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构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_经济一体化论文

泛珠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打造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泛珠论文,引擎论文,经济论文,江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无非是市场要素、资源要素、技术创新要素和制度创新因素的有机结合。没有交易壁垒的共同市场和统一的市场法则,意味着消费、出口和投资3大因素的需求潜力成倍放大,意味着制度协调、资源配置的良性互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所产生的“制度协调效应”、“资源互补效应”和“需求放大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已为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所证实。

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具有国家战略意义

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9个省区,位于我国的华南、西南地区,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与珠江有关,这一区域地域辽阔,联系密切,面积199.45万k,人口4.46亿人,占全国面积的20.78%,人口的34.76%。2002年9省区国内生产总值34474.2亿元,占全国的33.67%,再加上香港与澳门,这一区域的市场潜力、经济实力、资源禀赋、影响力和竞争力都是国内任何地方无法比拟的。该区域9个省区加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如果能按照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统筹规划、精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一体化,11省区的商品流、资金流、人才流、科技流、信息流无任何障碍的自由流动,对于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弱化行政区划,打破地域界限,统一规划区域大型基础设施,协同区域经济政策,整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区域产业链条,提升区域资源配置能力,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消灭地方保护主义,都将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她将拉开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发展、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的序幕,将开辟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新纪元;对于促进香港、澳门经济复苏和“一国两制”顺利实施,加强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共同富裕,促进CEPA在西南地区的顺利实施,开辟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西南大通道,主动迎接中国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

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泛珠三角涵盖了中国最发达地区与最落后地区,刚刚闭幕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的原则,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区,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挥广东和香港发达地区对中南和西南地区的示范、辐射与带动作用,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

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区,可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由于客观原因,广东腹地不大、市场狭小、资源匮乏、要素成本不断提高,严重限制了广东经济发展潜力,限制了广东对珠江流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上半年,虽然广东经济增长依然强劲,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额、社会商品零售额以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总量保持全国第一,但在增速上丧失了领先地位。如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广东已不占绝对优势。今年上半年,江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高出广东15.44%,江苏近3年更新改造投资平均增长率高出广东3个百分点;广东近3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0.4%,江苏已达25.0%。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区有利于拓展广东的腹地与市场,强化广东经济对区域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有利于CEPA在中国大西南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拓展香港商品的市场空间,促进香港经济的复苏。

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区,可以把中西部8省区纳入CEPA、珠三角、港澳、东盟的辐射范围,使欠发达地区共享发达地区的技术、资金、人才、信息,与东部发达地区一起分享经济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红利。珠港流域9省区在经济上互补性很强,各省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性和互补性都比较大。广东毗邻港澳,改革开放先行一步,有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中西部地区有矿产、能源、市场、劳动力、土地等优势。近年来,广东与中西部8省区在交通、能源、旅游和劳务等方面的合作越来越频繁,西电东送、对口帮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广东与中西部8省区签订经济技术合同协议金额累计达5500多亿元,合作项目超过8000个。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和东部地区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为了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中西部地区急于寻找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带动。同时,CEPA要在中西部地区顺利实施,中国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也需要开辟西南通道,这就为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区提供了历史机遇与现实支撑。

11省区也完全有能力、有基础、有条件共同打造泛珠三角经济区。过去,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中上游当作上海以及长三角的腹地,在水运主导年代是正确的,因为上海能够通过长江水运联系长江流域中上游各省市。现在不同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信息高速公路网缩小了地理空间,长江中上游省市不再一定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排他性腹地了。事实上,就铁路运输而言,广州到武汉的时间比上海到武汉的时间要短两个小时。广东与周边8省区规划要建或正在建的高速公路有6条:往广西有渝湛国道主干线湛江到粤桂交界段,广州至梧州高速公路;往湖南有京珠高速公路小塘至广州段;往江西有粤赣高速公路;往福建有汕汾高速公路、梅州到龙岩高速公路。广东与周边8省区的铁路有7条:与福建相连的汕潮漳铁路,与江西相连的龙赣韶铁路,与广西相连的黎湛铁路、洛湛铁路、罗定至岑溪地方铁路,与海南相连的粤海铁路,与湖南相连的武广客运专线,这些为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区提供了现实基础与条件。

