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江景观带的规划与构思论文_冯进洪

——以韶关市芙蓉新城滨江景观带概念性设计为例

韶关市规划信息中心 广东 韶关市 512000

摘要: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滨水景观建设也取得较大发展。但是快速的发展进程忽略了景观的生态性规划设计,为保持和提高景观多重价值、维护景观稳定性、生态过程连续性和景观安全,从而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城市滨江地带的景观生态建设。本文将结合韶关新城景观带概念设计,参考上海后滩公园、深圳欢乐海岸购物中心、天津市海河沿岸、布里斯班“南岸”公园等项目案例,详细分析城市滨江景观带的规划与构思。

关键词:滨江景观;规划;构思

1.区位条件

韶关,地处粤北,与湘、赣相邻,既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相碰撞、交融的核心,同时又是客家文化、禅宗文化的重要集聚地。基地位于韶关市的芙蓉新城,紧邻京港澳高速公路韶关出口、韶关大道、百旺路和芙蓉大道,加上规划的滨江路,整体交通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2.用地范围

本次设计的滨江景观带位于韶关市芙蓉新城南部,西临武广高铁韶关站,南临北江、与车头洲隔江相望。设计范围总面积约为0.9平方公里。

3.设计原则

3.1原生态性原则

充分保护与利用现状资源,在原有植被、道路、地形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绿化种植以自然式为主,强调点、线、面的景观效果。

3.2亲水体验原则

驳岸滨水通过各种景观要素创造丰富的亲水空间,强化亲水体验原则,如:码头、平台、栈道等;

3.3地方特色原则

设计过程中注重与韶关整体山水城市景观的呼应和地方特色文化(如岭南文化等)的融合,塑造独特的城市滨江景观风貌。

3.4低碳环保原则

设计体现生态型、低碳环保的开发理念,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低能耗、低排放、零污染的滨江景观带。

4.设计策略

4.1如何融入韶关山水城市格局?200至300米绿化带对北江、芙蓉山、北江的景观影响?

策略一:构筑轴线、南北通透——实现与韶关自然山水景观的交融和互动

规划尊重基地的现状自然环境特征,强调与韶关整体山水景观的呼应,注重滨江路与北江的联系,通过控制视觉景观廊道,强化南北通透,构建了多条南北向的生态轴线,将视线、活动引入江边,使北江的滨江景观资源充分融入到芙蓉新城的整体山水格局中。

4.2如何强化滨河景观带与城市绿道的联系?

策略二:绿道串连、景观融合——实现与芙蓉新城绿道系统的共享和统筹

规划强调妥善解决滨江景观与城市防洪、新城建设的关系,注重与上层次规划的绿道系统进行衔接,并通过绿道以及慢行交通路网将滨江景观融入到整个城市当中,形成完整的绿道网体系,建成为广大市民所共享的区域性景观休息带,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4.3如何处理景观设计与功能设施之间的联系?

策略三:提取特色、功能互动——实现与芙蓉新城城市功能的衔接和扩展

以上位规划确定的公建和商业建筑功能为主导,注重其公共服务性,融合地块内商业、会展、古村与酒店等不同建筑的功能特色,分别形成了以韶关印象演绎、会展博览演示、古村客家文化与养生休闲体验这四个主题概念不同的互动景观园区,实现与芙蓉新城城市功能的有机衔接和扩展;并通过引入“城市阳台”的设计概念,使外部景观内部化,将滨江景观带作为芙蓉新城的阳台,吸纳外部景观,打造成为芙蓉新城的集中开放休闲空间。

4.4如何将历史要素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去,同时又能满足现代都市景观的要求?

策略四:古今融通、自然过渡——实现对韶关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规划注重与韶关的地方特色文化相融合,保持设计理念与韶关历史环境与城市文脉的延续性,整体呈现“由都市至生态、由动至静”的景观设计构思,即景观风貌在整体上自西向东由都市景观逐渐向生态景观过渡,功能活动亦由商业娱乐向养生休闲过渡主要体现为:西侧紧临武广高铁韶关站的地块,将与周边商业建筑功能相结合,重点体现现代都市景观风貌;东侧则以下胡古村、自然植被为依托,重点体现质朴、淡雅的客家古村风情与休闲养生的自然景观风貌。此外,本次设计非常注重现代景观风貌与历史要素的融合,充分利用当地植被与特色材质、以及具有韶关丹霞山地貌特色的红岩色彩,将历史要素充分融入到现代景观风貌之中,以实现对韶关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5.设计构思

5.1步骤一:保留原始生态基地,恢复和完善水系景观的自然形态

(1)原始基地

原始基地位于芙蓉新城滨江绿化带上,该地段河涌密布,鱼塘广布,具有植被和水系的先天优势,但地块内有许多村庄用地,河涌污染也非常严重,部分生态环境被破坏,降低了滨江景观带的滨水空间品质。

(2)改造后基地

以自然的生态为基地,延续道路肌理,保留西侧河道,且增加水体面积,保留部分原有乔木和水生植物,打造立体景观基底;恢复村落自然形态,形成以下胡古村为中心,四周围绕河塘田埂的村落景观。

5.2步骤二:以大路的“直”+小道的“曲”组织景观带的交通空间

“直”的绿道系统与“曲”的步行小径相互交织形成的空间丰富了人的体验。绿道宽窄不一,为满足自行车过道需要,道宽6米,贯穿东西,设于部分高低起伏的坡道,即可行车又带给游客丰富的视觉体验。(如图下)

