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铝的污染及毒性效应_土壤改良论文

浅谈铝的污染及毒性效应_土壤改良论文

浅谈铝的污染及毒性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毒性论文,浅谈论文,效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铝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元素,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含量高达8.8 %(质量分数),仅次于氧和硅,多以硅铝酸盐的形式存在于矿物、岩石、粘土和土壤中。在生物体内铝的含量很少,被称为微量元素。过去很长时间内认为铝是无毒元素,铝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未被引起注意,但随着近代对铝矿的开采,炼铝工业的发展,铝及铝的合金和化合物,已遍及国防、科研、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并已进入千家万户。这一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现代化的舒适和方便,但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长期以来铝一直被认为是无毒元素,铝制烹调器皿、含铝膨松剂、发酵粉、净水剂的使用也均未发现铝的直接毒性。大剂量的口服含铝药物也无显著的毒性反应,也就是说铝无直接的毒性效应。但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铝可扰乱生物体的代谢作用,造成长期地、缓慢地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1 铝对土壤的污染及对植物体的毒性效应

土壤中的铝多以硅铝酸盐的形式存在。随着污水处理的污泥及改良肥料被用于农田施肥的日渐增加,致使土壤中铝含量升高。而近年来由于酸雾酸雨的频繁,加上酸性化肥的施用,使土壤过度酸化,使大量的Al[3+]释放出来,根据理论推导土壤中Al[3+]浓度与pH值有下列关系:

P[Al[3+]]=-5.7+3pH

P[Al[3+]]为铝离子浓度的负对数,-5.7 为通常情况下的常数,此关系说明Al[3+]的浓度受H[+]浓度的影响。当土壤H[+] 浓度增大,溶出的Al[3+]再转化形成Al(OH)[,3]和不溶性的偏铝的盐(AlO[-][,2])胶体等,这种胶体会堵塞植物根部传输管道,影响植物的吸收作用,进而阻碍其生长,从而导致植物出现铝害。粘土不适于植物生长,主要是因为土壤的团粒结构不易形成,另一原因则是粘土中含铝较多,酸性或碱性都能使Al[3+]溶出而影响作物生长。

出现铝中毒的植物[1],症状非常明显,根部的根毛会消失, 根尖圆突后枯萎,最后使整个细根死亡,同时发生针尖叶黄化和脱落。对铝敏感的植物即使在250μg/L铝环境中生长,其根部的Ca[2+]和Mg[2+]离子分别减少50%和60%。可见铝对植物的毒害主要是阻碍植物对磷、钙、镁等的吸收和消化,使这些营养素的含量长期处于平衡水平之下。

可溶性铝对植物毒性较大,产生危害的初始浓度一般为1mg/L, 1mg/L可抑制蚕豆、豌豆、葱的生长,并使小麦、大麦、高梁的根茎、 穗受到危害;25mg/L严重影响燕麦生长,而且, 随着这些作物作为食物链亦可影响人体健康。故使用含铝废水灌溉农田及用污水污泥改良的含铝农肥是不合适的,因此,一般规定灌溉水中和改良水中的铝化合物最高允许浓度为1mg/L。

2 铝对水体的污染及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水生生物因其所处环境特殊,铝毒的程度完全依赖于地表水体中活性铝的浓度。由于Al(OH)[,3]的不溶性,天然水中Al[3+]的浓度很低,但由于Al(OH)[,3]是两性物质,酸雨的降落或酸性废水的排出,水中H[+]的浓度增加,会使Al(OH)[,3]溶解,Al[3+]溶出。反应方程式如下:

(1)Al(OH)[,3]+H[+]=Al(OH)[+][,2]+H[,2]O

(2)Al(OH)[+][,2]+H[+]=Al(OH)[2+]+H[,2]O

(3)Al(OH)[2+]+H[+]=Al[3+]+H[,2]O

另外酸雨和酸性排水,还可以使碳酸钙的沉淀转为可溶性的碳酸氢根离子(HCO[-][,3]),碳酸氢根离子也可以使氢氧化铝沉淀中的Al[3+]溶出,而进入表层水中。反应方程式如下:

Al(OH)[,3]+3HCO[-][,3]=Al[3+]+3CO[2-][,3]+3H[,2]O

有文献报道[2],水中铝含量高于0.2~0.5mg/L,即可使鲑鱼致死。铝对鲑鱼鱼苗的毒性可能主要来自铝的无机态化合物,用柠檬酸与铝盐反应能大大地降低铝的毒性[3];在pH值8~9条件下, 水中的铝酸根离子浓度高于0.5mg/L时也会使鲑鱼致死[4], 沉淀的氢氧化铝不会使鲑鱼急性中毒,却能引起慢性中毒;另有研究表明[5],草鱼仔鱼在pH5.0的软水中铝致死阈浓度为0.1mg/L, 在硬水中当铝的有效浓度为2mg/L以上时,就会产生絮凝作用,此时,仔鱼在高铝浓度(16mg/L)中4d以上也未出现死亡。因此,铝的毒性除与浓度、价态有关外,还高度取决于水的pH值与硬度(Ca[2+]含量)[5]。

