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类型及形成机制_农产品论文

论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类型与形成机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鲜论文,机理论文,农产品论文,类型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食品供应链管理问题正在引起广泛的重视,Trienekens and Willems(2002)认为,食品供应链上的创新表现在经济、环境、科技、社会和法制四个维度上,这四个领域的创新及其产生的影响,覆盖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供应链条。而国际连锁机构的跨国采购行为又使得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问题跨越了国界(Sterns et al.,2001)。

中国作为一个以小规模农业生产为重要特征的发展中大国,如何使自己的农产品进入全球化的食品供应链体系,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大多生鲜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和消费上具有鲜活性、即食性、难储性的特性,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和物流管理具有不同于一般工业品物流管理的特点,因此,从中国小规模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产品特性出发,研究中国生鲜农产品不同的物流形态及其形成机理,对于稳步推进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革,不断提高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对中国目前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情况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链及其形成机理进行理论阐述。

二、生鲜农产品物流链形成的二维空间模型

从对真实世界的观察中,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生鲜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一些变化: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形成的整个价值链条上,在普遍的依靠开放的市场机制进行交易的形式之外,正在逐渐形成诸如联盟、共同投资、风险共担、合同治理直至一体化等以密切主体之间联系为特征的各种联系形式。物流不仅因为它作为流通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被卷进这样一场变革当中,更因为它在满足客户需求、获取增值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效用而成为这一趋势的重点发展领域。趋势是明显的,但是,在不同类型的农产品物流链的形成过程中,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发挥作用呢?本文认为,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分布在以两个变量分割的二维空间中,这两个变量就是: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和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在这个二维空间中,可以形成四种典型的农产品,物流链形式。虽然不能简单地比较这四种形式谁优谁劣,却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物流主体结构和对不同层次物流需求的市场结构判断,哪一种物流链形式将成为主要的形式。

(一)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根据自组织理论的解释,如果原本分散的、彼此无关的、相对独立的各个事物形成了一个具有整体结构和功能的新的系统,那么,这个新的系统就可以被称为组织。这一过程被称为组织化,相反的过程是非组织化。按照这一解释,生鲜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可以被理解为由分散的、相对独立的从事生鲜农产品物流的个体形成的一个具有整体结构和功能的新的系统的程度。

在生鲜农产品物流中,有两个特点不容忽视,那就是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分段性和纵向性。所谓分段性是指与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相联系的,并且在不同的流通阶段会有不同的流通主体执行的物流活动,具体表现为物流的全过程被分割为生鲜农产品的收购、批发、零售等不同阶段的物流。所谓纵向性则是指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流动是在一个纵向的组织体系中以不间断的形式完成的,生产或消费两端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这个纵向的体系中不断传递,直至影响整个物流纵向体系。

由于农产品物流具有分段性和纵向性两个特点,因此,生鲜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在横截面上,即在流通的不同环节,参与物流的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主要体现为农户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中间商的组织化程度、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组织化程度、零售商的组织化程度等。第二,在纵向面上,它体现为不同环节主体之间的组织化程度,也就是本文特别强调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纵向组织化程度 (见图1)。

显然,尽管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纵向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毕竟表现为对多个环节的纵贯,因而这个组织体系既可以是相对松散型的,又可以是紧密型的,比如由多个环节的物流主体形成的网络组织形式或者战略联盟等。无论是网络组织形式还是战略联盟,都是物流主体为更好参与市场竞争而对原组织进行的一种补充和创新。这种创新与以往单个主体的组织创新不同,它跨越了单个主体的边界,是由多个主体共同完成的。因此,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组织化程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尽管如此,有一点是明确的,即这一过程必须以各个物流环节主体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为基础。考虑到中国农产品生产和营销与农民主体的密切关联性,本文所涉及的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将主要强调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二)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

无论是不同环节的物流主体,还是由他们组成的物流链,以优化物流活动为努力方向是不变的。鲍尔索克斯等 (1999)认为,物流是作为一种能力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定位的,它对创造顾客价值的一般过程做出贡献;当物流作业被高度一体化并定位成一种核心能力时,它就能够对企业或行业的战略优势起到奠基石的作用。

图1 生鲜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戴维·J·布隆伯格等(2003)给综合物流的定义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获取资本、原料、人员、技术和信息的过程;为实现顾客的需求而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网络优化的过程;以及利用这种网络及时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通过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所推动的综合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践在制造业领域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生鲜农产品物流领域,综合物流的发展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农业生产和流通现代化水平以及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食品供应链发展得很快,整个物流系统的综合程度也很高,达到了降低成本、提升服务的目的;而在农业生产和流通现代化水平以及组织化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活动仍然以分工为特色的职能分割为主。

