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结合模式下本科生——研究生一体化培养研究论文_李景华,景爱华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3)

【摘要】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同属高等教育的两个不同层次,前者侧重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后者则侧重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培养,后者为依托,前者为升华。在医工结合模式下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是从整个高等教育大系统角度寻找提高医学技术与工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关注点。本文基于我院实际情况下实际的教学管理情况,探讨了以研究生教育促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联合培养体系建设。

【关键词】医工结合;高等教育;互促;联合培养模式;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331-02

1.引言

当前,大学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亟需培养理念的转变和培养模式的改革,而可持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历史车轮也对各国大学的本科教育提出了挑战,从不同侧重点出发研究、施行促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已成为全球性的教育领域难题[1]。目前,高等教育具有多层次、多样化、普适性的特点已获得教育界的共同认可[2]。而在我国高等教育分为两个不同层次:即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二者相辅相成,本科生阶段则侧重学生基础知识及和动手能力培养,研究生阶段则转向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培养,二者协同发展,是从整个高等教育大系统角度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3]。研究生教育促进本科生教育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关注点,国内外的一些高校近年来纷纷开展了利用研究生教育资源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2.医工类本科生与研究生互促培养体系建设

2.1 管理队伍建设是做好研究生与本科生一体化培养的重要保证

一流的研究生与本科生一体化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因此,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才的前提条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认为新时代下做好管理队伍建设,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1)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激发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与责任心。(2)加强文化和业务素质培养,以便与学生、导师一起面对问题、研究探讨问题,使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3)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具备超前思维。(4)树立服务意识,做好“角色”定位,及时转变观念,将服务作为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

2.2 党建工作做好研究生与本科生一体化培养的政治基础

医工结合模式下的高校党建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以及保持战斗力的前提。高等院校党组织需紧密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根本性任务,致力于做好党建工作。需要对党建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在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青年教师队伍中培养、发展党员,致力于维持党员的先进性长效机制。这是高等院校有效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任务。

2.3 科研工作做好研究生与本科生一体化培养的纽带

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育应一脉相承。以研究生带领本科生以及医工相融合的新型培养模式,采取以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建设,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培养途径,注重科研工作的重要性,鼓励探索与创新,将加强科研工作做好研究生与本科生一体化培养的纽带。同时要避免以往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中过于强调学习专业知识二队其他学科知识涉猎过少的弊端,避免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专业领域过度狭窄、基础知识不够广泛牢固、科技文化底蕴不够扎实的弊病[3]。

2.4 本科生与研究生互促培养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传统本科生、研究生培养系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性。要实现本科生与研究生互促培养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使两系统互促互馈,首先需具备的几个条件是:(1)相对开放型的培养系统,也就是说,两个系统都能够接收外界输入进来的物质、能量及信息,同时也具备向外界输出物质、能量及信息的能力和属性;(2)两个系统必须保持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否则二者就无法发生互动互促;(3)两个系统要动态、非平衡性的,以便于彼此发生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4)两个系统均需处于良性发展环境,以保障互促培养模式能够顺利进行。在此前提下,做好本科生与研究生互促培养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建立良好的衔接机制、转移机制、反馈机制以及协同机制,注重师资队伍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师资队伍人员嵌套,强化交互-反馈-改进机制,不断促进培养环境的优化[4]。

3.结论

在世界范围内,加强和改进教育模式和教学质量己成为提高大学高等教育水平中一种共同趋势,利用研究生教育以及科研资源提升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认识。我们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应超越口径宽窄和知识多少的范畴和界限,超越了专才与通才的对立,已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合在一起,造就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专变通、由通变专、由博返约的具备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这一要义将促进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统一性的不断上升,同时促进培养效果和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眭依凡.素质教育: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0,46(9):10-13.

[2]阮慧敏,艾宁,姬登祥.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J].现代物业旬刊,2012,11(9):91-93.

[3]武丽.研究生与本科生互动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9(1):78-79.

[4]赵智,邓廿庆,崔勇.基于系统理论的“研究生—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互馈机制及实施策略[J].江苏高教,2014,30(2):133-134.

论文作者:李景华,景爱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  ;  ;  ;  ;  ;  ;  ;  

医工结合模式下本科生——研究生一体化培养研究论文_李景华,景爱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