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人居环境思考论文_李创伟1、2

1 同济大学 2:世世多意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 201204

摘要: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谈民生时讲到: ……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当前潮流趋势下,不少群体开始对乡村充满各种期待和幻想,从在城市中拼命奋斗持有一套住房到渴望在乡村也有一亩田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那只是城里人一厢情愿对乡村的幻想,在城镇化进程的辐射下,乡村实实在在的成为了乡里人的各种愁情。本文试图通过描述乡村人居环境的几个典型、乡村人居环境现状、环境破坏的原因、带来的景观生态问题等方面,探讨如何在乡村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好乡村人居环境。

关键词:环境可持续发展;乡村人居环境;景观生态保护

1.乡村人居环境的几个典型

简单的将乡村人居环境做以下几方面的分类:

从景观资源方面,可考虑将乡村人居环境分为有风景旅游资源和无风景旅游资源两类。

从地理位置、地域特征等方面,简单将乡土人居环境分为徽派民居、岭南民居、四合院民居、山区乡村民居以及市郊乡村民居。

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可考虑将乡村人居环境分为具有文化遗产价值和无文化遗产价值两类。

本文想要探讨的是那些从专业角度分析可能没有任何景观资源和文化遗产价值的市郊周边普通的乡村人居环境,因为它们离城市很近,是城市发展蔓延的相邻地带,受城市发展影响最快、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方。

2.乡村人居环境现状

唐代崔护有诗一首——《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如今的乡村人居环境,就像这诗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了。

2.1乡村人居环境中的水源现状

乡村人居环境没有城市那套成熟的排污净水系统,也没有集中的垃圾堆场和垃圾处理设施,垃圾被随意倒放到附件水源地旁,日积月累,造成水源污染严重。

除了垃圾堆放造成的水源污染,更令人担忧的是乡村人居环境中的水源地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消失,被填埋掉。这无疑是对乡村自循环生态系统的一种破坏。

2.2乡村人居环境中的农业生态系统现状

随着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兴起,传统的农耕方式逐渐退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开始在乡村流行,秧苗抛种,机械收割等,农民再也不用如从前那般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田间辛苦的劳作,与此同时,他们与土地之间的互动也缺乏不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的青年劳动力更是严重外流,年青一代根本不知田间劳作为何物,也不懂得要如何去劳作,很多农户也都开始外包自家的田地,不再具体的从事农耕活动。失去农民互动的农田,就像无人看养的留守地,无人收拾,垃圾满地,多少有种被弃置的荒凉感。

2.3乡村人居环境中的民居建筑现状

乡村和城市原本是两个不同的居住体系,彼此间的特征应该是差别鲜明的,无论是建筑样式还是空间形态,然而,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乡村追赶城市的脚步也明显加快,尤其是这些城市近郊的乡村地带,不论是政府组织还是乡民自发,乡村的建造活动,都如火如荼的开展开来,各户竞相追赶,唯恐少占了块地少盖了层楼。乡村俨然成了一个建筑工地,往日的宁静不再是在孩子们嬉闹的声音中打破,而是不断敲打着的建造声。

乡村人居建筑形态各异,体块大小各不相同,新建的每家每户都拼尽全力的把建筑充满自己的宅基地,或者围填夯实的基地,然后只是围一小块可以自给自足的菜地小园。那些建筑看起来毫无审美可言,甚至体型和比例也根本不搭,外墙装饰仅仅只铺贴了主入口的正立面或沿街的主要立面,其余面仍然是建造完工时的水泥完成面,然而,那却是每个新建房屋主人的骄傲,他们按照自己喜好的方式,或者认为的豪气打造着自己心中的作品,为的就是那般与众不同。

由此看来,这些乡村人居的建造活动毫无秩序可言,更别谈规划和设计了,没有可供集体活动的广场,也没有标志性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等,一切都被淹没在自我感觉良好的独栋建造之中。

3.乡村人居环境破坏的原因

乡村人居环境破坏的原因诸多,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或许还需要归结在这个时代快速发展的大背景和大前提之下。

3.1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原因。乡村人的劳作方式发生改变,从传统的全务农方式转变为半农半工的方式,农耕活动主要由机械代替人工,而生活方式也开始不断趋向城市。

