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革命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与展望_工业生产论文

服务业革命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与展望_工业生产论文

服务业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服务业论文,工业发展论文,前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1 服务业革命:历史发展与内涵

服务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被看作是非生产的。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通过一个仆役的工作没有能提供可以交换的东西,从事服务业的工人就不能从事食品和其他物质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不能制造进行国际贸易的商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服务生产所使用的劳动并不将它本身固定或实现在任何特定的物体上,这个物体在那种劳动过后将持续存在,随后还能购得等量的劳动。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费布尔在研究经济成长问题时提出了三次产业的概念,此后克拉克更为完整地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这第三产业,一般指服务业。三次产业的概念及分类,表明现代经济分析已完全抛弃了服务的非生产性的观念,强调了商品与服务两者同样提供效用、增加福利的共同性,甚至有时统称其为“商品”。

由于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而服务的生产与流通(贸易)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服务是一种由劳动活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是无形商品,服务的贸易便不表现为物与货币的交换,而是劳动活动与货币的交换。第二,服务是一个过程,它的生产与消费一般是同时发生的,服务一般不能离开劳动过程而独立存在,生产一结束,产品也就不复存在,服务是不可储存的。第三,服务产品的非实物性。一般来讲,服务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要高于货物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因此当收入增加时,资源将流向服务行业。

就其实际效用而言,可以划分为追加服务与核心服务两大类。追加服务(complementary service)通常是指伴随商品生产和交易所提供的补充服务,因为这对消费者来说,有形商品的实体本身才是核心效用,而服务只是提供了某种追加效用。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这种追加服务业已成为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非价格竞争的重要因素。核心服务(individuality service)通常是指与商品的生产和交易无关的,作为消费者单独所购买的,能为消费者提供核心效用的服务。服务业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WTO对全球服务部门进行分类,包括12个大类,除传统的运输业和旅游业以外,绝大多数新型服务业,都是在战后兴起并获得空前发展与繁荣的。

世界经济史表明,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经济发展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现象,是劳动人口从农业到制造业,再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移。产业革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金融、运输和通信等服务业的发展[3]。这个服务业相对地位的提升只能放在与经济增长同时发生的结构变化中去考察才能理解。截止200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62%,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43.5%,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2%,22个高收入国家为65%;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为60%-78%,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为45%-62%,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为30%-45%(见表1)。OECD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基本从20世纪60年代的45%-55%持续上升到1995的65%-75%;就业比重则上升更多,从35%-50%上升到45%-55%。此后大体保持稳定或略有上升的态势。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服务化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工业化”的特征在减弱,而“服务化”特征在增强。

表1 低、中、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的变化(%)

分类 19651970198019902000

低收入组 28 33 32 4143.5

下中等收入组 50 42 40 47

上中等收入组 42 42 43 53 62

高收入组 64 65

世界加权平均 60 62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0-2001年。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两个世纪里,发达国家的经济经历了两次显著结构变化:占支配地位的农业经济进入由工业经济占更重要地位的第一阶段的结构变化,这就是工业革命;在随后一次变化中,农业的比重进一步衰落,工业增长速度逐渐放慢或者甚至稳定不动,而服务业则有大幅度的增长——这就是服务业革命。

经济学家一般根据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类产业中的从业人员比重来判别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1)具有小量工业部门的农业国家,其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较低;(2)在正在实行工业化的经济中,农业就业人口下降,工业和服务业以差不多的增长速度发展;(3)在工业经济中,农业就业人口降至最低限度,工业就业人数达到最高限度;(4)在服务业经济中,服务业部门的比重增加,工业比重相应下降。发生在发达经济和发展中经济里服务业的就业趋势最后将导致一场世界规模的服务业革命,服务业取代农业和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服务业革命: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以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经济的迅速崛起,成为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其重要表现为,各经济体服务业的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逐渐上升,在发达经济体,这两项指标均已超过60%,有的甚至高达80%,在发展中国家也有较大的提高。在西方国家,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鸿沟正在填平。世界经济越来越体现出服务经济的特征:

(1)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中间投入服务)服务业,正在成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货物商品竞争能力的关键投入,更是企业构成产品差异和决定产品增殖的基本要素。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正在变得愈来愈密切,界线越来越不明显。与工业产品一样,服务也可以被划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现代工业生产已经融入了愈来愈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中间需求的扩大是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有数据表明,在1980年—2000年间,多数OECD国家产品生产中的投入发生了变化:服务投入增长速度快于实物投入增长速度。