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走向东盟的西南通道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中缅公路、泛亚铁路的建设,广东获得空前的向西、向南拓展的经济腹地与发展空间,这必将带动整个广东西翼的发展。深圳也好、珠三角也好、广东省也罢,都应该而且必须向西南看,借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时机,通过与中西部地区共建泛珠三角经济区,将东南亚纳入自己的发展腹地。广西和云南与东南亚诸国山脉同缘、江河同源,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人缘优势,是深圳、广东乃至中国进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通道。广东作为世界主要的制造中心之一,与东盟的制造业有巨大的互补空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中,广东与中西部8省区联手进军东南亚经济圈,一方面可以大大扩展广东及珠三角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使中西部8省区获得广东的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通过吸收珠三角和广东的产业转移,形成自身的主导产业。另外,正在筹建的粤港澳大桥,除加快珠三角西部的发展,带动粤西经济起飞外,更深的意义是打通广东经济通向东盟的西南大通道,将珠三角的影响力延伸至西南地区和东盟10国。

CEPA签订后,珠三角概念也应该扩展到泛珠三角。不仅要携手香港,还要联合西南,进军东盟,走向世界。依托粤港编织一个集产业链、营销链、加工链和物流链于一体的经济大网,把珠三角的先进制造业、西南的原材料装备工业、香港的现代服务业有机地整合起来,充分发挥香港、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把中西地区带动起来,并和中西部地区一起率先进军东盟地区。云南、广西有通商口岸,与缅甸、老挝、越南和柬埔寨接壤,这些国家是东盟成员,中国在越南只有贸易没有产业,而东盟有丰富的煤、稀有金属、橡胶和森林等原材料,西南各省又有发达的原材料加工业,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区,可以把广东的先进制造业、香港的资金和现代服务业、西南的原料和装备工业、东盟的市场与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带动大西南,又能转移珠三角过剩的生产力,还能促进该地区的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使泛珠三角成为经济发展最快、增长潜力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区域信息化: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

信息化是世界各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功经验。泛珠三角11个省区涉及到“一国三制”,有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和内地,地域辽阔,人口巨大,民族众多,加快区域信息化进程,可以降低11省区的交易成本、文化障碍和制度障碍,促进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打造泛珠三角公共信息平台,一是要加强信息产业的投融资、市场拓展、技术配合、应用等多个层面的合作;二是共同制定电子商务规则、标准和法规,推进11省区电子商务数字证书的交叉认证,推广电子签名,规范认证机构和电子交易服务,促进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三是定期召开9省区、香港、澳门共同参加的泛珠江三角信息化联席会议,建立工作交流机制和情况通报制度;四是加快泛珠三角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区域竞争力,改善区域投资环境。

区域交通四同: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平台

区域经济一体化离不开一体化的现代物流支持平台。区域交通同制、规划同网、铁路同轨、乘车同卡是建设区域一体化物流平台的基础。香港、深圳、广州3市的地铁要同轨、交通要同制、规划要同网、乘车要同卡,促进3市同城效应。加强11省区的物流合作,共同规划建设区域物流平台,加快港珠澳大桥、深港西部通道、广深港高速铁路、广珠铁路以及广东与周边省区的交通通道的建设,使粤港澳的资金、技术、人才、商品较快地辐射大西南腹地,使大西南的资源方便地进入广东、港澳和世界,促进区域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共同发展。要打造泛珠三角半日通勤圈,实现同城效应,一是要建立11省区交通发展规划委员会,共同规划泛珠三角的交通网络,结束各自关门搞规划的混乱局面;二是要建设泛珠三角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络;三是要建设泛珠三角高速公路网络;四是要开通泛珠三角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IC卡,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到泛珠三角中等以上城市;五是加强11省区物流企业的合作,相互参股控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减少恶性竞争,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实现各城市的机场、港口、车站的错位竞争和功能互补。