从原理上来讲,生鲜农产品物流的一体化或者综合化对有效控制物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对消费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物流技术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套方面,生鲜农产品物流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与其他行业物流共享的。但是,由于大多数农产品具有初级性和鲜活性的特征,生鲜农产品物流活动的综合化更主要地体现在主体之间的合作上,除了有限的流通和加工环节外,在各个主体内部很少有像工业产品那样标准化的作业转换活动,因此,企业内部本身的物流概念在生鲜农产品物流领域并不很重要。由此,生鲜农产品综合物流所能产生的效率的改善就更需通过物流主体之间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纯粹的物流功能的集成在这一领域是罕见的。但是,尽管如此,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仍然是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管理所追寻的一个方向。

(三)二维空间中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类型

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和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从两个维度上给出了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可能形式,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决定了物流链形成紧密型链条的可能性,而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决定了物流链功能整体优化的空间。无论哪个维度上的改变,都有可能改变物流链的总体效果。现实中不同类型生鲜农产品物流链存在的理论基础,就在于这两个维度的共同约束(见图2)。

图2 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类型的二维空间模型

物流链类型Ⅰ。当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且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较低时,纵向的物流链表现为在生产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众多的小规模的主体参与,他们独自承担产品在自己这一阶段特定的物流活动,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是不确定的,交易是随机的。笔者称这一形态为随机型物流链,例如传统的“提篮小卖”模式。

物流链类型Ⅱ。在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却尽力追求物流活动的综合化时,谋求主体之间交易关系的相对稳定就成为一个重要目标。订单农业属于这一类型。在订单农业中,由于主体之间的交易有了订单的约束,交易关系比较稳定,进而主体之间物流活动的协调安排,比如流向、流量和职能分担等,就比较容易实现。笔者称这一形态为计划型物流链,例如订单式团体供货模式。

物流链类型Ⅲ。当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特别是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但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较低时,物流链表现为农户作用的增强,由农户组织分担的物流活动增多,从而将一部分物流增值利润留在初始物流阶段。笔者称这一形态为农户自助型物流链,例如农贸市场模式。

物流链类型Ⅳ。当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提高,而且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提高时,生鲜农产品物流链将和制造业物流链一样拥有实行供应链管理的平台,而且根据生鲜农产品的生物性质,发挥准时制物流所能带来的巨大效益。笔者称这一形态为准时制物流链,例如超市模式。

以上四种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类型可以由表1具体表达。

三、四种典型物流链类型的形成机理

上述给出的是一个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类型划分的理论模型。从理论上讲,在这几种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类型中,准时制物流链最具有现代物流的本质,从而应该最具有竞争性,但在实践中,却有多种物流链类型并存。这表明,尽管农产品现代物流业态是发展的方向,但是,在向现代物流业态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农产品需求层次的差异性和制度结构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和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对物流链形态的形成和演化的作用及影响。

(一)生鲜农产品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的变化

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是某种制度结构的产物,其演进必然是在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下进行的。如果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那么,组织化就是一个必然趋势;否则,物流主体就会停留在原状态。就生鲜农产品的物流主体而言,其现有的小规模和分散的农户,小规模和大量的中间商、物流服务商,以及小规模和大量的零售商的结构特征,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行之后,农产品放开经营和市场化流通条件下形成的。从纵向上看,这种结构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所形成的,农户分散生产和小规模经营的格局,可以看作一个初始状态。目前,改变这一状态的主要途径是建立农户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而决定农户选择合作组织的形式还是选择市场参与的形式,其主要因素是交易成本与组织成本的比较。一般认为,农产合作组织在降低农户自己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与此同时,合作组织的运行又存在一定的组织成本,农民需要在两者之间权衡,以决定是否加入合作组织。实践中,如果农户能够有讨价还价的话语权,特别是当批发市场使得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有迅速达成交易的可能性时,可以认为,交易成本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高昂。显然,这里涉及农户的下一级主体:中间商和物流服务商的结构状态。如果他们的规模也不大,上述前提就是成立的。然而,如果他们的规模较大,也就是说,在批发市场上只有少数的买者存在,那么,农户在交易中的地位就会发生变化。为了在令人满意的收益基础上成交,农户所要付出的交易成本将明显加大,甚至大到根本不可能在公平的水平上成交的程度。这时,农户将转而倾向于建立合作组织,以期与垄断的买方对抗,或者寻求与买方达成相对稳定和长期的合约关系。