图:绿道

5.3步骤三:多个“逗号”的故事,演绎韶关故事的画卷

在绿道沿线衍生出的数个“逗号”,是集观景与功能于一体,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的休憩景观节点,通过不同节点故事的演绎,描绘出一幅美丽生动的韶关故事画卷。绿道作为游览主动脉,步行小道作为深入景观内部的道路。

5.4步骤四:多样性的植物景观,构建北江生态游廊

对有绿道和水系划分的10个地区进行植物配置,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根据其景观植物观赏角度分为观叶景观区,观花景观区辅助景观区。

6.景观具体规划设计

6.1功能结构

规划尊重基地的原生态环境特征,保留山体、灯塔、码头以及水系等现状要素,以显山、露水为理念,强调滨水景观带向城市的渗透,注重与景观带中各建筑地块的功能相结合,形成了主题鲜明的四大景观功能区,分别为韶关印象园、会展博览园、古村风情园、休闲养生园。

6.2活动项目布局

按活动性质布局,在地块上,根据四大功能区不同的性质、周边地区的联系以及面向不同种类的游客等因素,景观方案中设计不同的活动场所,设置不同主题的活动项目。另外还可以按大地要素布局。

6.3交通系统

(1)绿道设计

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

(2)动态交通设计

步行休闲道:贯通整个滨江景观带的步行休闲道联系滨江景观地带的四区,

为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步行通道。

自行车系统:东西连接的慢行交通系统增强滨江景观带与相接商业区的联系,并将主要车行道安排在主要景观节点的外围,既满足周边区域通往滨江景观带的可达性要求、促进城市与自然的交融,又能保证节点内部的步行空间和环境的完整性。

水上交通路线:结合功能区岭南水街的游船码头,规划独具特色的水上观光旅游线路,丰富滨江景观带的观景方式,进一步拉近市民与韶关印象园的空间距离。同时,为增加滨江景观带与车头洲的联系,在滨江景观带沿岸布置过江码头,通过游船将把市民、旅客带到生态绿洲上。

(3)静态交通系统

公交车站: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最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作为芙蓉新城的滨江公园,我们应该更多为市民及游客考虑快捷方便到达的方式,因此考虑在地块周边节点的位置设置公交站场。

社会停车场:社会停车场是重要的静态交通组成部分。对城市公园的车流起疏导作用。指示游客公园内禁止社会车辆行驶,也暗示着公园内无交通废气。

6.4.防洪设计

北江的堤防是韶关市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堤岸设计在满足百年一遇标准的基础上,还兼具了滨水生态景观的功能。

与以往因为防洪需要,生硬地在沿河沿江带筑起一堵水泥坝不同,这里的防洪工程被巧妙地隐藏在公园当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水利与景观、防洪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等方面协调统一。

沿线堤防一改传统的单一坡度的防洪体系,在坡面处理上变得更加灵活多变,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绿化内容。

既保证了挡水防洪的要求,又巧妙地避免了水利建筑遮挡江景视野的弊端,与区域堤防建设理念相吻合。

6.5环境设施策略

环境设施包括绿道驿站、报刊亭、售货亭、阅报栏、座椅、电话亭、灯具、指示牌和垃圾箱等基础服务设施。

6.6照明控制(日间、夜间)策略

照明包括道路照明,广场照明,景观装饰及指示照明。

6.7旅游线路设计

以完善的交通串联起芙蓉滨江景观带的各个功能组团,三条横向交通干道和若干条纵向道路紧密联系各景观节点,狭长的地块特征,给旅游、观光、会展的顾客带来移步易景的全新体验,内部交通以绿道为主,通过步行和自行车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6.8岸线设计

根据现状岸线的不同功能形态,规划将整条滨水岸线分为亲民休闲岸线、都市生活岸线和自然生态岸线。

6.9绿地水系设计

设计原则:保留部分现状河道;设计循环生态式水系;保留局部鱼塘;设计景观湖。

1)绿地系统规划

遵循构建生态源、生态廊道、生态斑块三位一体的生态景观格局的原则,规划以北江沿岸为背景,充分利用基地内部良好的山水植被自然要素,以自然水面、沟渠、绿道走廊为纽带,以城市景观为节点,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带连接、绿廊渗透、绿水交融”的绿地系统网络。

2)水系统规划

规划对自然水系进行梳理,连接现状零散的河、渠、塘、池等小水系,构筑自然与人工交织的景观水系统,西侧主要规划一条人工河道,将水系景观引入商业购物区内部,形成一条开放性的环状水系,东侧以自然池塘为主,既满足城市内部的景观、游憩的需求,同时也起到蓄水、生态复育等的作用。

6.10开放空间分析

地块景观元素分为主要五类,根据各功能区性质设置景观节点。以“动”为主的布置较多景观元素,尽显活跃的景观特色;以“静”为主的功能区布置少量节点,注重还原生态特色。在活动元素较多的区域设置更多的开敞空间——广场。

7.结语

“韶关画卷、北江游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山水共一色,这就是未来的芙蓉新城滨江景观带,一条历史文化与现代景观高度融合的北江生态游廊。它的启动建设,将会描绘出一幅美丽生动的韶关故事画卷,将会揭开芙蓉新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冼宁,赵芮兴.对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初探[J].设计,2015(13):125-126.

[2]陈晓思.谈谈城市滨水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2010,(20):86-87.

论文作者:冯进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  ;  ;  ;  ;  ;  ;  ;  

城市滨江景观带的规划与构思论文_冯进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