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个旧高峰山突起东翼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论文_陈耀坤,王锋,禹华

云南个旧高峰山突起东翼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论文_陈耀坤,王锋,禹华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分公司 云南 个旧 661000

摘要:根据已施工的巷道和钻孔相关资料揭露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矿体、矿化等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证明在高峰山突起的东翼存在次一级花岗岩突起,这些突起的存在对于矿体的赋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以后高峰山突起东翼找矿前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分布规律;高峰山突起;矿体的赋存;找矿前景

1 矿段地质特征

1.1 地层

地层除地表分布坡积、洪积等第四纪沉积物外,主要出露中三叠统个旧组中部一套碳酸盐岩,岩性为灰岩、泥质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灰质白云岩等。由上到下划分为:个旧组马拉格段第三层(T2g23)、个旧组马拉格段第二层(T2g22)、个旧组马拉格段第一层(T2g21)、个旧组卡房段第六层(T2g16)、个旧组卡房段第五层(T2g15)。

1.2 构造

1.2.1 背斜

五子山复背斜:该背斜控制着老厂、马拉格、松树脚、卡房等几个次级成矿单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单元,背斜轴向北20~300东,长约40千米;轴脊宽而平,两翼倾斜在200左右。

背斜上发育次级北东向压扭和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及近东西向的张性断裂,背斜核部大部分为燕山期花岗岩侵入。

1.2.2 断裂

矿段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有东西向的炸药库断裂、背阴山断裂;北西向的马吃水断裂、高阿断裂、驼峰山断;北东向的芦塘坝断、坳头山断裂等。

⑴东西向断裂:主要是炸药库断裂和背阴山断裂,走向北800西、南西倾,倾角50~850之间,是一张扭性断裂、断裂角砾带宽20~50米,角砾大小悬殊,棱角分明,胶结松散,其南盘西移,北盘东移,水平断距200米以上。

⑵北东向断裂:主要是芦塘坝断裂,走向北40~500东,北西斜,倾角一般在70~850之间,断裂全长约6000米,倾斜延伸大于800米,由压碎岩、压裂岩、碎斑岩、碎粒岩、糜棱岩和角砾岩组成。

⑶北西向断裂:马吃水断裂,走向长大于6公里,倾斜延伸大于800米,垂直断距约20米,水平断距约40米。走向北70~850西,倾向北东,倾角70~850,局部反倾。

1.3 岩浆岩

区内的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体,赋存标高1300米~1800米,南高北低。在整个花岗岩突起中也有若干个对形成接触带硫化矿很有利的小岩脊、小岩株和与之相应的凹槽、凹陷,它们主要受北东向断裂以及地层的影响,并且主要呈南北或北东向产出。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床类型

高峰山勘查区矿床类型属于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其工业类型为锡、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主要产于花岗岩与碳酸盐岩石的接触界面之间,为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矽卡岩形成的金属硫化物矿床,按产出部位和与花岗岩距离分为接触带矿床和层间矿矿床。接触带矿床以硫化矿为主,在硫化矿与围岩的接触部位局部有氧化矿。矿床以锡、铜共生矿为主,半生钨、铋、银等。

2.2 矿体形态产状

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岩与大理岩接触带上,总体走向为近南北,倾向东或西,且南高北低。矿体形态主要为透镜状、层状、舌状矿体。矿石类型为黑色、灰黑色磁黄铁矿型块状硫化矿。矿石矿物主要有: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辉铜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萤石、透辉石、石榴子石等。其次在岩舌的端部和硫化矿的边部多为氧化矿,矿石类型为赤、褐铁矿型土状、半土状氧化矿,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褐铁矿、孔雀石、磁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电气石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矿石类型

在整个高峰山突起,已揭露的矿石结构均为典型的矿物晶出,以溶液结晶作用为主,其次为固溶体分离结构及应力作用形成的结构等,矿物间交代熔蚀作用普遍,具备中温成矿特征,主要结构有晶粒结构 、交代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原生矿石的矿石构造以块状、浸染状、细脉状、条带状 、团块状、碎裂角砾状构造为主。氧化矿石具土状、蜂窝状 、多孔状构造。通过对矿物组合的特征分析 ,分析区矿石多为锡、铜硫化物型,并根据共生硫化物的氧化率,将区内矿石分为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及原生硫化矿矿石。

