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式”建筑工地建设论文_吴培青

武汉市东西湖区园林绿化监察中队 湖北武汉 430040

摘要:“园林式”建筑工地一改传统观念中建筑工地脏、乱、险的形象,通过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巧妙布置园林景观,营造出绿色、文明、安全的施工生产环境,不仅有效改善了员工作业条件、丰富了员工业余生活,还践行了绿色环保理念,进一步延伸了文明施工的内涵。

关键词:园林式;因地制宜;工地建设

1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趋势,满足文明施工要求,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力争创建“园林式”建筑工地。这不仅有利于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改善空气质量,还能增加工地的艺术效果,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有效缓解工作疲劳。因此,对于如何建设“园林式”建筑工地,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2.1 风格选择

工地园林设计不必拘泥于定式,风格可灵活多变,应充分利用原本的环境和原有的特色,达到与施工现场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园林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性、实用性、合理性,以及园林的休闲性和趣味性。

2.2 平面布置

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规划,将办公区、生活区和施工生产区相互隔离,保证各自不同环境的管理体系能够正常运转。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出入口,在出口处设置洗车台,对工程车辆轮胎进行冲刷后放行。[1]现场道路保持通畅,尽量避免土建、安装交通运输的相互干扰。园林设计主要集中在办公区和生活区,以绿化为主,合理设置休闲步道和园林景观小品。

图3- 1武汉某工地项目部垂直绿化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3- 2武汉某工地企业文化宣传栏及花池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 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园林式”建筑工地应遵从“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一方面,在设计之前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充分考察,准确把握场地的内部特征和外在联系;另一方面,园林景观设计不应止步于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应更多地关注于人性方面的需求。具体可以表现在:

用围墙或绿篱将生活区和施工区域隔离开来,保持生活区的独立性和整洁性。合理组织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既能降低扬尘、净化空气,还能美化环境。同时可配备篮球场、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等运动休闲设施,丰富工作人员的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工作压力。

办公区可根据功能需求具体划分为门禁管理区、项目指挥部、企业文化宣传区、安全教育培训区等。园林景观小品的设置,要跟随场地特征,讲究简洁、实用和美观。例如宣传栏可与廊架相结合,廊架上种植藤蔓植物,既遮阴又美观;花坛、花池可作为分隔空间的手段,虚实结合、过渡自然;垂直绿化的巧妙利用可以克服工地绿化面积不足的缺陷,既能拓展景观绿化空间,又能美化建筑外观。园林式办公环境颠覆了以往的施工现场办公环境印象:曲折的鹅卵石小径,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优雅、安静的美好环境能让办公管理人员工作起来更加高效、惬意(图3- 1、图3- 2)。

施工生产区主要施工区域要严格按标准化进行安全防护,以外区域应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通过草坪种植、花坛树木栽培等举措,能够有效降低工程噪声、减少扬尘,达到硬化、绿化、美化和谐统一的观感效果,使施工人员在被钢筋水泥包裹的环境中,享受到园林风光的情趣,为文明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2]

4 巧用植物,提升品质

植物是构成工地绿化的基本要素,没有花草树木的工地,整个施工现场就不会有生气,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

4.1 植物选择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特点,要充分认识植物的生态特性,结合具体条件和绿化功能来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配置。工地绿化可优先选择滞尘能力强、造型优美以及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进行搭配。例如武汉市常见的滞尘能力强的乔木有:紫叶李、白玉兰、桂花、女贞、银杏、香樟等;灌木有:杜鹃、红继木、法国冬青、石楠、海桐、栀子花等;攀缘植物有:紫藤、凌霄、三角梅、藤本月季、牵牛花、金银花等。[3]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地被、攀缘植物能丰富绿化层次,增添自然乐趣,使构筑物生姿。

4.2 实施建议

由于每个工地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差异,在实施绿化的细节上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工地绿化的实施,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尽可能保护和利用工地原有树木,提早进行绿化施工;二是提高绿化意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植绿,最大限度提高工地的绿化面积。三是,克服“重栽植、轻养护”的观念,加强日常养护管理,确保绿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5 结语

“园林式”建筑工地建设对于建筑施工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重视施工的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这种做法对建筑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园林式”建筑工地建设不仅有利于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还有利于提高建筑产品的艺术价值、有利于建筑工地的标准化管理,综合体现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园林式”建筑工地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将“园林式”建筑工地普及化的道路依然很长,还需要继续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赵月芬.绿色环保施工,增色“美丽天津”[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12):54-56.

[2]毛事湘.花园式工地创建延伸“文明施工”内涵[A].文明工地建设理论与实践——第二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河南: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2:50-56.

[3]戴希刚,张振,曾长立,蔡婵静,孙道俊.武汉市主城区绿化植物滞尘效应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6(5).

论文作者:吴培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浅谈“园林式”建筑工地建设论文_吴培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