比例,任何一种物质或多或或少最终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简单的说,混凝土中的石头是骨架,它主要承受着外界对混凝土的受力,砂、水泥则是补充石头间的间隙以及粘合各类物质的主要成分,水则控制着混凝土最后的稠度。水多了,则混凝土强度降低,水少了,混凝土强度升高,但过多会导致各种材料之间无法形成有效凝结,过少则会导致混凝土稠度太高,不便于施工作业的进行。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应严格控制水胶比,按设计要求进行试配,并检测其各项功能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从而控制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把好第一道质量关卡。
1.2施工工艺
施工时,首先要注意当日施工时的天气,酷热的夏天由于温度过高,会带走部分混凝土中的水分,且由于温度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内部过热,而外部与空气接触散热导致内外温差大,从而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在夏天施工时,应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段施工,或者选择冷水或加入冰屑进行混凝土搅拌工作,从而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好模板,如果使用木模则应提前洒水湿润模板内部,因木制模板会吸收部分混凝土中的水,从而导致水胶比的改变,最终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钢模则需提前刷好脱模剂,保证混凝土拆模后的质量。模板应严格控制其拼缝宽度,拼缝数量,以及上下左右模板之间的垂直度,严禁漏浆现象出现,浇筑时也应分层浇筑,严禁一次浇筑到顶,杜绝胀模现象出现。混凝土浇筑时,应控制好混凝土下落高度,严禁离析,导致烂根现象,浇筑过程应随浇随振捣,严禁过振露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完毕后,待达到强度要求,进行拆模,拆模时严禁施加冲击荷载,破坏混凝土表面,使得新混凝土产生裂隙。
1.3地基问题
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还有地基土承载力不均匀这方面的问题,导致桥梁基础沉降,最终使得结构产生裂缝。这就要求在桥梁基础施工前,要对地基土进行处理,保证地基承载力的均匀,夯实的密实度要达到设计要求,选用优质的回填土,严格控制土的含水量,严禁一次性回填到顶,分层压实,保证回填地基的承载力均匀。这点实际上是影响桥梁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它的好坏影响了桥梁全周期的使用寿命。
2.减少桥梁裂缝的注意事项
为了减少桥梁裂缝的产生,以下几点使我们要注意的:首先,施工过程中选用合适的混凝土、钢筋原材料;其次,施工中,我们要注意混凝土浇筑的下落高度、浇筑时的天气情况,过热或下雨天严禁进行混凝土施工作业。混凝土振捣应充分,保证每一部分都进行有效的振捣。模板应注意不要有过多的拼缝,对拼缝处应检查其缝隙是否过宽,保证不漏浆、不胀模。钢筋选用带肋钢筋,以保证和混凝土的握裹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上下层钢筋间距应严格按照要求放置马凳控制,对保护层厚度应放置要求大小的垫块予以保证,由于踩踏引起钢筋位移应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分段实施,切忌分段过长,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不佳,水化热过大产生裂缝。混凝土拆模后的养护应及时到位,防止水分过快的丧失,保证每天浇水养护的次数和时间,并对养护的温度和湿度予以监控,该铺草席或毛毯时应保证大面积的铺盖。施工管理团队应严格监督每一段的施工顺序,施工质量,对混凝土浇筑要有旁站记录,对内外温差要有实际的记录,产生异常时及时汇报,并与有关单位进行处理方案的商议。对不合格的施工段坚决重做,不可修修补补勉强验收使用。总而言之,从材料进场,到施工环节都要有严格的监控,保证施工质量,避免亡羊补牢的事情发生,任何细小的裂缝都会导致一场大的灾难,把控施工质量就是尊重生命的前提,这是每一个参与建设的人员应有的思想意识。
3.修补桥梁裂缝的措施
3.1裂缝修补工艺
目前,我国在处理桥梁结构裂缝时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3.1.1材料填充法
材料填充法,此方法一般用于处理裂缝宽度较宽的混凝土裂缝(0.3mm范围内)。一般采用砂轮、钢丝刷同石灰混合,然后加入环氧树脂进行粘附,从而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填补。施工时,先用钢丝刷对裂缝处混凝土表面进行清洁,然后做好引导贴片,将灌浆料导入裂缝中,填补时应注意填料应至不再下沉为宜,以保证填实,填补完毕后应尽快覆盖上薄膜进行养护,并设置隔离区,防止遭到无意破坏。
3.1.2加固法
对于因裂缝长时间未被发现,经受长时间的反复荷载后产生的扩张裂缝,一般采用加固方法来处理混凝土裂缝。加固一般采用锚杆加固法或预应力法,结合灌浆一并加固。通过锚杆对已形成的断裂部分进行支撑,然后进行灌浆养护,直至达到预期强度。预应力法则是将已断裂部分的构件剔除,在工厂加工后的构件吊装到剔除的部分,然后再局部缝隙灌浆,已达到与原本结构相同的功能。施工完毕后,要对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进行检测,以保证裂缝处强度达到要求,以及保证不漏水,即达到最基本的填补要求。
3.2裂缝修补材料
3.2.1微膨胀混凝土
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原因,实质上是由于内部应力收缩,因此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对收缩进行补偿。微膨胀混凝土的化学特质就是在约束程度不同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多方向空间的扩展。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可以使填补的裂缝不因人为操作的失误导致裂缝填补不全。
3.2.2钢纤维混凝土
钢纤维混凝土目前推广的程度不高,因其成本太高。钢纤维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添加短钢纤维所形成的的一种复合混凝土。这些钢纤维在混凝土中其中起到了拉结作用,它能有效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张及宏观裂缝的产生,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抗弯减冲击性能,使得结构有较好的延性,钢纤维在混凝土中其中起到了拉结作用。但由于其成本较高,目前很难实现大面积的推广。
结束语:随着科技不断发展,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应往越来越精密的方向发展,各种检测仪器的诞生都可以帮助人们在各个时期把控住桥梁施工的质量。桥梁的质量象征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它的好坏也决定了使用者们的安全与否。在重视施工进度的前提下,也希望施工企业能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做桥梁工程,让使用者心安,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1]张君瑞.浅谈路桥施工中裂缝的产生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7):722.
[2]张学民.公路桥梁施工中裂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交通标准化.2013,(08):92-94.
论文作者:陈晓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桥梁论文; 质量论文; 结构论文; 钢筋论文; 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