2.4 围岩蚀变

矿区内的围岩蚀变强烈,有很明显的分带特征,以矿脉为中心,向两侧蚀变程度不断降低。在花岗岩内有钾长石化、钠长石化、萤石化、电气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硅化及硫化物矿化。在花岗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附近围岩中常见的围岩蚀变有:赤褐铁矿化、铁锰矿化、云英岩化、矽卡岩化,硫化物矿化,大理岩化。矽卡岩化是锡、铜硫化物矿床形成的主要场所,矿化强烈的赤褐铁矿化、铁锰矿化,他们本身就是一种矿体,可以直接作为找矿的标志。在远离岩体的碳酸岩中,还常发育矽卡岩细脉与褐铁矿细脉。

3 高峰山突起的成矿特征

高峰山突起的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锡、铜共生矿、硫单铜矿,氧化矿。矿田内矿体赋存规律为:断裂控矿、交汇富集、带状分布、成群出现。总体上受地层、构造、花岗岩形态控制,构造起主导作用。

3.1 地层对成矿的控制

(1)T2g15:此地层是主要的有利成矿地层,主要为灰质白云岩与石灰岩互层,二者岩性有差异大,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常常容易形成层间剥离或是层间滑动等构造软弱带,为花岗岩和矿液的充填交代提供了良好场所。

(2)矿化富集对岩性也有一定的选择性,通常情况下,钙质、钙镁质的石灰岩与白云质灰岩有利于锡、铜的富集。

3.2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勘探区矿床的形成,与断裂构造的控制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矿液的运移、储存和对花岗岩局部形态的影响。在岩浆沿断裂构造侵入、冷凝、分异,收缩过程中,再次加强了断裂活动,产生了新的节理、裂隙及滑动破碎构造,为矿液的充填,交代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几乎所有矿床(点)矿体的分布都直接受断裂构造的控制。

3.3 岩浆岩对成矿的控制

(1)矿体和花岗岩在空间分布上有一致性:在矿区内花岗岩为锡、铜矿床的成矿母岩,其接触带矿体无论在平面上还是剖面上,矿体均受花岗岩的严格控制。(2)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矿区内花岗岩从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等方面具有个旧含锡花岗岩的特点,即富含硅、碱、贫二价阳离子,富挥发分,岩浆分异好,自变质作用强,以边缘形成淡色花岗岩为特点。

(3)岩浆期后花岗岩的残溶体,沿岩体的上部或旁侧的原生构造侵入,形成花岗岩脉,矽卡岩脉,石英、电气石脉等,在此类脉体与花岗岩的交截部位,容易产生盆状、槽状构造,形成复杂的透镜状矿体。

4 找矿标志

(1)成矿期矿化断裂及褶皱构造相互交切部位及其附近往往是矿体及矿化的主要分布区。

(2)从高峰山突起现已经施工的工程揭露的花岗岩形态分析,在高峰山突起的东翼存在次一级近似南北向突起的花岗岩脉,受主体高峰山突起花岗岩的控制,在次一级花岗岩脉的两翼任然存在接触带矿体。

(3)高峰山突起东翼存在隐伏花岗岩凹陷和突起的激烈形态变化,是下一步东翼找矿的重要标志和重要依据。

5 找矿前景分析

根据上述成矿特征分析,笔者认为以后具有重点找矿前景的地方为:

(1)矿区的多级断裂关系密切,具明显的构造控矿特征,属构造破碎岩经含矿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矿床 。在断裂与断裂交汇之处对矿液的再次富集起到重要的导矿通道意义,加强断裂相切地段的深入调查,将可能有新的发现和突破。

(2)在高峰山突起,与已探明矿体相对应加强突起东翼地质调查工作,对高峰山突起开展有远景异常区(矿点)的地质填图,并重视构造、蚀变 、矿化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以构造、岩浆控矿成矿理论指导找矿,则寻找构造热液型锡、铅、锌多金属矿床有望取得突破。

6 结论

通过分析,高峰山矿段东翼与高峰山已探明的矿体具有相似的成矿条件,并且预测靶区受构造的影响,花岗岩变化较大,易形成次级凸起和凹槽,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根据推断花岗岩的标高,建议在1675m~1700m中段开展勘探工程。

参考文献

[1]《个旧锡矿地质》.李树基、张志信、江育楠等编.

论文作者:陈耀坤,王锋,禹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8

标签:;  ;  ;  ;  ;  ;  ;  ;  

云南个旧高峰山突起东翼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论文_陈耀坤,王锋,禹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