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长分享教育的快乐论文_齐淑杰 刘国江

让家长分享教育的快乐论文_齐淑杰 刘国江

山东省昌邑市潍水学校 261300

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学校管理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有效的家长会应该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相互沟通与交流、共同探寻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的家长会往往开成了“告状会”、“成绩发布会”、“家长培训会”,不仅让班主任头疼、学生害怕,更让大多数家长尴尬,并且大多数学生也不愿让家长参加家长会,以致家长会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那么,家长会为什么会成为鸡肋呢?

一是过程过于单调,形式刻板。

目前,中小学最常见的家长会模式基本可以概括为:由班主任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行为表现情况→对班级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要求→班级各相关任课教师根据需要分析学科情况→有需求的家长留下来与教师进行个别交流。常态下,一次家长会大约需要一个小时。这样的流程很难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只会流于形式,影响效果。

二是意愿不够对等,难达共识。

教师希望通过召开家长会,让所有家长都能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基本教育要求,所以讲的内容基本以共性情况为主,以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而家长们则更希望在家长会上获得个性化的信息,或者多了解一些指导孩子学习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科学方法,掌握解决自己孩子存在问题的策略。

三是一言堂,缺少互动交流。

有些家长会主要是由学校安排、由教育专家主讲的家庭教育理论培训,家长缺少主动选择的权利。家长会结束后,家长往往会发现,很多内容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或者说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特点的有效方法并不多;还有的家长会是老师在台上讲、家长在台下听,家长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大部分家长表示,希望在家长会上多开展一些交流互动,让家长有机会说说心里话,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甚至家长、学生、教师三方面能够进行对话,探讨一些具体的教育问题,尤其希望在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上,寻求成功经验的分享,得到教育专家、教师的指导。

四是内容单一,不够全面。

目前,与学科学习相关的内容仍然是家长会的重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尤其在中小学,召开家长会的时间总是与考试进行衔接,使家长会俨然成了学生成绩的通报会,教师依然会侧重学习情况的讲评,导致家长对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情况所知不多,难以真实、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

因此,改革家长会的内容和形式,让家长会成为沟通会、分析会、交流会,已成为广大教师和家长的要求。

那么,科学有效的家长会该怎样开?什么样的家长会才会受欢迎呢?

一、主题学习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但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而理想的家长会能够架起两者之间的桥梁,使得对学生的教育相得益彰。为此,在家长会上,学校可以聘请有关学者和专家主持,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家长普遍关心的子女教育问题。同时学校通过不同主题的讲座,可以突破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帮助家长开拓家庭教育思维,掌握家庭教育新理念,更新家庭教育方法,进而有效促进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互动沟通

召开家长会是为了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共同探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因此,家长会要力求多安排家长与教师之间交流的时间。首先,班主任的发言要充分体现对家长尤其是对后进生家长的尊重和对学生的热爱。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应说出每个学生的优点,引发家长们的共鸣;同时还要对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努力给予肯定,鼓励大家效仿。其次,家长会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家长们自由发言,畅谈对学校工作、班级管理、任课教师的教学辅导等方面的想法和建议,谈自己教育孩子的体会。这样既能对班主任的工作有一定启发,也能让其他家长受益。学校可针对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聘请有经验的老师与家长们互动,面对面地解答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以增强针对性,使家长带着问题来、带着收获回。

三、成果展示

当前,家长与孩子普遍缺乏必要的沟通,对孩子在校的表现更是知之甚少。为此,教师应把学生成长记录册、一次课堂实录、班级表彰、违规情况,同学们的小练笔、随笔、读书笔记、手抄报、硬笔书法和作业,以及学生在体育课、活动课、实验课上的照片等展示给家长,让家长能够近距离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从中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真正领悟到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和无穷魅力,进而加深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了更加有效地与家长做好个别交流,班主任可以提前给每位家长寄去一封预约信,提供不同的时间段由家长挑选预约。家长按挑选预约时间到校,与孩子的主要任课老师见面交谈。这种交流不仅直接而且高效,关键是可以保护家长和孩子的隐私,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达成共识。

总之,每一个学校都应不拘一格,举办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努力创造学校、教师、家长互动新形式,营造家校合作的新氛围,使家长会真正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成为有效凝聚教育合力的平台。

论文作者:齐淑杰 刘国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  ;  ;  ;  ;  ;  ;  ;  

让家长分享教育的快乐论文_齐淑杰 刘国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