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护理观察论文_刘莉

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 434000

摘要:目的:观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结果: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完全愈合32例,不完全愈合3例,总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患者完全愈合28例,不完全愈合7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82.8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临床疗效确切,并且结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提高了患者临床愈合率,促进术后良好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骨外固定架;四肢骨折;临床护理

四肢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类型,临床症状主要有受伤局部红肿、青紫、功能缺失以及机体畸形等。临床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可以及时有效的对骨折进行固定,并且利于对患肢伤口处理和骨折修复的疗效观察,对患者组织损伤小,可以避免破坏血供,是临床治疗四肢骨折的有效方法[1]。但是骨外固定支架会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并且护理不当会影响患者静脉回流、动脉血供,从而导致骨折伤口延期愈合,或者引发钉道感染。由此,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是保证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6.71±4.62)岁;开放性骨折16例,闭合性骨折19例;股骨干骨折8例,肱骨干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15例,尺桡骨骨折7例。观察组35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5.86±5.91)岁;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20例;股骨干骨折9例,肱骨干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16例,尺桡骨骨折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采用椎管内麻醉,患者均取仰卧位,采用双氧水、盐水反复冲洗,祛除所有坏死组织,彻底清创,并且采用牵引或撬拨使骨折大体复位,点式复位钳或持骨器固定,在骨折近端交叉处穿2根3.5或4mm斯氏,斯氏针交叉角度要大于25度,穿针时注意保护神经。而且骨折远端与平行关节面穿交叉针,安置远近端半环,调节连接杆,依据骨折稳定程度,对斜形骨块或有大块分离的蝶形骨块进行简单固定,从而直杆及斜弓形成空间四面体稳定固定[2]。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具体临床护理内容如下:

1.2.2.1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向患者和家属讲解骨外固定支架的手术原理,注意事项,使其明确治疗的作用,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效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担心等不良心理。同时术前对患肢进行制动和固定,防止加重组织的损伤,并且尽量避免过多搬动骨折部位,以免损伤骨折邻近的血管、神经。此外,注意对四肢皮肤的消毒处理,以免由于术前清洁皮肤不彻底,造成伤口感染。

1.2.2.2术后针对性护理

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帮助患者将患肢置于功能位,并且抬高至30°-40°,促进静脉、淋巴的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同时仔细观察患肢末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度、血管回流[3]。采用75%的乙醇清理包扎针道,保持孔道周围清洁干燥,并且进行定期消毒处理,避免感染的发生,还要观察针孔有无出血、分泌物,及时发现给予有效处理。注意外固定支架的观察,如果发现松动应该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2.3功能锻炼

在术后1-2周内,多进行患肢肌主动舒张、收缩性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通常在术后7天进行床上关节活动,上肢自主运动,1周后开始旋转功能锻炼,下肢可以在创面愈合后扶双拐活动,3周后逐步开始完全负重行走。在功能锻炼过程中发生针孔红肿、痛等炎症反应,应该停止活动,抬高患肢卧床休息。

1.2.4饮食护理

术后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的食物,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促进骨质的融合[4]。

1.2.5出院指导

在患者术后病情稳定后,支架针孔干结之后,病人可以出院。但在此期间,患者应该按时到医院换药、复诊,并且护理人员应该正确指导患者护理支架装置,保持针孔干燥、清洁,如果发现红肿、有渗出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1.2.6临床疗效判定

优:骨折完全愈合,活动范围恢复正常,关节无畸形、无疼痛。良:骨折基本全愈合,活动范围基本正常,关节无畸形、偶有疼痛。差:骨折没有愈合,关节呈畸形,并且伴有疼痛,活动范围受限。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临床愈合率对比

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完全愈合32例,不完全愈合3例,总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患者完全愈合28例,不完全愈合7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愈合率对比(n=35,%)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四肢骨折临床常见的症状有畸形、肿胀、压痛、感觉障碍、功能丧失等,会引起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多种并发症[5]。本文采取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术操作简单,并且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效缩短了卧床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四肢及伤口肌肉的恢复情况,不会影响骨折固定。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恢复快,可有效减少关节水肿、关节硬化、肌肉萎缩以及骨质疏松等发生,显著降低感染。加之术后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加强了局部护理,合理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

本文以上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10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术后康复。所以,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时,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给予临床针对性护理,这样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参考文献

[1]黄常娟,匡苏源.CPM 装置在四肢骨关节内固定术后早期应用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22(6):135-136.

[2]林文.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的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347-348.

[3]黄燕. 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病人的护理骨科学[J].2013,9(3):

1421-1422.

[4]赵永宽,王令珍.骨外固定支架的并发症及防治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2014,10(16):164.

[5]王洪仙,王淑萍. 四肢骨折护理干预[J]. 中外健康文摘杂志,2013,5(1):

75.

论文作者:刘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7

标签:;  ;  ;  ;  ;  ;  ;  ;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护理观察论文_刘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