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训练理论在高校游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表象训练理论在高校游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福建商学院体育教育部 张庆华

通过实验对比法研究表象训练理论在高校游泳技术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发现,表现训练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游泳技术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蛙泳的兴趣。这是因为表现训练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兴趣,因此可以把表象训练理论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并进行大力推广。

游泳是一项非常古老的运动,也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技能。目前,游泳已经成为一项集竞技、健身、健美及康复为一体的时尚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游泳运动也被引入高校,成为部分大学尤其是南方大学的必修课。让大学生掌握游泳技能,不仅能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而且也能大大促进我国竞技游泳水平的提高,让大学生把游泳作为终身体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高校游泳教学还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影响了大学生游泳技能的提高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泳这一运动的普及与推广。近些年被引入的表象训练理论受到了一些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推崇,在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被引用到篮球、排球等体育运动项目中,但是很少应用到游泳教学中。本文尝试把表象训练理论应用到大学游泳技术教学中,通过实验对比法检验其效果,以为表象训练理论在游泳运动中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依据。

全球竞争的加剧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世界各国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方向发展。这也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致力于全面发展企业的信息化。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已无法与当前企业的发展相适应,而要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人是关键因素,也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和保障。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建设,以此充分挖掘和发挥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潜在能力。

1 研究对象

表象训练理论在高新游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对比法

在A大学随机选取80名不会游泳并报名参加游泳公共选修课的学生,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表象训练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游泳教练、教学课时、教学场所等方面都完全一样。实验期限为两个月,14个教学课时,时间从2019年5月10日到2019年7月10日。教学内容是蛙泳。

2.2 统计法

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化”两个方面的起步都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又属于国内起步较晚的行业。因此,在人力资源信息化的过程中十分有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行业经验。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同时,如何创建能够适合我国建筑企业的“本土化”的e-HR更为关键。

3 实验过程

3.1 常规教学模式

在大学蛙泳教学中运用表象运动理论的关键环节就是学生对动作的完成过程要进行有意识的、系统地思考、分析和记忆,比如学生首先观摩教师蛙泳动作的示范,或者录像中的蛙泳动作,听教师对具体动作进行讲解,一个蛙泳的完整的动作周期是:蹬腿一次、呼吸一次,手臂和腿交替配合做动作,推进身体前进。教师讲解示范完之后,学生想象、思索、分析,初步形成自己的正确的蛙泳完整动作的表象,教师再运用简单形象,容易记忆的口诀指导学生在水中把动作分解开来学习,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动作的视觉表象。学生在大脑中的视觉表现的引导下,边念口诀边做动作,细细体会,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蛙泳动作的动觉表象。在形成视觉动作表象时,口诀的提示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口诀实际上是动作的浓缩,它对于视觉动作表象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比如,蛙泳中的“收、翻、蹬、夹”就是指收腿、翻脚掌、脚跟登谁,然后迅速夹拢双腿,这是一连串按顺序的腿部动作,是学习蛙泳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边念口诀,边做动作,以形成动作表象。在这个表象形成的过程中,参与想象活动的肌肉会产生微弱的神经冲动,使得学生在表象引导下的蛙泳动作自动化。

3.2 表象训练理论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的学生对蛙泳很感兴趣的占65%,对照组的占30%。表示对蛙泳感兴趣的实验组是20%,对照组是17.5%。实验组学生对蛙泳感兴趣的比例比对照组高47.5%,接近一半,这说明,表象训练法能大大提高学生对于蛙泳这项运动的兴趣。

胡宏认为,尽管圣人在人格上呈现的完美无缺,但对其人格基础进行探索和研究就会发现:圣人完美人格的基础是孝悌。胡宏认为,水有源,所以“其流不穷”;气有性,所以“其运不息”;而德有本,所以“其行不穷”。因此,“德之本”即“孝悌也者”。由此可知,德性之本为孝悌,孝悌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表现。

