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辅助翻译在中国发展的思考论文

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辅助翻译在中国发展的思考论文

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辅助翻译在中国发展的思考

陈双玉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在人工智能背景之下,计算机辅助翻译也由此诞生,成为了人们翻译学习更好地助力,也为了我国翻译事业更好地发展。因此本文就以计算机辅助翻译为主,着重探讨了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辅助翻译在中国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翻译;中国发展

一、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辅助翻译

人工智能较早之前就已经出现,但是人工智能发展在全球也只属于起步,距离真正的人工智能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只能叫做前人工智能。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有较长时间,但是仅仅目前也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地变化。翻译作为一项较为特殊的工作与活动,人工智能也对其有涉及。从刚开始较为简单的机械性翻译,到现今的计算机辅助翻译(CAT),这不仅代表了人工智能的前进,也象征了人工智能与翻译的更为紧密的结合。[1]计算机辅助翻译最初出现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现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人工智能发展,更是人们对此的需求。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网络的出现,传统翻译已经无法满足好信息的需求。而计算机辅助翻译可以轻松完成社会发展的要求。例如计算机辅助翻译每秒翻译为三千字,是普通翻译的四万多倍。同时,计算机翻译也不尽是普通翻译,是由人机共同合作之下形成地一套科学系统,可以有效帮助翻译员提高质量,节约时间,优化流程。最近几年,我国开始越发重视对计算机翻译的使用,表现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行业标准制定、软件开发和教学研究等方面。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辅助翻译在中国的发展思考

现今,我国计算机辅助翻译已经越发受到重视,科技工作者,翻译从事人员也在实际的运用中得到了效果,特别是一些专业的翻译公司,也从计算机辅助翻译中尝到了甜头。目前来说,计算机辅助翻译基本已经完全替代了传统的翻译方式,同时也最大程度提高了翻译人员的翻译质量与翻译效率。基于人工智能发展之下,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应用无疑是一个跨时代的历史里程碑,具有重大意义。[2]笔者从中国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来思考,探讨一些当下依旧存在的些许问题。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问题

1.发展时间较短,缺乏完善的系统

计算机辅助翻译相对来说发展时间较短,缺乏一套相对完整科学的行业标准系统。[3]甚至可以说我国目前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控制上都是独立个体化,由专业的翻译从事人员进行工作检验。但是从整体角度来说,缺少了权威性,书面化的差异,导致无法有效进行可量化的控制。

对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要从信息化建设、应用及基础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并考虑现有水平下的信息化投资所带来的效益。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电力企业特点,提出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总体框架。

现今来看,计算机辅助翻译基本依靠就是语料库,但是即使到现今,语料库依旧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并且数量上也不占据优势。虽然大部分的团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语料库,但是为了保持竞争力,语料库都是独立化的,不仅不利于语料库的发展,也对其权威性进行了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辅助翻译需要做出相应解决措施。首先,储备一批高素质符合英语人才,尤其是从事翻译工作,对计算机与新科技有兴趣地工作人员。在未来翻译工作发展中,必须逐渐建立对计算机软件精通队伍,同时筹建双语知识专业人才队伍,两者分工明确,根据如那件的开发与运行各司其职,并完善行业规范与发展体系。[5]其次,组建专业团队,构建语料库。对于现今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来说,构建标准统一,数据丰富的语料库已经势在必行,同时需要专业人员不断更新。其中语料库的简述不仅仅涵盖常见的知识点,还需要具备一些较为冷门的偏点,例如各国的俚语。最后,师资力量建设,形成专业教师队伍。在计算机辅助翻译教育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是概念理论明确,就可以运用CAT类各种软件。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多次操作、反复练习,最终达到熟练目的。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来说,它使用更加便捷,携带也更为方便。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翻译也不断完善,满足了现今社会对翻译的各项需求。

3.依赖语料库,缺乏权威性

2.师资配备不足,操作较为繁琐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解决措施

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使用的基础是对软件的熟练操作,所以没有时间的培训很难把握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使用,需要极强地专业化训练。[4]同时,团建的操作相对来说也较为繁琐,我国智能化水平依旧不够,需要更为广泛地普及于培训,使其达到更好地使用。我国有高校也意识到期重要性,开设了专业的课程,但是师资力量依旧不足,理论课程过于丰富,无法与实践相连。

毛泽连和李云凤商量了一下,决定自己到火车站去买票。于是他们对阎长林说:“阎排长,你们就别管了,我们自己去。北京这么大,大白天排队,肯定买不上票。我们住到那里,连夜排队。不行,就多排几天,我就不信买不上回去的车票!”

图8展示了在本文提出的移动节能策略下,UAV随地面IoT设备(L=100)的运动而改变其布署位置时的动态轨迹.此次实验共模拟100个地面移动IoT设备的实时运动,导致各簇UAV的最优布署位置动态变化过程,图8(a)展示了20个单位时间内5个UAV的分簇移动过程,图8(b)展示了10个单位时间内2个UAV的分簇移动过程,其中★为UAV的初始位置,为UAV的最终位置.IoT设备的实时运动,导致物联网结构不断变化,设备分簇也动态更新,但基于本文的方法,UAV能够实时移动到其最优位置,在保证通信节能和移动节能的前提下,实现与移动IoT设备的数据交换.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背景下,知识与创新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局面。翻译更是借此机会登上了一个新的阶梯,计算机辅助翻译更是在翻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倒是理论与实践共存,对整个华夏文化传播、西方文化的引入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郎文惠,刘洋.“互联网+”背景下的计算机辅助翻译人才培养[J].现代经济信息,2018(13):466.

[2]何刘涛.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辅助翻译在中国发展的思考[J].英语广场,2018(05):17-19.

[3]刘永根,陈凡,张沼洋,凌融冰,王静柯.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研究学习[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1):3-4.

[4]梁宇.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平台的网络协作翻译[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4):11-13.

[5]杨帆.浅析计算机辅助翻译在实际中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3):153-154.

作者简介: 陈双玉,女,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与教学,英美语言文化等。

标签:;  ;  ;  ;  

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辅助翻译在中国发展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