深港无缝衔接:泛珠三角经济区通向世界的跳板

深圳与香港在地缘、经济、产业、基础设施、文化、生活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联系,搞好深港衔接是泛珠三角9省区与香港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跳板,也是泛珠三角经济走向世界的跳板。20多年来,两地在跨境交通、通讯、通关便利化、产业合作、环境保护、河流治理等方面的衔接取得了较大成绩,深港关系被形象地形容为“前店后厂”、“唇齿相依”、“优势互补”。面对中国加入WTO、CEPA签署、中国将要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深圳与香港合作的领域还要进一步拓宽、合作的层次还要进一步提升、合作的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合作的手段还要进一步丰富、合作的理念还要进一步创新,要从过去主要是经济领域合作向经济让会领域合作转变,从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向制度领域合作转变,从浅层次合作向深层次合作转变。只有深港经济一体化了,泛珠江三角9省区与香港的经济一体化才有希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深港合作不仅是泛珠三角一体化的跳板,也是泛珠三角一体化的龙头。深圳和香港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努力拓宽合作思路,加快合作步伐,提升合作层次,为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深圳应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与香港合作:一是加强深港物流合作,加大对香港物流业的招商引资,与香港大物流公司合作,使香港物流服务通过深圳这块跳板延伸至泛珠江三角洲。建立跨境现代物流网络,提供便利快捷的陆海空物流联运通道,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新业务,为泛珠三角各类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供良好条件。加快深港物流标准衔接,为区域多式联运创造条件;二是利用深圳的区位优势,推介跨国公司到泛珠三角投资,与香港共同推介泛珠江三角洲的投资环境;三是协助香港企业在泛珠江三角的转型升级,为其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金融和其它政策性服务,协助港资企业开拓内销市场,促进CEPA顺利实施;四是加强深港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没的合作与协调,完善过境交通系统,建好深港西部通道,加快深港机场、港口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两地游客、货物跨境流动的便利性,尽快实行“一地两检”和24小时通关,增加两地旅游直通巴士配额,促进两地人、财、物的低成本快速流动,在保持现有行政边界的前提下,弱化经济边界,促进泛珠三角经济区的一体化。

平等协商机制: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基础

建立区域发展协商机制,是促进区域资源共享、产业合作、市场开拓、基础设施合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的制度保障。关于区域发展协商机制,国外有成功的经验与模式。美国南加州为了加强区域经济协调,成立了全国最大的、有135个城市参加的地方政府协会,协调范围涉及188个城市、6个县、1600万人口、10万,协会设董事会,重大问题由董事会表决通过,现有董事会成员70个,每个大城市一个董事,小城市联合推举董事。城市政府协会主要职能是从事交通、住房、空气质量、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区域规划,政府协会的活动经费由联邦和州政府的财政划拨以及各成员交纳的年费,每年大约有22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来源,工作人员共有100多人。南加州的城市政府协会每年编制一次区域交通规划,促成政府间签订合约。如洛杉矶建污水处理厂就与周边29个城市签订合约,通过合约把市场法则引入行政管理、公共管理领域,实现双赢与多赢。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有适当的组织保证和协商机制,区域规划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市场化改革是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的根本措施。

与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商机制相比,泛珠三角11省区无论是在经济技术方面,还是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产业规划等方面,良性合作少,恶性竞争多,这其中即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又有思想解放不够、缺乏沟通机制等原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指出,要从‘虚’、‘实’两个方面推进泛珠三角合作,既要搞好泛珠三角合作的理论研讨,形成共识;又要积极推进和落实11省区的经济技术、基础设施的合作项目。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协商合作机制:一是定期召开11省区合作与发展论坛,研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二是定期召开11省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洽谈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合作平台;三是建立11省区政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与协商机制,提高区域合作的协调层次;四是成立11省区基础设施规划协调机构,加快区域公路、铁路、能源、旅游等领域的一体化进程。

发挥五种作用:深圳在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功能定位

在推进泛珠三角经济区一体化过程中,深圳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笔者认为,深圳应当为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发挥桥梁与纽带、服务与促进的作用,扮演泛珠三角招商引资的服务器和高新技术的孵化器,为泛珠三角提供现代物流服务、融资服务和人才培训服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的经济优势、体制优势、开放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基础设施优势与城市功能优势,使深圳完全有能力为泛珠三角提供上述服务。

第一,当好泛珠三角招商引资的桥梁与服务器。深圳毗邻港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外向度非常高。20多年来建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贸易体系,有2000多家境外企业在深圳设立代表机构,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达190多个,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2000多家,近200家跨国公司在深圳投资,世界500强中有90多家在深圳,沃尔玛、麦当劳、欧姆龙、松下、三洋、家乐福、飞利浦等跨国公司在深圳相继设立了采购中心;深圳是国内重要的会展中心之一,2002年举办各类商业性会展69个,现场成交1706.56亿元。高交会不仅是中国高新技术成果的交易平台,也是中国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深圳将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对外贸易优势、外资企业集中的优势、招商引资的优势、国际会展多的优势,努力为泛珠三角各省区的招商引资,引进技术、管理、信息、人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泛珠三角各省区开拓国际市场、走向世界,发挥服务器的作用。