3.2城市交通设施蔓延到乡村的原因。交通设施的通达,让更多的乡村人走向城市,与城市发生的联结频繁,乡村人开始以趋向城市的方式建造自己的住宅。

3.3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价值观的变化和不同。

3.4趋城市化消费观念的行为。

3.5功利主义的乡村建造活动。乡村人的建造活动已不仅仅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且更多的是为了讲究排场或者为可能的拆迁做准备。

4.乡村人居环境破坏带来的景观生态问题

4.1被污染的水源和被填埋的乡村水源地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可能会因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而引发各种生态问题,如雨水径流、暴雨洪灾、地下水被污染、区域微气候变化、热岛效应等城市病,乡村人的生存环境逐渐受到威胁。

4.2被弃置的农田和盲目的围田开垦活动,导致自然、半自然的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农田的季相景观发生断片。

4.3 毫无秩序可言的乡村建造活动导致乡村人居环境大地肌理遭到破坏,可能的人文和景观资源在拆与建之中被无形破坏。

5.如何在乡村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好乡村人居环境

以上描述了乡村人居环境的种种怪相和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反过来从客观的角度看,这也是乡村人居环境实实在在的一种发展和变化,目前看来缺点和不足很多,但优点也还是有的,比如,越来越便利的出行交通,越来越完善的村中基础设施改善(主要道路上的路灯、社区型的私人幼儿园等),还有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越来越开放,各种娱乐活动也在乡村兴起,如当下流行的广场舞等。另外,看似无序的乡村建造似乎也有其内在规律,如新建住宅多是沿主干道两旁而建。从景观学理论和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保护乡村人居环境有如下的思考和见解:

5.1可以由政府和乡村组织引导,对乡村人居环境进行改善,如对建造活动作出规范和调整,限制乡村新建房屋的层高(私人房屋层高不超过3层),整治乡村整体环境;投入资金,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系统,如主要出行道路的修造和完善,乡村饮用水安全(自来水系统进村),乡村医疗服务中心,老人、小孩活动中心或广场,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良性循环。

5.2新的建造活动应尊重乡村原有的历史脉络和土地肌理,一些主要的村中水源和灌溉水渠应加以保护,政府和乡村组织应具体实行行政干预和强制保护措施。具体保护措施可这些乡村水源做成生态塘,优化其人工湿地的生态作用。得以保护和设计的乡村水源地,可以更好的净化生活废水、暴雨径流,减少地表径流与洪峰流量,同时可以起到储存水源,通过净化再利用的方式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能源和自然资源消耗浪费。

5.3重建乡村文明的精神内核。政府和乡村组织作为管理机构,应注重乡村发展中的乡村文明和精神建设,管理和治理乡村应该像管理一个大家庭一样,在为乡村谋求经济发展出路的同时,也因建设一种共同的精神文明。可以在乡村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开展具有地标性的建造活动,如一个为群体服务的的集散中心或广场,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段,营造独特的乡村景观空间,用设计的手段将自然与人联结在一起,寻找独特的乡村人文环境。从观察乡村居民平时的工作和娱乐生活开始,有意引导和创造一种乡村居民热爱的活动和生活方式,如发扬广场舞在乡村人居环境中的作用,即能强身健体,也能凝聚邻里之间的关系,促进乡村人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6.总结

现如今的乡村人居环境现象或许是正处在城镇化进程下的尴尬期,这可能是一种不恰当的破坏,也可能是一种进步的更迭活动,它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或漫长或不久将来的过程,但能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人居环境一定是建立在健康、生态、宜居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叶岱夫,城市的绿色形象与人文关怀,惠州学院旅游系,广东惠州,516007,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2期,2010年4月.

[2] 刘黎明,杨琳,李振鹏.中国乡村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生态学问题与研究对策.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 100094. 生态环境 2006,15(1):202-206.

作者简介:

李创伟,女,汉族,湖南益阳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系在读风景园林硕士,世世多意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建筑师。

论文作者:李创伟1、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0

标签:;  ;  ;  ;  ;  ;  ;  ;  

基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人居环境思考论文_李创伟1、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