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方向弱化负面影响&2005年高考历史文科综合(史)试卷评介_高考论文

坚持正确导向 弱化负面影响——2005年高考历史与文科综合(历史)全国各地试卷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论文,述评论文,全国各地论文,负面影响论文,导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自主命题的省市进一步增加,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试卷稳中有变,各省市单独命制的试卷“百花齐放”。表现在全国和地方文综试卷历史学科试题及上海、广东历史试题命制上,则是风格迥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下面笔者就全国和各地文综试卷历史学科试题及上海、广东历史试题、辽宁文理综合卷的历史试题等作一分析,并求教于同仁。

一、2005年高考全国和各地文科综合试卷历史学科试题及上海、广东历史试卷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附图

附图

附图

二、2005年高考全国和各地文科综合试卷历史学科试题及上海、广东历史试卷的主要特点

(1)直击热点,彰显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2005年全国和各地文科综合试卷历史学科试题及上海、广东历史试题均较为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有的试题则是开门见山,直击热点,体现了历史学科读史明智、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资政教化的社会功能。如全国卷Ⅰ第39题(“万隆亚非会议五十周年”题),既是对万隆会议和万隆精神的关注,也是对东南亚海啸灾难及国际援助的彰显;全国卷Ⅱ第37题和全国卷Ⅲ第37题(“美国法律文件”题),既是对美国大选和中国通过《反国家分裂法》的国际化、合理性的最佳注解,也是对美国和国际人权问题的新阐释;北京卷第40题、上海综合能力卷(文科)第19~21题和天津卷第39题(“红色旅游”题)是对革命传统精神和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问题的延伸与思索;全国卷Ⅲ第21~23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题)、北京卷第21~23题(“战争与和平”题);江苏卷第41题(“中共抗战”题)和上海历史卷第36题(“反思二战的历史小论文”题)都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好题。

(2)联系实际,凸现区域特色

由于今年自主命题的省市范围进一步扩大,各省市文科综合试题和历史学科试题都将高校选拔与地情、省情结合起来,突出了“学以致用”“关注家乡”的命题思想。如上海文综卷第30题(“桥”题)、上海历史卷第35题(“博览会与上海世博会”题)、辽宁卷第41题(“一五计划”题)、江苏卷第45题(“长三角、南京与上海”题)、天津卷第21~23题(“天津港”题);全国卷Ⅲ第39题(“河西走廊”题),重视对地方史的考查,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对地情、省情乃至国情的认识,为中学历史地方史教学开辟了新天地。

(3)风格多样,历史学科能力是考查的核心

从以上所列出的10套试卷的命题手法来看,应该说各有特色,风格迥异。第一,从命题材料的选取上看,上海文综卷历史学科试题和历史卷是命题技术最为先进、成熟和最值得回味的。上海历史试题最大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据统计,上海文综卷使用的历史图片就有13幅之多,上海历史卷则达到16幅。上海历史试题的另一个特点是与国际化接轨,继续出现英文题(14题“民主与科学”题和17题“联合国”题),这一类型的试题虽然不多,但却代表了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历史教育工作者的眼光及学识。北京卷历史试题中也使用了7幅图片,从命题手法和风格上看,也在逐步与上海卷接近。

第二,从命题的模式上看,上海卷有“离心”倾向。其模式与全国卷的模式差别最大,选择题不用专题式(连锁式),选择题和主观题赋分并未严格按照140:160来操作,既有探究性的试题,也有严谨性的提问设计,显示了上海高考试卷历史命题者的创新精神和独具匠心的风格。这当然也与上海多年单独命题的成功探索有关系。全国卷、天津卷、北京卷的基本格式几乎相同(35个选择题,4个或者5个主观题),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

第三,从关注地域特色的角度来看,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是上海卷。上海历史卷中有关于上海世博会的试题。

第四,从试题的难度值和区分度来看,难度和区分度最小的试卷是江苏卷。江苏卷九成以上的试题属于会考水平考试的题目,有相当一部分试题比会考题还要简单。这与高考“选拔”性考试的特点不相适应。

第五,从试题命制的切入方式来看,最具有人文性的试题是上海试卷。上海卷切入试题的方式众多,有照片、儿童画、俗语、诗歌、名人名言、故事片段、英文材料等,设问亲切自然,充满人性关怀,具有极强的人文性。

第六,从命题选材的时效性来看,最关注时事热点、焦点的是北京卷。北京卷中不仅地理、政治学科的试题大多与时事热点、焦点问题相关,历史选择题有四组题直接反映时事热点、焦点问题;两道文科综合题也基本如此,显示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和敏锐的时政意识。