常规教学模式通常是这样的,教师向学生讲解并示范动作,然后学生跟着模仿,教师纠正,学生完全掌握新的动作之后,学生可以自由练习,教师巡视帮助。最后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检测:液体饲料的水分分析一般采用Karl·Fischer化学水分测试法[13]。张英等[16]报道,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饲料中乳酸、乙酸、丙酸、丁酸等,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生物传感器(biosensor),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可快速检测发酵饲料中的葡萄糖、氧化酶、乙酸、丙酸、乙醇、甲醇、甲醛、游离赖氨酸和游离谷氨酸等。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技术评分和计时评分两个考察项目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技术评分:t=7.5,P=0.000<0.05;j计时评分:t=7.0,P=0.000<0.05),实验组技术平均成绩比对照组高13.4分,计时平均成绩比对照班高12.7分,这说明实验组的学生的蛙泳技术要高于对照组。另外,在技术评分上,对照组的标准差SD比实验组的标准差高2.5分,在计时评分上,对照组的标准差比实验组的标准差高1.9分。这说明,实验组的个体差异要比对照班小。

总的来说,在当前煤机维修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入手,做好对煤机维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化,为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游泳技术和技能的考核结果

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都不会游泳,因此只需要对实验结束后两个组的蛙泳的成绩进行比较。测评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打分,由游泳教练对两个组的学生的游泳技能进行打分,满分是100分,考试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人,游200米。第二个对学生游泳的速度,在200米的泳道记录学生所用时间,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考试结束后,用SPSS统计软件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蛙泳技术评分成绩比较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蛙泳计时评分成绩比较

学生在掌握蛙泳的技术概念、视觉表象和动作表象之后,要让学生记忆关键口诀,在关键口诀的引领下能够闭住眼睛回忆起教师示范的动作或者播放的录像的动作。让正确的动作表现在大脑中反复呈现,然后根据记忆中的动作表象引导实际的水中练习,这样把“想”和“练”结合起来,把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结合起来,形成蛙泳的运动表象,最后在经过多次的重复练习,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帮助和鼓励,学生会很快学会蛙泳,而且,记忆非常牢靠。

4.2 学生对蛙泳的兴趣调研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蛙泳的兴趣

表象是对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者事件的一种心理特征。表象训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学家查理·休因提出的。指的是学习者在关键词或者暗示语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某种动作或者运动情境,并对这些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动作要领和精确的肌肉感觉,以指导实践中的运动训练,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5]。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授并示范蛙泳的技术,学生观察、分析、并体验。分析的时候可以自己思考或与其他学生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一系列的蛙泳的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其次,学生把已经形成的蛙泳动作表象和自己已有的运动经验结合起来,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蛙泳动作,形成正确的蛙泳运动表象。再次,根据形成的正确表象来指导动作的练习,这样练习效果会更好,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正确的蛙泳动作印象在引导。最后为学生布置作业,就是在课后,尤其是在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对蛙泳动作的表象进行回忆,以巩固学习成果。

采用EXCEL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的游泳技能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

综上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表象训练法的实验班的蛙泳技术和运动技能都比采用常规教学法的对照组掌握得好,而且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小。而且表象训练法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蛙泳运动的兴趣。这说明在游泳教学中,表象训练法要比常规的教学法效果要好。

5 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学生在游泳技术和技能的掌握上都优于对照组的学生,充分说明了表象训练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游泳技术和技能。这是因为表象学习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

5.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象训练法能帮助学生形成运动技能的表象记忆和动作记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和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蛙泳的兴趣。这是因为表象训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或者录像的播放,让学生形成视觉表象,在口诀的引导下形成动作表象,并通过教师的辅导自我回顾和修正表象,使得视觉表象和动作表象更加准确,学生是在表象的指导下进行动作的练习,这样就减少了学生练习对于教师的依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学生在自我学习和互助学习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5.2 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纠正能力

表象训练法是学生主动获取了正确的视觉表象,这是一种“内因”,通过反复的练习形成了动作表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运用表象训练理论时,大学生是根据教师示范动作或者录像对大脑中的表象进行自我纠正,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纠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表象训练法充分运用了心理训练方法,因此更适合心智比较成熟的大学生,所以在高校蛙泳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可以推广到高校体育其他项目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陈伟霖,龚海.影响普通高校游泳课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福育科技,2001,4

[2]刘鸣.表象研究方法论心理科学]J].心理科学,2004,27:259-260

[3]马连鹏.普通高校游泳课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03(5):48-53

[4]宋义增.普通高校游泳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北育大学学报,2000(3):393-394

[5]黄辉.表象训练理论在高校游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5):117-119

作者简介: 张庆华(1984-),男,汉族,福建莆田人,体育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标签:;  ;  ;  ;  ;  ;  ;  ;  ;  ;  

表象训练理论在高校游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