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玉林市闽旺砖厂砖瓦用页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论文_邓荫万

论玉林市闽旺砖厂砖瓦用页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论文_邓荫万

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

摘要:本文讲述了玉林市闽旺砖厂砖瓦用页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页岩矿;矿山;环境保护;治理方案

一、矿山概况

广西玉林市闽旺砖厂砖瓦用页岩矿位于玉林市城区南郊,距离玉柴工业区约3km,行政区划属玉林市南江街道七一村管辖,矿区中心位置坐标(西安80坐标)为X:2497360,Y:37412490(东经110°08′57″,北纬22°34′17″)。矿区北面有乡村公路通往玉林城区大南路,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广西玉林市闽旺砖厂砖瓦用页岩矿为在生产矿山。据野外调查,采矿区一带因矿山基础建设及矿山开采工作,形成了一处长约213m的高1~19m的人工边坡,局部人工边坡已出现失稳迹象,现状矿山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2.1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采矿区一带属构造剥蚀缓坡丘陵地貌,自然状态下无高陡边坡存在,未发生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前期一面坡采矿形成的边坡高19m,宽213m,坡度大于40°,由于坡面土体结构松散、浅部岩层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较破碎,因而在雨水冲刷及入渗侵蚀作用下边坡发生一些剥落掉块等现象,但尚为发现边坡有开裂变形、鼓胀突出等不稳定征兆。根据野外调查访问,前期评估区一带也未发生过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发育弱,危险性,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较轻。

综上所述,矿山现状地质灾害弱发育,危害程度较小,危险性小。现状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轻。

2.2 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本矿山为露天山坡型开采,现状采场底板未揭露到地下水位,前期采矿也未抽取地下水,亦无废水外排,且采矿过程中未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开采的矿石也不含有毒有害物质,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未造成附近地区地下水水质、水量、水位发生变化。因此现状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

2.3 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矿区周围无地质遗迹及人文景观,不存在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不在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可视范围内。但矿区一带属缓坡丘陵地貌,矿区周围为坡丘连绵,前期剥采已将半个丘包削平,剥采区内植被破坏殆尽、土体裸露,原有的地貌景观已不复存在,并形成1~19m的直立状采场边坡,因此现状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较严重。

2.4 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影响和破坏情况

根据玉林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及野外调查,参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对项目区占地范围内的土地类型及面积进行统计。前期采矿活动挖损、压占破坏的土地面积为1.07ha,其中有林地0.18ha、其他草地0.89ha;前期基地建设压占土体面积为0.67ha,其中坑塘水面0.46ha、村庄0.21ha。因此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占用破坏程度较轻。

三、拟采取的保护与治理措施

3.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根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及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具体分区原则是:

1、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划分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

2、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表F,划分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根据上述分区原则,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A)和一般防治区(C)2个区,分别对应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严重区(Ⅰ)和较轻区(III)。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和任务

1、做好露天采矿场及工业场地高陡边坡松散岩土体的清除工作,做好矿山水土保持工作,对采矿区边坡进行监测,防止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生;

2、矿山闭坑后将采矿权范围内破坏的土体恢复成原有的地貌景观,根据现有的地貌类型,采矿权范围内破坏的有林地及其他草地恢复成草地。通过以上措施修复矿山的地形地貌景观。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轻采矿活动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3、开展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在采矿区高陡边坡设监测点,监测边坡动态变化情况及稳定状况。

3.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阶段实施计划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主要为:工程保护治理、植被保护恢复、监测工程。根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及矿山实际情况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进行分期部署,结合本方案服务年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总体部署将矿区划分为2个阶段进行:矿山开采恢复治理期、矿山闭坑恢复治理期。

第一阶段:矿山开采期间(即2012年10月至2021年4月),做好表土收集堆放工作,严格按照开采设计方案进行采矿活动,规范开采,对不符合开采设计的边坡进行修整、降坡,对不稳定土体进行清除。加强日常地质环境监测,消除灾害隐患等。

第二阶段:矿山闭坑后(即2021年5月2022年4月),做好闭坑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采矿权范围破坏的有林地、其他草地范围恢复为草地,实施工程中的同时进行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

通过上述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对矿山开采所产生的矿山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全部彻底治理,使矿山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4.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崩塌、滑坡防治

(1)露天采场在采矿作业时,其采剥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开采设计方案的有关参数自上而下分级进行开采,规范开采作业,严禁从下而上掏采及乱挖乱采形成伞檐等。

(2)在采矿过程中,加强对采矿边坡的监测,对存在不稳定斜坡的地段应先排除安全隐患后,才可以进行其他作业。同时定期对采矿区进行巡视监测。

(3)矿山闭坑后,要对采矿形成的人工边坡进行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边坡进行修整,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4.2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土地资源恢复工程

(1)表土收集及存放:矿山开采期间,收集表土以便后期进行覆土恢复工作。共挖损破坏有林地4.87ha、其他草地面积1.49ha,覆土0.1m恢复为草地,需覆土方量约6030m3。矿山恢复表土需求总量6030m3,收集表土面积为5.25ha,收集厚度约0.2m,收集量约为10500 m3。所收集表土部分先存放于采空区(面积约3500m2)中,为防止土体被雨水冲刷,可就地取材垒高1m、厚0.36m、长约210m的砖砌墙(干砌)挡护,顶面撒播草种绿化,播撒面积约3500m2。

(2)覆土撒播牧草:由于开采结束后原有的3个丘包被采平,地面平坦,无内倾边坡汇水,为防积水,覆土要保证中心高、四周低(外倾2度左右)可自然排水。覆土厚度约1m,覆土播撒面积为6.32ha,播撒量约为50kg/ha。

(3)终了边坡修整:根据《开采方案》,矿区采场西面会形成采场最

终边坡,终了边坡高2m,可直接进行挖除、整平。

4.3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一)监测内容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重点在采矿场边坡,要密切监测矿山工程地质条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监测开采边坡变形、位移、稳定性和采矿区及排土场地质隐患体和开采边坡变形、位移、稳定性等。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矿山监测管理工作,完善矿山环境监测的各项规章制度。

2、明确矿区地质环境监测人员,把责任落实到人、到岗,针对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地段,派人巡检,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通报处理。监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能够熟练掌握监测方法。

3、及时探访矿区周边群众,注意收集矿区周边环境变化的有关信息,并加以综合分析,提出应对和解决措施。

4、主要采用人工观巡视测法。观测边坡上的裂缝、位移、坍塌等现象以及采场地形地貌景观变化,监测结果要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报处理。

5、矿山在生产时,每日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专人对采剥面边坡巡视观测;对前期堆土区边坡,指定监测人员对监测点实施监测及对其他区域巡视观测。如发现边坡有明显的变形特征出现,应加密监测(至少每天监测1次),并在危险区域周围设置明显的地质灾害警示标志。雨季尤其是持续降雨或大暴雨时要加密巡视观测。平均每月巡视监测10次。

总而言之本着“科学、负责、求实”的精神,认真处理施工中的技术问题,矿区所在县市国土资源局履行政府职能,对方案的实施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和管理,采矿权人和主管部门应各尽其能,相互配合,提高工作效率,顺利完成编制方案中提出的各项任务。

论文作者:邓荫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论玉林市闽旺砖厂砖瓦用页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论文_邓荫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