第七,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命题方式最传统、最保守要数全国卷了。从命题切入方式来看,全国卷的“面孔”已多年没有新意,就连近两年被广为好评的图片式材料题今年也不知为何被“改革”掉了。从内容上看,虽然全国卷具有超乎寻常的连续性,但创新性和引领性无从谈起。在三套全国卷的历史学科试题中,仅有1幅与历史相关的图片,设问方式也冷冰冰的,毫无新意,就像一个老学究在鞭挞不守成规的学子。当然,以上是笔者个人看法,特此声明。

(4)重视基础,强调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

从上面罗列的所考查的知识点来看,基本是学科的主干知识,没有偏题、怪题。

从表2可以看出,除全国卷Ⅰ有一道题超出了考试范围、一道题是课文小字内容外,其余所考查的都是基础主干知识。

(5)稳中有变,坚持稳健坚实的命题改革步伐

从2005年高考全国和各地文综卷以及历史卷来看,题型保持稳定(除上海文科综合卷外),全国卷及各地卷基本为选择题、材料解析题或问答题、文综题,只有上海卷为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但也保持了连续的稳定性。从考查手段来看,也基本保持稳定。以选择题为例,命题方式以限制性选择题、材料选择题、最佳选择题、因果选择题或组合选择题为主。

另外,全国卷、北京卷、天津卷等试卷,分值也保持相对稳定,历史学科均为100分,占总分的1/3。

表2 2005年高考全国和各地文综卷及历史卷中历史学科基础题题量、分值、比率统计表

附图

三、2005年高考全国和各地文科综合卷及历史学科卷存在的问题

1.个别试题超纲。如全国卷Ⅰ第37题中的“凯末尔主义”是《考试大纲》明确不考的内容,虽然以材料的形式出现,但与考查的主干知识不符;第12题中的“滇王印”是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全国高考文综卷几乎每年都有个别试题超出《考试大纲》的范围,使《考试大纲》的权威再次受到质疑。

表3 2005年高考全国和各地文综卷及历史卷历史学科选择题题型种类、数量、分值统计表

附图

(注:有的选择题具有两种特征,也就分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在内。其中,广东卷每小题3分;辽宁文理卷每小题6分;上海卷1~21题每题2分,21~27题每题3分;其余卷均为每小题4分)

2.考点多次重复。如全国卷Ⅱ、全国卷Ⅲ和辽宁卷(文理综合)多次出现与法律有关的试题,北京卷、上海文综卷、天津卷反复考查“红色旅游”。如果是不同试卷中出现重复,人们还可以理解,但在同一套试卷中出现重复则是不应该的。如全国卷Ⅱ出现了四个考查法律的选择题,在材料解析题中又出现了与美国法律文件有关的大题。在国家级考试中心命题中,这种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3.答案保守僵化。除上海卷在参考答案设计过程中,侧重于人性化、多样化、全面性以外,其他试卷的参考答案均很少有“换位思考”、为考生着想的设计。考虑到全国各地阅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难免在阅卷中会出现有失公允的事例。近些年来,全国卷试题命制的保守性与参考答案设计的闭锁性一脉相承,全国高考改革已有多年,仍然在参考答案设计问题上我行我素,对来自中教界的声音不闻不问、不冷不热,令人费解。

4.设问过于间接。全国卷Ⅰ第37题考查“民族主义”,要求考生对广义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发表看法,实际是反映时下流行的“抵制日货”问题,无可厚非。但“犹抱琵琶半遮面”实不应该。这里,有一个例子应该引起中学历史教学界同仁的深思。日本的中学考试中有这样一道历史试题,说中日100年就要发生一次战争,19世纪有日清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有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如果21世纪中日之间开战,你对此有何看法。看到这样的题目,命题者还能够心安理得、执拗高深吗?

5.命题手法单一。除上海卷、北京卷、天津卷较多地采用历史图片外,其他试卷多用文字材料,一个图片题也没有的试卷占50%,与历史学科的特点、新课改开发课程资源的理解不符。

6.探究意识淡薄。新课程改革与研究性学习四年前就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了,但时下追求“升学率”和“应试教育”的却大有人在,高考命题体现新课程改革和探究的试题少之又少,这一现象值得深思。可以直言不讳地说,目前制约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的障碍和“瓶颈”就在高考。

表4 2005年高考全国和各地文科综合试卷及各地历史学科卷中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所占分值统计表

附图

我们有理由要求高考命题者继续发扬成绩,快快克服不足,发挥高考正面导向作用,弱化负面影响,使高考成为推动课改最有力的“助推器”。

标签:;  ;  ;  

坚持正确方向弱化负面影响&2005年高考历史文科综合(史)试卷评介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