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教学陶冶美的情操论文_魏艳茹

让美术教学陶冶美的情操论文_魏艳茹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庆阳中心学校 130518

摘 要:充分利用美术的艺术性资源,让课外的景象走进课堂,到利用实物在课堂加以展示,突破书本那种知识局限性,向生活与实践寻找美的素材,扩充教学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建构寓知识教育与美的境界于一体的情境,使学生丰富知识、放飞想象,开阔视野。

关键词:艺术美 创意 童趣 想象

站在审美的意境里,感受美的真谛,获取一种美的境界。美术就是富含生活美、艺术美的学科。所谓的见景生情,就是美术的一大特征——情境化色彩极强,信手拈来的大自然到处都可以从美术的境界中欣赏到美的存在。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美术的直观性、审美性、形象性、艺术性、建构性去指导学生学习,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观念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思维的感知,拓开艺术的心灵。从小学生的绘画能力来说,都是以简单线条和色彩渲染为主基调,就是把看到的、想到的或者是感知到的那些朦胧的东西,以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来简单、稚气的那种美意就可以称得上是美的境界。没有必要求得多么高、大、尚的品位设想、设计可能,只要求得童真的创意与朦胧之美就是美感。例如,在“晴朗的夜空”一课教学时,当课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有一小部分学生欣然动笔了,我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夜空是什么样的吗?谁能说一说。”学生面对这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时,似乎才意识到了啥东西,于是,马上寂静了下来。说明了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处于冲动的兴趣状态,对事物没有一个准确思维考量和明晰任务的主旨过程,很多时候处于情动与盲动状态。为了让学生所构画的作品趋于合理,我继续提示:“夜晚的天空是什么颜色呢?天空中都有什么呀?”学生似乎是顿悟了,纷纷议论了起来,这个时候他们把天空说的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但都是内心世界里奇妙在与生活对话,这就是稚趣与童真的表达。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想、议、做、比的课堂互动交流,让学生找到了自然的真实与虚拟,激发了学生“嫦娥飞天”那梦幻般的想象,思维认知的精确性也得到了提升。

二、注重以审美形象为基调,塑造丰富的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学习创造,也是对美的境界一种感悟与理解。采用不同的手段,让学生创意出色彩纷呈的背景与画面,再以独有的审美视角进行组合,从中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例如:我的“添画”教学,其实,就是一种把符合自己意愿的作品(包括背景图或几何体)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精选进行再创作的过程。我进行三年级美术“添画”教学时,先是给学生画了一个近似于圆的线条图形,提出了问题“它像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学生沿着“像”的思绪展开了生活中所见的事物联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很多生动有趣的形象,什么“篮球、皮球、太阳、西瓜、葵花”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奇思妙想。我趁势引入了主题“添画”这一主题。指导学生在原有互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学习兴趣,延续着原来的想象,自然进入到绘画的状态之中。只见学生把自己的童趣想象与天真的构思泼墨于自己的习作之上,什么“小鸡的乐园、生日蛋糕、池塘的早晨、小区的花坛”等等美轮美奂的想象都在创意中溅落在各自的画面上。为了让学生寻求到美的丰富感、深厚感和生活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和主动性;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评议出学生认可的良好作品。这时,我先拿起一幅“小区花坛”的作品展示,让学生进行鉴赏,有一名学生说,如果有几只蝴蝶、蜜蜂多好看啊,我立刻给予肯定,并加以赞许“很有创意”。当我再拿起一幅“小小池塘”进行展示时,学生们就开始议论纷纷了,学生自己就抢着说,我的荷叶上没有画蜻蜓,不够生动。另外的一个学生说,荷叶少,我看到的可多了……一阵议论,学生似乎都有了自己的豁然开朗的感悟。可见,学生的思维与构想是从对事物的感悟开始,需要的是能够有一把开启智慧之锁的钥匙。

三、开放课堂教学模式,让现实绽放想象。充分利用美术的艺术性资源,从让课外的景象走进课堂,到利用实物在课堂加以展示,突破书本那种知识局限性,向生活与实践寻找美的素材,扩充教学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放飞想象。例如,在“学校一角”的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与我一起来到校园的绿地,把一块花草茂密的“园中园”作为学习、欣赏基地。引导学生观察花的色彩纷呈、草的绿意盎然,体验花草景色展现在高、矮、远、近不同的视觉感中的特征,描摹出一种粗旷的美丽景象;进一步指导学生展开那想象的翅膀,提出“你不觉得我们眼前自己画出来的这幅画情景美吗?”(生:很美。)你们不想让这幅图画更美吗?学生在回答“想”的同时,见到了学生眉头紧锁的神态。经过一番骚动,学生各抒己见地议论了起来;而后,让创造想象的美意、灵性的东西展现在各自作品之上。其实,几何造型也是大小形状各异并颇具神奇魅力的,或许是能够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变异,颇具发挥学生主观自由想象的优点,能建构出形象各异形象的缘故吧——很是受用,并且受到追捧。利用它的功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按照自己创意,把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这就需要教学活动中进行分组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创意出符合共同审美观的造型。

总之,美术教学不光是学习艺术的创造美,也要善于发现、创造生活中环境美与行为美,教学让人文色彩与审美观念融合,让鉴赏与创新结合就会不断地看到“美”,生活也会为我们展现出更多“美”的色彩。

论文作者:魏艳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  ;  ;  ;  ;  ;  ;  ;  

让美术教学陶冶美的情操论文_魏艳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