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论文_张桂芳 刘海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论文_张桂芳 刘海燕

张桂芳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西山学校 255154;刘海燕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中学 255154

摘 要:音乐教学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新课标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它为音乐教学指出了一个方向,即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因此,构建以审美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模式,是与新课标的目的不谋而合的。

关键词:音乐 教学 审美 价值

音乐能怡情亦能感人,它给人以美的感受与体验,能使人在品格、情操上起变化。所以,音乐在育人方面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在音乐教育中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为学生创造美的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知美、接受美,在美的环境下,不断“随风潜入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美的能力,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

一、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素养,树立完美形象

音乐教师是审美教育的实施者,那么首先自身就应该体现美和创造美。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艺术修养,不仅体现出音乐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而且还会影响到能否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艺术教学氛围,影响到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以及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我们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板着脸,有的则显得懒洋洋,毫无生气,加上枯燥乏味的说教,毫无情感的演唱,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甚至厌倦反感。我们应该在课堂上以饱满的情绪,非常投入的感情,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声情并茂的范唱,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想学习音乐的愿望,并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教师若有好的音质则对语言表现是一个有利条件,如音质较差,也可以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通过训练,不断调节和美化自己的音质,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和美好的嗓音,必然令人赏心悦耳。教学中语言的声音大小,声调的高低也要作适当的安排,借以表达不同的情绪。我们教师在授课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调节语言的音量和音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充分利用课堂内各项教学内容对学生渗透审美教育

1.利用歌词对学生渗透审美教育。音乐是感情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孩子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如:在学习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时,通过给学生介绍歌词,让学生了解到在这个五光十色的小世界中,充满友谊和阳光,大家共同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和欢乐,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认识美、学习美的过程中,懂得做一个正直人的真谛。

2.利用欣赏课对学生渗透审美教育。音乐是听觉艺术、感情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是从聆听开始的。为此,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中的支柱,也是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的环节,通过欣赏教学可以扩大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发展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想象力,提高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的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3.利用歌表演渗透审美教育。音乐是听觉艺术,人们通过听音乐能够受到音乐的感染,净化人们的心灵,并且音乐的种类非常多,对人们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当人们听轻松欢快的音乐时,心情也会随之变得更加愉快,而当人们听到悲伤的音乐时,人们的心中也会觉得难过,可见音乐对人们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数都是比较轻松欢快的歌曲,当学生听到这些歌曲时,想必心中也能够产生愉悦的情绪,通过教师融入审美教育,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音乐与情境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在音乐中,愉悦孩子的心情,陶冶了孩子的情感,不仅感受到美,更表现了美。

三、采用多种方法将学生带进歌曲的情境

一节出色的音乐课总是离不开构思精巧而充满新颖的教学设计,那些精彩的铺垫部分与诱人的连接环节,则会不断地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使其产生新的审美渴望。比如:许多音乐教师十分注意对新课学习的导入,会采取各种形式诱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进入新歌的学习。 音乐教学的结束阶段,既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又是一种新的音乐审美遐想。我在结束歌曲《童年》的教学后,课堂小结是这样写的:“我们通过歌声同音乐家共同回忆了美好的童年,这样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童年。童年就是一道诗,童年就是一首歌,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这美好的童年的歌!”学生们在钢琴音乐《童年的回忆》声中,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音乐教室。显然,这种情境和气氛的感染力与熏陶作用是巨大的,在学生们走出音乐教室的瞬间,仍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余音,当他们以美好的心情回味着音乐课时,他们已经产生了对音乐课的新的期待、对音乐审美新的渴望。

总之,音乐教师要用审美的情趣来传播音乐知识,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样,学生不仅在音乐中感受了美、享受了美,而且也学会了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随着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审美教育已成为小学音乐教育的主题。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在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摸索适合的模式与方向。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师大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北师大版。

论文作者:张桂芳 刘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2月总第2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  ;  ;  ;  ;  ;  ;  ;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论文_张桂芳 刘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