同时,服务业和某些经济活动特别是制造业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经济活动由以制造为中心已经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最为明显的是通讯产品。同时,某些信息产品却可以像制造业一样进行批量生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服务业在北美行业分类中就被归为制造业。另一方面,以服务为中心也体现在制造业部门的服务化上,表现为:1)该制造业部门的产品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的,例如,通讯和家电产品;2)随产品一同售出的有知识和技术服务;3)服务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

中国服务业进口的增长,是现代经济增长对服务业需求的最好佐证。今天的工业生产力与获取的、价格合理的金融、计算机及信息服务紧密相连。在国外寻找市场的企业在市场研究与开发、广告和售后服务支持方面的花费比以往多得多。R.M.哈特韦尔指出,倘若没有像运输和教育这样人人需要的服务业,倘若没有像零售业和批发商业这样中间服务业的发展,工业化就不可能发生,或者即使发生其速度要缓慢得多。改进工业和农业中劳动力的质量,也许是现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成分,而所谓改进,除了较好营养外(改进食品供应的结果),主要依赖于扩大服务部门,特别是医药和教育领域。

(2)制造业企业活动外置带动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企业活动外置(outsourcing)指的是企业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将一些原来属于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转移出去成为独立经营单位的行为,或者是取消使用原来由企业内部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转向使用由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企业单位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的行为。现代企业内部服务业呈现外部化的原因:第一,现代经济的发展加深了职业的分化,分工深化的趋势不断增强。第二,企业内部的服务性经济活动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其服务有“标准化”的趋势。第三,服务业本身的专有化资产要求不高,同时随服务业的“标准化”程度的加深,其资产的专有化程度不断下降,降低了这些服务外部化的成本。

工业生产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扩展的劳动过程,即由直接的车间劳动延伸到如市场调研、R&D、设计、采购、产品检测、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扩展过程,现代的工业生产已经不再依靠体力劳动为主要投入方式,而是以人力资本为主要投入方式,劳动分工向远离体力劳动的方向发展,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可能多于一线的劳动工人。现代物质产品生产不再是简单的“车间”劳动,而是包括这些“服务”的扩展的劳动。服务活动同样是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与物质产品生产无关的经济活动。

企业活动外置所带来的好处主要有:一是外置化使组织集中力量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持续发展;二是外置化可以使组织减少成本,由于可以将一些自身本不擅长的事交给专业机构完成,而专业机构因为经验丰富和存在外在竞争,收费较低,企业也节省了费用;三是组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由于核心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高,生产的效率也就越来越高,企业自身的盈利性和发展潜力也就越来越好。

随着企业活动外置所发展起来的服务行业大多是新兴服务业,因为企业活动外置使得企业增加使用服务中间投入,而中间投入的服务主要是新兴服务业,所以说企业活动外置是服务业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兴服务业成为服务业增长中的“主导”行业。有调查表明,1997年的美国公司年收入在8000万美元以上的服务开支增加了26%,信息技术服务占全部费用的30%,人力资源服务占16%,市场和销售服务占14%,金融服务占11%。在欧洲,企业对信息技术服务的开支也是增长最快的,主要国家有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在日本,通产省在1997年的调查表明,工作培训(20.1%)、信息系统(19.7%)、生产方法(17.4%)、会计和税收(14.0%)、研发(13.7%)等服务也是外部采购的主要项目(OECD,2000)。

3 服务业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服务业革命给工业带来的影响包括从提高效率到国内市场更激烈的竞争。同时开放服务业,将迫使以前受到高度保护的国内相关产业通过采取效率更高的服务提供方式来提高其竞争力。从总体上讲,服务业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改进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竞争力,因为制造业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能得到的电信、银行和保险服务水平。

(1)贸易和分销体制的改革将大大加深我国市场开放的程度,促进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

入世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了其在中国生产的产品的分销权,外国服务提供者可以设立合资企业,从事进口和国内产品的佣金代理、批发和零售。在入世法律文件中,中国承诺逐步开放外商投资企业贸易权的范围和可获性,加入后3年内取消贸易权的审批制,允许所有在中国的企业及外国企业和个人,在中国全部关税领土内进口所有货物(议定书附件2A所列保留由国营贸易企业进口和出口的产品份额除外)。因此,分销权和贸易权的开放,一方面,会直接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为扩大外国商品和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制造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重要机会;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上,跨国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也会大大提高,中资企业在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同时还要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服务提供者进行竞争,过去由国有企业垄断或控制的行业将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由于我国工业品的分销体系不够完善,工业品利润的一半来自流通领域,分销权的开放对中国工业造成的压力很大。

