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副司长西盛:加强投资审计-防止重复建设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副司长西盛:加强投资审计-防止重复建设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副司长席晟谈:加强投资审计——防止重复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审计署论文,固定资产投资论文,副司长论文,重复建设论文,席晟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席晟认为,固定资产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究其原因,一是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投融资管理体制统得过死,缺乏完善的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指导,市场配置资源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二是项目法人制和项目资本金制没有完全落实,企业一方面缺乏自主决策,另一方面又难以真正做到自我约束;三是商业银行缺乏风险约束机制,独立审贷权没有完全落实;四是财政预算管理不规范,财政资金信用化,预算外资金膨胀,资金使用缺乏严格的管理。重复建设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危害,造成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产业升级滞后。

席晟介绍,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围绕着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的中心目标,有重点地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了审计。据统计,1996年至1998年,全国县以上审计机关共审计国家建设项目(包括技改项目)24986个,审计投资总额为8324亿元,查出各类有问题资金683亿元,其中违纪资金245亿元。经审计处理,为国家节约资金110亿元。审计揭露的主要问题包括:违反基建程序上项目,不讲效益,乱铺摊子,搞“钓鱼工程”、“胡子工程”;预算管理不严格,项目超概算、超规模,挤占工程建设成本,竣工决算不实;项目资金不足,截留、挤占、挪用建设资金以及损失浪费等。

席晟指出,为促进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问题的解决,审计机关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根据国家宏观决策目标,重点加强对国家财政性建设资金的审计监督,当前尤其要做好对国债专项资金的审计。

近年来,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基本建设资金在1500亿元左右。根据国家宏观决策目标和产业政策,国家财政性建设资金主要投资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一定要正确贯彻中央关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切实管好、用好这些投资。一要保持合理的投向,坚持把重点放在规定的基础设施上,严格控制新上工业项目,坚决制止重复建设,严禁挪用;二要高度重视和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最近,审计署下发了《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审计机关把国家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特别是国债专项资金(包括地方配套资金)和重点项目作为审计重点。在建设资金审计过程中,要重点检查各地政府及计划、财政等投资管理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是否按国家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拨付、使用资金,资金投向是否符合规定的用途、专款专用。

二、加强对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审计,促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技术改造投资效益。

技术改造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完成投资4467亿元。国家每年都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用于国有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根据我国工商企业发展现状,今后,要严格控制新上工业基本建设项目,投资重点放在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上,坚决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审计,一是加强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促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落实企业的投资自主权,使企业成为自主决策、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投资主体。二是加强国家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投资管理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按国家制定的专项投资计划,分配、拨付专项资金,并对国有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强监督,督促企业管好用好资金,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特别要坚决杜绝用专项资金乱铺新摊子,乱上新项目,搞重复建设。

三、积极探索国家建设项目效益评审方法,增强项目后评价能力。

从近几年的审计情况看,一些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比较差,往往项目建成之时,即是亏损开始之日。这些项目失败与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决策没有切实做到科学化以及项目建设“粗放型”管理有关。审计机关在做好常规审计的基础上,要结合审计工作特点,开展国家建设项目效益评审工作。通过科学地评审项目效益,揭露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浪费的项目,并分析原因,落实责任,促使投资管理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增强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标签:;  ;  ;  ;  ;  ;  ;  ;  ;  ;  

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副司长西盛:加强投资审计-防止重复建设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