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论文

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论文

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魏瑞亮

(河津市文物局,山西 河津 043300)

摘 要: 文物管理工作是博物馆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文物管理的有效性决定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博物馆管理方式、基础设施、保管条件和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措施。这些措施能切实改善目前文物管理现状,真正使博物馆成为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

关键词: 博物馆;文物管理;改进措施

博物馆承担着文物的宣传、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重要职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考古事业也在蓬勃发展。出土文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和保管工作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和更多的考验。文物作为我国历史文明的见证,是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对我国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有效开展是考古工作的另一种延续,为历史工作者研究古代历史发展进程和大众了解历史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国各地博物馆发展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在文物保管技术和保管水平方面也存在差异。

本文使用DEA Solver Pro 5.0及DEAP2.1进行运算,对青岛市市北区29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服务效率测算,测算结果视为综合绩效评价结果(见表4)。

1 文物管理现状

部分博物馆仍然延续旧式的管理模式,不但管理制度得不到良好的落实,而且文物管理效率低,工作人员积极性差。旧式博物馆普遍存在错误的管理意识,他们将工作重点放在文物的陈列和摆放上,而忽略了文物的保护和保管。博物馆虽然有对文物进行展示宣传的职能,但是其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是文物保护。部分博物馆只注重博物馆的展示职能,忽略了文物的保护和保管,造成不少文物因保管不当而发生损坏。博物馆应制定完善的文物管理制度,在对文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宣传和展示,保证文物的完整性。

博物馆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文物的保管要求。我国大量的市县级博物馆始建于20世纪,当时由于资金和博物馆建设技术限制,县、市级博物馆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文物保管的要求,只能对部分设施进行改建或者技术改造。随着各个博物馆文物的增加和文物保管技术的提升,这类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文物的保管要求,严重影响到文物的保管效果。部分博物馆的库房、展厅无法满足文物保管的环境要求,文物长期处于不适宜的保管环境中,这对文物造成了严重的损坏。例如,金属类的文物在潮湿环境中容易发生氧化,书画等文物储存条件不当会造成纸张粘连、墨迹褪色等现象。

保管条件存在隐患。一些博物馆没有专业的文物保管设备,大部分文物保存于普通木质或金属陈列箱中。这类陈列箱无法满足文物对于防尘和密封的要求,致使部分文物因为落尘和氧化遭到破坏。金属陈列箱表层的防锈处理不到位,因环境潮湿或使用时间过长而生锈,从而影响了文物保存效果。没有经过特殊处理的木质陈列箱会缓慢释放甲醛、VOC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不但加速了文物的氧化,而且对文物的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

专业化人才缺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是博物馆进行有效文物管理的保障,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存在如下问题:①专业知识缺乏。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并不仅仅是对文物进行保管、陈列和研究,有效的文物管理需要丰富的文物保护知识。由于多种因素,大部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文物保护技能。在文物的保管和陈列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工作人员的不当操作有可能会对文物造成破坏。很多文物送到博物馆时就已经发生了部分损坏,需要经过修复才能收藏,而且需要定期的维护和保养,而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保养知识或者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会致使文物受到二次损坏。②博物馆的正常运营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但是由于每年政府划拨的经费有限,很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仅能维持博物馆的基本运行,人手不足给博物馆的研究、宣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③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一些博物馆缺乏通过定期的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效果的意识,日常的培训工作主要作为任务完成,流于形式,政策性质的培训远远多于专业知识的培训。

缺乏有效的文物保管有效性评价方法。文物根据年代、类型、特点等有不同的分类方法,部分博物馆按照单一的分类方式对藏品进行分类保管,难免会使特殊藏品保存不当。由于缺乏文物保管有效性的评价方法,不能及时发现因保存不当引起的文物受损现象,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废水流入絮凝池B,加入絮凝剂使沉淀聚集成大颗粒,废水流入斜管沉降池B,沉淀物沉入沉降池的底部。用污泥泵将沉淀物抽入板框式压滤机,压滤后得到滤渣。滤渣送到有资质的厂家处理。滤液又回到废水调节池。

2 改进措施

全方面提高博物馆人员的素质。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学习,努力获取文物保护和保管方面的知识,了解最新的文物保护技术。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加强工作人员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按照年度制订培训计划、培训目标和培训方案,并对培训成果进行考核,采取奖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不可控的因素都可能会对文物保存产生不利影响,文物的损坏是缓慢的,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应详细了解职责范围内的文物的保管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合理有效的补救措施。

完善博物馆基础设施。每个年度对博物馆基础设施的情况进行详尽的分析和安全隐患评估,在合理利用经费的基础上,按照安全隐患的等级对基础设施进行逐步改善。

制订合理有效的文物保管效果评价方式。定期对馆藏文物进行保管效果评价,尤其对近期收藏或者变更了保管条件的文物进行重点评价。对于保管效果评价低的文物,应组织专家制定新的保管方案,减少因保存不当对文物造成的损失。

完善文物保管的硬件条件。对于经费不足的博物馆应优先改善直接接触文物的展示柜、储存柜,保障文物的基本储存条件。

数字化博物馆建立进程缓慢。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国外的博物馆都以数字博物馆的形式将博物馆的藏品在各种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虽然目前我国也有部分博物馆逐步开展藏品的信息数字化建设,但是这个比例在我国所有博物馆中还很低。

根据《文物保护法》完善文物保管制度,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对馆藏文物进行细致的分类和系统化的管理,提高文物保管工作的效率,加强博物馆各职能部门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在对文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存的前提下进行宣传和展示,发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保持文物的完整性。

加快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进程。博物馆数字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管理方式的数字化,管理部门应加快博物馆系统化管理进程,建立馆藏文物信息档案和统一的数据库,对馆藏文物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管理;另一方面是建立数字博物馆,定期利用网络平台对公众进行知识普及和文物宣传,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

2.2 近期疗效 术后6周,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9.2%,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结束语

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文物进行科学的保管是博物馆的基础职能之一。评价博物馆的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是文物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有效的文物管理既需要先进的设备、设施等硬件保障,也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博物馆应充分提高管理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技术水平,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详尽分析本馆在文物保存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并加强与其他博物馆的合作,交流文物保管和博物馆管理上的经验,促进我国博物馆文物保管水平的提高。

杀人偿命的另外一层含义即是一命抵一命,相比较于自由刑或者金钱赔偿,当出现这样的结果时,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心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抚慰,所以说死刑制度能够最有效地发挥抚慰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有真.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与完善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16(12):236-237.

[2]胡鑫.关于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18):71.

[3]崔俊多.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的分析[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10):102-104.

【作者简介】 魏瑞亮(1982—),女,文博助理馆员,专科,研究方向:文物管理、博物馆学。

标签:;  ;  ;  ;  

博物馆文物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