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颜明

颜明

福州市第二医院 350007

【摘 要】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55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另55例为研究组给予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中应用正畸治疗,疗效确切,并且具有安全性、美观性与舒适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正畸治疗;口腔修复;临床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其保健意识的增强,对口腔疾病治疗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常见的口腔疾病有口干、口臭、牙痛、牙列缺损等,其不仅影响着个人美观,还关系着发音、咀嚼等功能。据统计,口腔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口腔修复的重要性愈加显著。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正畸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了110例患者,随机抽取55例纳入研究组,其中男32例,女23例,最小21岁、最大58岁,平均(24.5±2.3)岁,疾病类型:牙齿松动22例、牙齿颌面磨损18例、牙齿缺失8例、龋齿7例;另55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20例,最小22岁、最大59岁,平均(25.5±2.4)岁,疾病类型:牙齿松动20例、牙齿颌面磨损14例、牙齿缺失10例、龋齿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纳入标准:①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均取严重器质性疾病;③临床资料完整。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治疗,具体方法包括制定修复策略、口腔修复、术后辅助治疗等。

1.2.2 研究组

正畸治疗,治疗前利用X射线,了解患者口腔情况,彻底清洁口腔,如果患有牙周病、牙髓病等,则给予针对性、综合性治疗,拔除损坏牙齿后,检查各牙根、关节等,确保其无其他口腔疾病或骨缺损等。此后开展治疗,利用方丝弓矫正、调整牙齿,并进行固定,保证牙齿整齐排列及有效咬颌,待其处于正常状态下,牙齿才能够满足患者美观、咀嚼等需求。

1.3观察指标

观察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1]。

1.4疗效判定

临床疗效分为3个级别,显效是指患者口腔症状均消失,牙齿美观,咀嚼及发音等功能明显提高;有效是指患者口腔症状有所消失,牙齿比较美观,咀嚼、发音等功能有所提高;无效是指患者口腔症状未消失,各功能均无变化,甚至出现了脱落等问题。

利用问卷调查法,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共20个条目,包括病房环境、人员配置、治疗技能、服务态度、就医程序等,采用百分制。

随访半年后,调查患者生活质量,其中包括咀嚼、发音、舒适度、适应性等条目,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与(%)表示,组间用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治疗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92.4±1.4)分、(98.2±0.3)分,对照组分别为(80.4±1.4)分、(82.2±0.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口腔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常见牙齿缺损、牙痛等,其直接影响着患者身心健康,为了提高其生存质量,临床工作者积极探讨新型、适合疗法。在先进医学技术与设备支持下,正畸治疗随之出现,其作为重要口腔修复治疗手段应用日渐广泛与普遍,为了明确其临床价值,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对照分析,与常规疗法相比,正畸治疗安全有效,保证了治疗效果,满足了患者需求。

临床修复治疗,主要是为了使口腔内牙齿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患者压出不平行,则难以展开有效与全面修复,因此,医者可借助切削牙体方式处理牙齿,使其呈现出竖直状态。同时,治疗过程中还应考虑患者年龄、疾病及心理等状况。入院后,应利用X射线检查患者口腔状况,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正畸治疗方案。据统计[2],约85%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与担忧等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治疗及预后等情况,使其了解正畸治疗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成功案例等,以此提高其治疗配合度与依从性。在治疗过程中,应利用语言或动作等,给予鼓励与支持,消除其不良情绪,保证治疗的有效性、有序性与安全性。

根据本文研究可知,正畸治疗提高了牙齿美观性与功能性,如:发音、咀嚼等。牙列缺损会对牙弓平整度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一旦牙齿附近接触处被破坏,则牙弓便会消失,此后牙齿将出现不同方向歪斜,从而降低了其整齐性与美观性。同时,牙弓损坏后,食物嵌塞问题将随之出现,此后牙周炎、牙龈炎等发生率将大幅度提升。临床上采用的常规疗法为利用符合间隙义齿,通过临床调查可知,此疗法不仅会影响牙齿美观,还会增加修复体折断发生几率。传统疗法未能及时、有效鼓励牙齿修复体,当牙齿结构受力后,受不同方向影响,牙体将出现倾斜,随之便会降低牙齿修复体稳定性。

正畸治疗借助方丝弓矫正固定牙齿,提高了牙齿整齐性与美观性,同时联合牵引法,恢复了牙齿咬合状态,增强了其咀嚼、咬字、发音等能力。国内学者[3]以牙齿间隙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正畸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4.5%、满意率为95.5%,仅出现1例无咬合接触,与本研究报道一致。相关学者[4]以口腔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常规治疗和正畸治疗,其结果显示,正畸组治疗时间多于常规组,但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康复满意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本文研究显示,经正畸治疗后,有效率高达100.00%,仅出现1例不良反应,而常规治疗出现了7例不良反应,其中常见牙颌抬高、食物嵌赛等,此时治疗质量偏低,并增加了患者身心负担,因此,临床上应积极推广正畸治疗,同时还应对其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以此进一步提高其疗效。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受年龄因素影响,口腔功能逐渐减退,随之便会出现各类口腔疾病,如:牙齿磨损、牙列缺损等,上述问题均会影响牙齿美观、咀嚼功能等,从而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大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及时诊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围治疗期,医护人员应与患者保持紧密的连续,通过及时沟通,掌握患者身心状况,向其介绍治疗流程、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预后情况等,以此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再者,治疗实践中应考虑患者牙颌畸形情况,充分考虑各影响因素,如:间隙大小、缺陷深度等,经准确判断与评估后,为其提供个性化与针对性的调整与治疗方案[5]。

综上所述,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身心状况,值得推广。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日后应增加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并积极开展多中心研究,以此明确此疗法的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海.口腔修复前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16:26.

[2]洪达.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探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30:139-140.

[3]许咏梅.10例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J].大理学院学报,2010,02:68-69+83.

[4]海宏斌,甘丽芸,韩清秀.正畸治疗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1:214-215.

[5]郑娟.医学美学在口腔修复临床治疗中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2,26:17-18.

论文作者:颜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颜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