3 铝对人体的毒性效应

3.1 铝进入人体的渠道

3.1.1 含铝净水剂的使用

自19世纪末叶美国首先将硫酸铝用于给水处理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在最早时中国人也有用明矾净水的习惯。目前世界各国水厂多采用铝盐(如硫酸铝、明矾、聚硫酸铝、聚氯化铝)对饮用水进行净化,这些可溶性酸性的水(用漂白粉或氯气消毒的自来水)更易使Al[3+] 溶出随饮用水进入人体。1983年美国国家环保局对200个水厂调查表明, 用硫酸铝作为混凝剂的50%水厂自来水中含铝量在0.12mg/L以下,未处理的水为0.96mg/L。1986年美国自来水协会调查表明,25 %的水厂自来水均含铝0.2mg/L,处理水为0.25mg/L,而自来水中含铝量高达0.41mg/L的水厂中82%为用石灰调pH值,铝含量平均为0.026mg/L的水厂只有35%用石灰调pH。这表明水的净化处理技术对自来水中铝的残留量有很大的影响。

3.1.2 含铝膨松剂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膨松剂有明矾和磷铝酸钠(Na[,3]Al(PO)[,4])[,2]),在制作油条、粉丝等膨化食品时加入,随食用Al[3+]进入人体。

3.1.3 铝制炊具的不当使用

在使用铝制炊具时接触酸(醋)、碱、盐等也可以使大量Al[3+]溶出进入食物中。又如我们习惯用铝锅烧开水,此水中铝含量大于216μg/L,最高可达4631μg/L,比自来水和铁壶煮水高出9~190倍。

3.1.4 饮茶及含铝药剂的使用

饮茶虽有利健康,但多种茶叶中含铝量也很高,如绿茶含403.31μg/L,红茶已含485.79μg/L,花茶含319.06μg/L,在茶叶的泡制过程中Al[3+]会溶出进入人体。血液透析时透析液含铝多,也可引起铝在体内滞留;长期使用氢氧化铝胃药也会造成铝在人体内的蓄积,但这不是主要的。

3.2 铝对人体的毒性效应

正常人体含铝量50~100mg,人体摄入的铝99.7%来自食品、 饮水和饮料,每天从饮食中摄取铝平均45mg左右。进入胃肠道的铝吸收率为0.1%,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少量的铝经肠道吸收入人体。近10 年来人们发现了铝的毒性,并引起了重视。普遍认为铝的毒性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临床上铝中毒的表现主要有铝性脑病、铝性胃病和铝性贫血等,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增多就与铝在体内的积累有关,医学研究发现该病的病人脑组织中含有高浓度的铝。将AlCl[,3]注入猫脑等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原因是神经元吸收铝后,铝进入神经核内,改变了细胞的骨架,影响梁色体而产生病变,造成蛋白质的生化代谢的紊乱,导致痴呆病的发生。

铝在人体内还能干扰磷的代谢,铝在肠道内可与磷酸盐形成不溶性的AlPO[,4],阻止肠道对磷的吸收,从而使血液中和其它组织内磷的总量减少,磷在生物体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磷的缺少会引起机体的代谢紊乱,也会影响机体对钙的吸收,造成机体脱钙的现象,最终导致骨软化症。另外,Al[3+]能取代重要酶及生物分子上的Mg[2+],与生物配体形成比Mg[2+]更稳定的化合物,抑制Mg[2+]依赖酶的活性。Mg[2+]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低镁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因此, 一旦Al[3+]取代Mg[2+],将引起机体代谢的不平衡,造成神经系统等各方面的疾患。

总之,铝在人体中引起的毒性是缓慢的,长期的,不易觉察的,但是一旦发生代谢紊乱的毒性反应,则后果是严重的,是不可恢复的。

4 结语

(1)迄今为止,自来水工业普遍采用铝盐净化饮用水, 国内现有生产方法制得饮用水含量比原水一般高出1~2倍,这对人体可能构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水的净化处理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2)少施或不施酸性化肥如硫铵[(NH[,4])[,2]SO[,4]],氯化铵(NH[,4]Cl)等,降低土壤的酸度,使Al[3+]尽量少释放, 以免影响作物的生长。我国在这方面也多有改进,多生产尿素、碳铵等中性肥料和腐植酸类肥料。

(3)铝对环境的污染与酸雨有关, 我国南方等地酸雨现象比较突出,酸雨可使工业含铝污泥和土壤中的铝转变为可溶性铝,从而给作物带来毒害及水体污染。我国正发展排烟脱硫的化学方法,控制SO[,2]的排放,以便减少酸雨的降落。

(4)改良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尽量减少Al[3+]的入口渠道,丢掉传统油条膨松剂的使用,治疗胃病的药物尽量避开Al(OH)[,3]的制剂,改用胃动力药。

标签:;  ;  ;  

浅谈铝的污染及毒性效应_土壤改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