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外科病房 230001
【摘 要】目的 探究肝破裂介入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4例肝破裂患者,经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给予介入术后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率分别为:18.18%、4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4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63.64%,组间比较,P<0.05。结论 介入术后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破裂者护理中,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关键词】肝破裂;介入术后护理;临床效果
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均得以提高,这也使得各类外伤发生率提高。外伤性肝破裂,为腹部损伤中最为多发的类型,因肝部组织比较脆弱,血液循环情况较好,易于使得患者受到外伤后肝部易于产生破裂现象[1]。这类病症的出现,会促使失血性休克发生,这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无疑会构成不良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4例肝破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2例。观察组男、女各13例、9例;年龄范围22~64(43.5±4.7)岁。其中交通伤、锐利物伤、跌落伤、挤压伤、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失血性休克伤、合并损伤各8例、2例、2例、1例、6例、1例、1例、1例。对照组男、女各14例、8例;年龄范围20~64(42.7±4.5)岁。其中交通伤、锐利物伤、跌落伤、挤压伤、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失血性休克伤、合并损伤各6例、3例、2例、1例、5例、1例、2例、2例。两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干预,入院后,开通输液和呼吸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复苏患者血流动力学。必要的时候,可实行B超/腹腔穿刺诊断。
1.2.2 对照组介入术后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手术前的护理
手术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导尿、验血、尿常规等。患者进到ICU病房,取平卧位确保头偏向一侧,经心电监护设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实行监测。同时,应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将其口腔内的呕吐物质及时清理干净。
②手术中的护理
手术过程,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加强沟通,以便经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消除患者紧张、不安和恐惧等心理。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手术的方法、手术流程、需要配合的事项,以此稳定患者的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
③手术后的护理
手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实行密切的监测,肝破裂者的出血量较多,术后易于产生循环血量降低和滴血氧症、二氧化碳潴留,以及电解质失衡等情况。所以,患者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实行严格的检测,以便提供供血护理、供氧护理。
加强对患者呼吸道的检查,术后0.5h对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实行一次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可适当的调整监测的次数。重点需对患者的休克情况实行观察,主要评判的标准:患者呼吸的稳定性、脉搏是否存在搏动。
加大对患者的尿量的测力度,于每日尿量≤400ml者,需予以重视,以便实行个体化处理,避免产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现象。
疼痛护理,手术后6h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实行密切的检测。将体位调整为半卧位。针对严重疼痛者,可通过芬太尼(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10042)、凯酚(生产厂家: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843)实行静脉注射治疗,从而改善患儿的疼痛。此外,还需及时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疼痛情况、护理满意度。
1.4疗效评判标准
护理满意度,按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评判。
1.5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疼痛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中,强烈疼痛且不能耐受者4例,疼痛率18.18%;对照组中,强烈疼痛且不能耐受者9例,疼痛率40.91%;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肝破裂者,具有病情危急的特点,若没有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均构成严重的威胁。为此,本次研究介入术后护理,以提高手术的效果,并缩短手术的时间[2]。实际开展护理工作的时候,护理人员需确保自身操作的熟练,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以便节省手术的时间,加强手术前、手术中的护理,经积极沟通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手术后,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实行监测,进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良反应情况,以确保临床效果[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杨文娟的报道基本一致[4]。由此能够看出,介入术后护理应用于肝破裂者中,临床效果较好,且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轻其疼痛程度,减少手术的时间。
总而言之,肝破裂介入术后护理,护理效果较好,可促使患者及早获得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文娟,马效霞.外伤性肝破裂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5,(8):68—71.
[2]方巧红,罗敏,龙昌群等.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外伤性肝破裂术后肝损伤41例[J].中国药业,2015,(15):113—115.
[3]袁杰.优质护理在腹部损伤导致肝破裂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价值[J].医药,2015,(16):69—69.
[4]潘艳,厉振妹,周丽娜.外伤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32例预见性护理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5(1):198—199.
论文作者:潘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疼痛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损伤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