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论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论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

董玉龙

(中共涡阳县委党校,安徽 涡阳 233600)

[摘 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供给与需求间的矛盾问题,对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背景下,研究我国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发展现状,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资源型产业转型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其具体的转型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

1 我国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现状

对于我国的资源型企业发展而言,经历了21世纪的发展黄金期、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低谷期后,产业利润总额仍然未看到明显上升趋势。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包括国际市场的低迷、国内产业的萧条等。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积累的低水平过剩产能,已经无法为资源型产业继续创造盈利空间。资源型产业如果不能实现顺利转型或平稳退出,将成为金融呆账、坏账重灾区,给金融市场带来严重隐患,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对于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而言,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如何安置人员、处理较高的企业负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试验以紫薯粉作为主要原料,以黄油、白糖、柠檬酸、鸡蛋、食盐、泡打粉和水等为辅料,加工制作紫薯酥性饼干。以感官评定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紫薯酥性饼干的最佳工艺及配方,为紫薯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驱动作用

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及作用

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从国内实践情况来看,目前正在执行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已经从国家战略安全层面,对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其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驱动力的转型策略,是目前解决资源型产业发展问题的路径。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目标是提高供给质量,帮助资源型企业走出以往因科技水平偏低、创新力不足等原因而陷入的低质量产能过剩困境。

(8)影响参与专业英语学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对调研对象的院系、年级等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院系、年级、图书馆使用频率、参与英语活动频率等是影响医学生参与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结果见表4。

同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为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重点解决需求端在投资、出口和消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供给端在土地、劳动力、资本等方面面临的阻碍。这对改善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驱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通过发挥“四则混合运算”的作用,驱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其中,“加法”是增加战略性新兴企业、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提高供给质量;“减法”是减少刚性政府管制、打破产业垄断局面、去掉企业隐性成本;“乘法”是以创新作为因子,驱动新兴产业的乘数式增长;“除法”则是去除过剩产能,减少低质量供给,逐渐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目标。

2.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多维驱动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资源型产业的驱动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看待:第一,制度维度的驱动作用,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通过在制度体系中明确资源型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配置主体、明确政府参与资源型产业改革的作用,并对相关保障制度体系加以完善,为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第二,产业维度的驱动作用,坚持产业转型发展方向,为实现结构升级目标,必须提高产业供给质量,同时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困扰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问题。此外通过加速产业流转,合理进行产业布局,改变市场状况,将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衔接起来。第三,要素维度的驱动作用,要素驱动是资源型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机制,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为产业转型提供核心驱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有利于改变以往资源型产业以来大量投资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依赖高端人才、依赖知识资源,从而实现转型目标。

3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路径

3.1 加快发展智能产业和绿色产业

在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发展过程中,也必将有一批落后的企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结局。这是任何产业转型发展的客观规律,针对传统资源型产业劳动力密集、负债水平高等特点,更需要完善落后企业的退出机制,避免对其他产业以及社会稳定性等产生负面影响。从资源型产业的企业生命周期来看,按照其资源消耗程度,可大体分为建立期、稳定期、成熟期、衰退期和退出期五个阶段,其退出市场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资源的枯竭或开采成本的上升。除了资源枯竭的不可逆转外,其他原因都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延迟企业的退出期。同时,应加强企业退出阶段的内部管理,采取投资收紧策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尽可能保证企业财务状况的健康。另外,也需要发挥政府的援助作用,妥善安置企业退出的劳动力资源,并做好生态恢复等相关工作,让落后资源型企业能够妥善退出市场。

在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重视与非资源型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其转型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包括与新型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发展、与下游制造产业的融合发展等。通过采取融合发展路径,可以使资源型产业的产业链得到拓展,加快新业务的产生,从而摆脱以往企业层面存在的同质化、低质量竞争现象。特别是与新型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为资源型产业创造新的利润空间,帮助产业走出低迷的状态。相比于制造产业等非资源型产业,资源型产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应以“互联网+”思想为指导,通过引进大数据管理技术、构建能源服务云平台,优化资源型产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及产业服务水平。因此,资源型企业必须关注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主动开展实践探索,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3.2 促进资源型、非资源型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各种机械设备、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下,也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为资源型产业降低成本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应积极推动相关智能产业的发展,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吸引民间资本,通过加快研发更高水平的硬件设备、控制软件,提高矿山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另外,资源型产业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加快资源型产业向绿色产业的转型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产品绿色评价体系,对产业生产活动加以引导和约束,保证资源型产业的健康发展。

3.3 完善落后资源型企业的退出机制

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的要求,为加快推进工业4.0时代下的产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力,坚持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方向。这为我国资源型企业的转型提供了基本方向。随着工业4.0改革的不断深入,智能化发展也开始从下游的制造型企业向上游的资源型产业延伸。在此趋势下,“智慧矿山”已经成为资源型企业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通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引入智能化设备、高新技术软件,对生产工艺进行创新,实现精准开采。在此情况下,能够有效提升各类资源产品的供给质量,并满足客户对原材料供应的多样化需求。

3.4 明确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及职能

应积极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资源型产业转型参与机制,明确政府、企业以及公众在资源型产业转型中的具体职能。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政策引导方面,需要在宏观上把握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控制好干预程度,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管,充分发挥两者在理论、实践方面的优势作用。应积极构建政府倡导、企业响应和公众参与的良好局面,通过在社会范围内制定政策和规划,同时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让企业积极参与到产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公众也需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传播创新理念,通过学习、研究相关技术,从事有关工作,为资源型产业转型提供人才支持。同时,单独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也难以满足资源型产业的创新发展需求,需要引入民间资本,加快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为资源型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底层支持。

3.交流式建筑学专业教室与工作室模式的教学空间类型相似,具有通透灵活的空间特点和专用式安静、封闭的空间特征,是一种混合式的教学功能空间。

4 结论

综上所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技术创新、践行融合发展路径、积极去低质量过剩产能、加强各方主体合作,可以加快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框架及路径设计[J].企业经济,2018,37(11):5-12.

[2]曹海霞.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N]. 太原日报,2016-12-08(007版).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31.050

[作者简介] 董玉龙(1985—),男,安徽淮北人,安徽大学本科学历,助理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标签:;  ;  ;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