长期以来,我国只将贸易权授予国有贸易公司和数量有限的企业,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权(进出口权)和分销权(包括佣金代理、批发、零售及特许经营)进行比较严格的限制,贸易权和分销权的限制被视为保护国内市场的重要措施。实际上,我国加入WTO之前的贸易和分销体制不仅严重地限制着外商投资企业,而且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在原来的体制中,这两类企业的贸易权和分销权的配置刚好错位,外商投资企业拥有贸易权,但仅限于根据企业的经营范围供生产目的的进口和出口,其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中国制造的产品受到严格限制。我国企业虽然拥有完全的分销权,却不具有自营进出口权,其进出口只能通过国有贸易公司这个中介进行。这种错位既限制了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市场的直接销售,也限制了我国生产企业直接接触世界市场,并与之相融合的程度,限制了生产企业了解、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

(2)企业产品销售更加依赖外国服务提供者的营销网络。

一个产业的成长必须克服固有的“市场屏障”和“学习效应”,解决后进入企业在质量、成本、品牌和营销渠道方面的问题。因为,即使拥有领先的技术和加工能力,甚至控股权,但没有自己的营销渠道和品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仍将为外方所把持;入世以后,外国服务提供者将在5年以内逐渐取得除盐和烟草以外的所有产品的分销权,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所蕴藏的商业机会必然为众多的跨国公司所觊觎。例如,自加入时起外国服务提供者可以设立合资企业从事汽车的进出口(有配额限制)和分销权(有股比限制),包括售后服务等附属服务。自加入时起允许外国银行从事消费信贷(有地域和客户限制),对国外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汽车消费信贷没有限制。在这一背景下,如果仍然像以往那样,仅仅注意合资企业中中方的股权比例而忽视合资企业是否拥有自己的营销渠道和品牌,企业将很难形成自己的营销渠道,产品销售渠道、客户资料和品牌可能长期为包销产品的外方所控制。结果,在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经营网络中,我国将主要作为它们的亚太生产基地和全球重要的产品销售基地而融入其中,相应地,我国工业企业的成长也将更加依赖外国服务提供者和跨国公司的营销网络。

(3)服务业国际化程度提高,改善工业发展环境。

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是中国经济面临的紧迫课题。入世后,中国将按着承诺,有步骤地开放服务业,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根据中国有关规定设立中外合资、合作或外商独资企业,扩大对外开放地域、数量和经营范围,服务业向中国转移的壁垒大为降低。在这种背景下,服务业将随着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而转移,尤其是诸如设计、工程、技术测试和分析、会计、审计、簿记、法律、广告、管理咨询、分销、金融保险等直接作为制造业投入的服务业,从而改善工业发展环境。

(4)服务业的开放促进工业生产组织结构变革和分工的深化。

服务活动是工业企业的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服务业与工业像唇齿一样相互依赖着。服务业的开放将使以往由企业内部自行提供的服务逐渐分割给专业服务企业。迈克尔·波特认为,把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是不能理解竞争优势的。每个企业都是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竞争优势来自于一个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运输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互不联系的活动,这些活动中的每一项都有助于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并为别具一格的形象奠定基础(波特,1988)。在我国,本应作为中间投入的服务多由企业自身完成,大量可以通过社会分工节省成本的机会没有被恰当地利用。服务业的开放以及由此带来的服务效率的提高,能够向工业企业提供更多、更专业化和更高质量的服务,有助于改变工业企业将所需要的服务内部化的倾向。

拥有日益增多的专业化厂商并以人力资本作为主要的投入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特征。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投入,服务对工业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工业企业通过购买服务提供者的服务,社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得以源源不断地参与工业生产过程。因此,服务业是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引进工业生产部门的飞轮,它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这些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桥梁。迈克尔·波特指出,当既有的服务业需求(如广告、会计、咨询顾问、信息系统、银行投资与市场调研等)变得更复杂时,更专业化的服务业就会应运而生。当企业的价值链中充满了复杂的产品和各式专精的技术时,它必然需要更多设计、营运和维修方面的服务(波特,2002)。专业服务企业面临争取客户的竞争压力,这使它们具备了提高生产率和服务质量的动机。相形之下,附属于企业内部的服务部门则是一个成本中心,虽然它们也与外界的服务企业较量,但实际上却很难产生竞争的压力和动机。当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专业化服务企业变得更专业和更具效率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认识到与专业服务企业合作与协调的好处。

修回日期:2003-08-09

标签:;  ;  ;  ;  

服务业革命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与展望_工业生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