第二,当好泛珠三角高新技术的孵化器。深圳是中国著名的高科技城市,2002年全市高新科技企业95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709.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8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6.86亿美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954.48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为55.82%。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研发体系,2002年全市高新技术研发经费达到60.26亿元,现有外商投资研发中心60多家,主要从事电子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医药、仪器仪表、软件等行业研究开发。2002年,全市专利申请7917件,仅次于上海、北京,居第三位。2001年7月,由9个片区、一个大学片区、一个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片区组成的长达100km,集中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大型先进制造业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带正式启动。高新技术产业带功能完备、交通顺畅、通讯发达,高科技研发、产业化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各园区分工合理,各卫星城镇为园区提供优质的生活配套体系。深圳将充分利用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行优势、集群优势、产业链优势、规模优势、体制机制优势、园区优势、高交会优势、人才聚集优势、风险资本集中的优势,努力为泛珠三角各省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服务,为泛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的支持与服务,使深圳成为泛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孵化器。

第三,当好泛珠三角的重要物流平台。现代物流业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支撑,物流业是深圳的3大支柱产业之一。20多年来,深圳已成为以国际物流为重点、区域物流为基础、城市配送为支撑的多层次综合性现代物流枢纽城市。深圳港口码头岸线长15km,建成蛇口、盐田等9个商业港区,500吨以上泊位128个,其中万吨以上深水泊位39个,集装箱专用泊位10个,年吞吐能力6000万吨。注册航运公司33家,注册营运船舶190多艘,有23家国际著名船公司在深圳开辟了71条国际集装箱斑轮航线,平均每月靠泊深圳的各类班轮达200多艘次,通往美洲、欧洲、澳洲、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03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箱,深圳已跃升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枢纽港。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发展较快,一批物流园区相继启动,以生产商、零售商及原材料供应为服务对象的第三方综合物流企业超千家,其中资产1亿元以上的30家,物流配送商品1万多种,IBM、沃尔玛等10多家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了采购配送中心。深圳机场是全国一级民用机场,有国内23家航空公司进入,开通国内航线120条,国际航线9条,2003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深圳机场已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的第四大航空港。深圳是全国唯一的海陆空立体口岸城市。深圳将充分利用其口岸优势、国际大港口优势、海陆空联运优势、物流枢纽城市优势,为泛珠三角各省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服务,为泛珠三角经济发展扮演物流出口通道、物流枢纽中心、物流组织中心和物流配送平台。

第四,当好泛珠三角的重要资本市场。20多年的建设,深圳初步建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其他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金融、保险、证券业是深圳第三产业中的第一大行业,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密度,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比例均居全国前列。国内主要金融机构在深均设有机构,与180多个国家地区300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业务代理关系,金融从业人员逾4万人,发行银行卡1500万张。现有各类金融机构102家,基金管理公司10家,保险公司17家,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30多个。国通、深发展、平安、招商、南方、国信等十多家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总部设在深圳。外资银行数量、资产规模和外币存贷款规模在国内仅次于上海。迄止2002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508家,挂牌股票551只,其中A股494只,B股57只。创业投资机构140多家,创业资本总规模达150亿元,占全国的2/5。10家基金公司发行基金资产600多亿元,机构数量和发行资产数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保险公司总资产103.48亿元,保险密度1352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57倍;保险深度2.94%,总承保额18639.66亿元,保险市场深度和密度均居全国首位。深圳是我国首批引进外资银行的地区,是外资银行试办人民币业务的首批试点城市,驻深外资银行机构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现有美国花旗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香港恒生银行等外资银行机构31家,其中营业性分行23家,支行2家,外资银行代表处6家,有16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美国友邦等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深圳设立了分公司。研究酝酿之中的深圳创业板或中小企业板市场,将进一步增强深圳的区域金融中心地位。深圳将充分利用其独特的金融优势、证券优势、保险优势、风险资本优势、创业融资优势,为泛珠三角各省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创业、进出口、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融资、担保和结算等服务。

第五,当好泛珠三角的人才培训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智力支撑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深圳开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经济发展、体制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深圳可以为泛珠三角各省区培训经济管理、对外贸易、招商引资、投融资、招投标、公用事业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物流管理、金融证券、保险、基金管理、风险资本、会展旅游、城市建设、现代企业管理、公共政策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文化产业、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的人才;可以接纳中西部地区干部到深圳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可以与中西部地区开展干部对口交流、定点培训、委托培训;深圳的人力资源开发机构多,措头公司多,与海外人才中介组织联系多,可以为中西部地区招聘国际人才,引进国际智力和出国培训提供服务,深圳可以充当泛珠三角的技术人才培训、干部挂职锻炼、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引进的重要基地。

标签:;  ;  ;  ;  ;  ;  ;  ;  ;  ;  

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构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_经济一体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