中间商和物流服务商的组织化程度又与他们的下游购买者的组织化程度相关。目前来看,与他们对接的主体,主要是活跃在城市集贸市场的零售摊贩,这又是一支组织化程度相当低的队伍,在这样的条件下,小规模的中间商和物流服务商的活动是有效率的。

以城镇集贸市场为依托的众多零售摊贩,是在市场化改革后为适应分散化、经常化的消费需求和交易而形成的,在整体消费需求结构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候,这一群体仍然有生存的空间。因此,可以说,在上述物流主体的结构框架下,生鲜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过程未必能确保交易成本的降低大于组织成本的增加。但是,当某种外在的力量,比如政府对农民组织化的扶持、城市推行“农改超”等,使得这一链条中的任何一类主体的组织化程度改变时,整个生鲜农产品物流链各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表1 四种典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类型

低物流活动综合程度高物流活动综合程度

低组织化程度

随机型物流链

计划型物流链

高组织化程度 农户自助型物流链 准时制物流链

(二)生鲜农产品物流活动综合程度的变化

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取决于最终需求的拉力以及主体之间合作的难易程度。说到底,物流的综合性是为了提高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柔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它依赖于各个物流功能之间的通力合作以及整个过程的协调性和精确性。就生鲜农产品物流而言,物流活动是否需要在分工的基础上再度寻求合作,取决于需求是否有比较大的和经常性的变化。至于以何种合作形式完成物流的综合化过程,主要取决于物流任务的可分程度和相关资产的专用性程度。

如果最终需求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个性化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是不断加强的,那么,物流活动就需要做出准确、快速的反应并呈现信息化的特征,而这些反应和特征需要物流功能之间的紧密合作,即要求有较高的物流综合能力。反之,如果最终需求表现为大众化趋势,那么,物流活动做到常规供应就可以了,这就对物流活动的综合化过程没有过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组织综合物流所付出的组织成本就可能高于服务程度的改善所带来的物流增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物流的综合化是缺乏动力的。

此外,根据最终需求的特征,可以确定物流任务的可分程度。从物流功能分工的角度,物流活动是可分的,比如说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之间的分工,分工后的交易媒介可以是市场。但是,最终需求的某些变化有可能导致这种分工的低效率,进而产生从物流总体效率考虑的不可分性。比如,如果最终客户对某一生鲜农产品的鲜度、包装程度、具体提取时间都有十分明确的要求,那么,尽管储存、运输、加工、包装等活动看起来是可分的,也可以由不同主体分别执行,但要求整体时间和质量控制计划高度一体,就意味着这些活动的可分性程度较低,这就会促成主体之间结成稳定的交易关系,比如趋向于采用诸如战略联盟等合作关系。

物流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也是主体之间以何种形式合作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变量。如果从事生鲜农产品物流活动的各类主体没有对专用性资产进行投资,或者投资程度很低,那么,在物流活动综合化过程中彼此选择的余地就很大。由于物流任务的可分性,依靠简单的合同关系,甚至直接利用市场媒介进行交易的机会是存在的。但是,如果物流主体进行了大量的专用性资产投资,则投资越大,越会要求更紧密的联系,甚至走向纵向一体化。

将物流资产专用性因素与物流任务不可分性因素联系起来,有助于揭示生鲜农产品物流链治理形式形成的内在动因(见表2)。

表2 生鲜农产品物流综合程度变化与物流链的治理形式

低任务不可分性 高任务不可分性

低资产专用性 高资产专用性低资产专用性高资产专用性

低物流综合程度

市场治理

战略联盟

高物流综合程度短期或长期合同 长期合同长期合同

纵向一体化

四、简要的结论

研究表明,无论是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还是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都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理论模型中所总结的四种典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类型,在空间上完成了对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结构的分割,在时间上却暗含了这一结构的演进过程。这种复杂性在现实中得到了体现: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或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较高的那种物流链类型总是脱胎于较低的那种类型。而且,在这种演化过程中,几种典型的物流链之外还可能会有一些非主流形式,虽然它们在严格意义上是从属于某种典型的物流链类型,却包含了演进的特征,一旦各种条件满足,就会演变成一种更高级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链形态。此外,生鲜农产品物流资产的专用性程度和生鲜农产品物流任务的可分性程度,对于生鲜农产品物流活动的综合程度和纵向一体化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两者是现实中生鲜农产品不同物流类型的主要决定因素。

标签:;  ;  ;  

浅谈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类型及形成机制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