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春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春论文,民营企业论文,工业基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 276.5;F 427 文献标识码:A
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与所有制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由之路和紧迫课题。近年来,长春市的民营企业在加速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如何抓住机遇,破解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障碍与弊端,找到加快发展的对策也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长春市民营企业发展的概况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长春市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成为全市经济中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2003年1至6月,长春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8.6亿元,同比增长21.5%,高于全市经济增长8.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截至2003年6月底,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同比增长38%;全市民营企业为25万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90.6万人[1]。目前,长春市民营企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对全市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成为各级财政的重要支撑。2002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72亿元,是1997年的3.7倍,占全市GDP比重比1997年提高了9.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长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近3个百分点;全市民营经济实际缴库税金20亿元,占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近20%;民营经济提供的税收占县(市)区财政比重达到50%以上,在二道、宽城、朝阳、绿园等城区比重超过80%。
(2)实力大大增强,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而且形成了一批高新技术和品牌企业。经营领域不断拓宽,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已由过去的传统商业、饮食服务业,扩展到工业、种植业、服务业各个领域。经营形式日趋多元化,已由过去的个体私营企业转向合资、合作、股份制的运作模式。
(3)安置了大量的城乡就业。近年在国企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在国有和集体企业从业人员净减少的同时,是民营和外资企业以年均吸纳3万人的容量,成为安排城市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支持国企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稳定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长春市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已达85万人,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1/3。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
二、长春市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长春市的民营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增长,但按照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1.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外部环境制约因素
(1)有些政府部门和个人对民营经济的认识仍然存在偏见,民营企业缺少很多平等获得资源的权利。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和受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抑制了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
(2)经济总量不足,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企业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2002年,长春市民营企业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的32%,低于温州5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在流通领域占的比重还比较大,且多数集中在零售商业和餐饮服务娱乐业;产品销售多局限于本地市场,能打入国际市场的产品很少,在国内叫得响的也不多。
(3)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民营企业融资非常困难,创业投资机构少,资本规模小,股权投资力度较弱,国有商业银行用于中小企业贷款的作用发挥得尚不充分,产权交易的平台还未建立起来;民营企业资本积累不足,股权结构设计有待完善,持续创新能力不强等,使很多科研成果难以在本地转化,企业二次融资的渠道不畅。
(4)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缺乏创业发展的强烈愿望。群众创业的愿望不强烈,过于求稳,不敢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放手一搏。
2.民营企业的内部机制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其自身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相当一部分企业沿袭一人所有、一人决策、一人承担风险的家庭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严重窒息了企业活力,削弱了企业发展后劲,而且导致经营行为不规范,给企业生存带来了风险。
(2)民营企业的信用危机亟待解决。众多民企法人代表变更频繁,“新官不理旧账”问题比较突出,不按规定办事,对于资产抵押不愿出钱办理土地抵押、房屋过户等担保抵扣手续,往往造成扯皮现象;信用观念不强,重视抢贷款项目,轻还款付息,造成非国有经济中不良贷款较高。
(3)企业经营者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民营企业的初期发展主要依靠创始者敏锐的洞察力和富有经验的判断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仅凭个人的经验和能力,缺乏长期发展思想,已经难以应付多变的市场。
(4)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高低不一,模仿别人的技术和进行低技术含量产品生产的民营企业已很难打入自己的市场,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
(5)人才匮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稀缺是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招不进、留不住是普遍现象。此外,企业文化建设薄弱,不少民营企业忽视自身形象的提升,内部没有建立必要的机制,在中小企业中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三、长春市民营企业发展应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对策
所有制结构不合理、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是长春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破解的难题。为此,建议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通过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来实现长春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战略。
(1)充分发挥长春比较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一是要做大汽车零部件配套业。民营企业要抓住机会,依托一汽、长客等重点大型企业,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配套加工业,通过一汽的发展带动自己的发展壮大。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长春要结合自身的科技优势,继续引导民营企业围绕光电子信息和生物与医药两个主导行业搞关键技术开发,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三是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做文章。长春的民营企业要根据本地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建设发展良好的态势,面向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四是要走外向型之路。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劳动力价格低、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坚持自主与引进相结合,通过引进技术、资金和管理手段,尽快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出去,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2]。五是创新和发展传统服务业。民营传统服务业要在完善结构上不断开拓创新。长春地处东北腹地,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民营企业应抓住机遇,进军这一充满希望的领域。
(2)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全方位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要强化品牌意识。民营企业必须实现从产品竞争到品牌竞争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在打造品牌上下足功夫,最大限度地挖掘品牌的价值[3]。二要强化管理和人才意识。民营企业在初始阶段一般都实行家族式管理,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现阶段也只能采取这种办法。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就要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获得一流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只有在生产经营中大胆引进人才,企业才能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发展。三要加大创新力度。民营企业起步容易,但发展到一定阶段,面对激烈的竞争,就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没有长远战略、人才储备不足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观念、体制、科技和管理的全面创新,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和变化了的条件,来排除现实工作中的一切障碍因素。
(3)要引导民营企业守法经营、诚实守信,不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企业及企业家的形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一要依法经营,所有的经营活动都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二要强化信用意识。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是要树立诚信理念,既重利益,更重信誉。三要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增强其归属感。四要做一个高素质的企业家。民营企业家本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企业家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管理和驾驭企业的水平[4]。
(4)精心打造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平台。长春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可以仿效温州的打火机生产模式,搞好协作分工配套。汽车零部件企业高度聚集,形成扎堆效应,可以互相合作、配套,互为市场,共享交通、通讯等各类基础设施,企业的经营、信息、决策、交易成本都可以大大降低。
(5)要为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政府的支持和环境建设是重要保障。首先,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全社会形成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共识。其次,要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制定有关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保护和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第三,要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要完善民营企业协会,大力发展中介组织,逐步形成较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
收稿日期:200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