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血管性痴呆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论文_吴亚婷,胡蓉,张憾

吴亚婷 胡蓉 张憾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17)

【摘要】目的:对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并发精神障碍病人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于2017年全年诊治的100个治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并发精神障碍案例,通过随机方式将案例归至对照组、观察组。前者选择一般性护理措施,后者则选择个性化护理措施。病人生活能力与认知能力评价参照老年痴呆症(AD)认知功能评定量表(ADAS-cog)、AD日常能力量表(ADCS-ADL)。结果:在未实施护理时,在各项指标上,两组病人均未见明显差别,然而,待实施了护理,在各项指标上,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皆较佳(P<0.05)。结论:对于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并发精神障碍病人,个性化护理对于其生活能力与认知功能的提升可起到积极作用,应于临床领域加以推行。

【关键词】脑卒中;血管性痴呆;精神障碍;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270-02

存在脑血管系统病变的病人在认知能力上可能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缺陷,主要是由于血管损伤引起,也被称为血管性痴呆,而脑卒中患者由于大脑功能受损容易出现精神障碍的症状,临床常见的有抑郁与焦虑、幻觉与妄想、行为退缩、情感淡漠、徘徊行为等,且随着梗死严重程度的增加,血管性痴呆的症状越严重[1]。个性化护理对策的实施,可促进病人生活能力于认知水平提升,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2]。鉴于此,文章主要针对护理干预在卒中后血管性痴呆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以下为具体研究过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诊治的100个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并发神障碍案例作为观察对象。这些案例含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为61~76岁,平均为(65.2±6.1)岁。此项观察活动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1)参照我国卫生机构相关标准,已确诊患脑卒中,同时并发特征性血管性痴呆与精神障碍[3];(2)对于此次观察活动,病人及其家属都知情,且本人于协议书上签字确认。排除标准:合并脑肿瘤或脑积水引起的痴呆、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认知教育,并指导家属学习精神症状相关并发症的表现和及时处理措施。

1.2.2语言训练:通过非语言姿态进行语言沟通,例如姿态、指认等,从而加强患者的语言交流,并引导患者与人交流。

1.2.3认知训练:可以利用看图、数字记忆、讲故事等方式来进行记忆训练,从而提高患者的记忆力。对于记忆力下降不是特别严重的患者,可以鼓励患者多看书、看报纸。

1.2.4行走训练:在护理人员的引导下与家属共同进行行走练习,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

1.2.5安全护理:活动在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内,做好地面的清洁卫生工作,厕所便器旁设有扶手,患者穿防滑鞋,防止摔倒,避免造成患者躯体损伤。

1.2.6日常生活护理:基于护士的指导,病人独立完成洗漱、穿衣梳理、扫地等简单活动来刺激淡漠患者的活动功能,防止进一步退缩。

1.2.7心理护理:了解患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造成患者心理压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临床用药、医疗费用、疾病折磨、忧虑预后以及家庭负担等因素,此类因素均存在引发抑郁(或焦虑)心理反应的风险,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或照料者积极进行沟通,同时利用一切机会亲近病人,共同搭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并合理分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1.2.8舒适护理:确保病房整洁与安静、温度与湿度合适,确保患者生物节律,睡眠足够,适当放宽探视制度,减轻患者的孤独感与隔离感,让患者感受到家属的关怀与鼓励,从而安心治疗,配合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于影响病人生活能力于认知水平状况,通过ADAS-cog、ADCS-ADL加以评价。ADAS-cog评价的项目有记忆、注意力、操作能力、语言等,分值合计75分,此值愈高,说明评价对象认知水平愈差。ADCS-ADL内含19个大问题,分值合计54分,此值愈高,说明评价对象生活能力愈佳。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观察所涉及数据的统计分析由软件SPSS16.0完成。

2.结果

2.1 两组观察对象护理前、后ADAS-cog评分

观察组认知功能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残疾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4]。血管性痴呆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以因大脑组织受损所致的认知水平下降为主,且患者多伴随精神障碍的症状,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增加了其家庭与社会的各种负担。加强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可积极促进病人临床症状尽快缓解,以及其生活品质提升。通过为脑卒中血管性痴呆伴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并为家属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让家属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常见并发症的表现,从而提高家庭护理能力。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积极进行护理指导,主要包括语言、记忆力、感知觉、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由此实现病人身心状况改善、生活品质提升目的。针对疾病有关知识,一些病人认知不足,因此对疾病和预后产生了较大的恐惧和焦虑情绪,由此导致其不能充分配合临床治疗的开展。此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病情发展状况和治疗方案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有助于病人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自身疾病。

此次观察发现,在未实施护理时,在各项指标上,两组病人均未见明显差别,然而,待实施了护理,在各项指标上,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皆较佳(P<0.05)。结论:对于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并发精神障碍病人,个性化护理对于其生活能力与认知功能的提升可起到积极作用,应于临床领域加以推行。

【参考文献】

[1]郑美凤.24例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5,19(11):852-853.

[2]王震宇.56例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3(14):82-83.

[3]孙舒,刘红英.脑卒中引起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117-120.

[4]荣艳.护理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6,27(22):3490.

论文作者:吴亚婷,胡蓉,张憾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卒中后血管性痴呆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论文_吴亚婷,胡蓉,张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