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护理措施对面瘫患者的康复作用论文_朱静

摘要: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是指嘴角歪斜部分有好转,额纹有一定恢复,眼睛闭合得以恢复,各临床表现均有恢复趋势。为促进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改善,在治疗的基础上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为探究中医特色护理应用于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中医护理;面瘫;康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对临床护理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医院对护理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具备创新思维,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护理规范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实施动态连续、系统规范的护理活动,避免了在护理活动中因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沟通交流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护理随意性,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达到有针对性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面瘫患者12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男28例,女36例,年龄19~76岁,平均(46.34±7.28)岁。试验组男25例,女39例,年龄18~74岁,平均(45.17±6.5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者均在门诊或者住院由专科医生明确诊断为面瘫;(2)患者经静止检查、运动检查确诊;(3)所有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面部外伤者;对艾灸过敏者;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使用湿热毛巾对脸部热敷,每次敷15~20min,3次/d。使用红外线照射面部,灯头距离面部30~40cm,20min/次,2次/d。

试验组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案,方法如下:(1)蜡疗。采用恒温蜡疗仪,将医用腊放入里面,融化后放入弯盘制成蜡饼,厚约2-4cm,待蜡温冷却到45℃~50℃时,敷在患者面部,30min/次,2次/d;(2)穴位按摩。将手按于患者面部进行摩擦至面部发热,之后取穴阳白、承泣、迎香、地仓等,用拇指按压,每个穴位按压1min,2次/d;(3)面部隔姜灸。将新鲜的生姜切成直径为2-3cm,厚0.2-0.3cm薄片,将纯净的艾绒挫捏成圆锥状放于姜片上间接置于患侧面部的穴位上,取太阳、阳白、地仓、颊车等穴。每次每穴灸4柱,约30分钟,以皮肤感到温而不灼,潮红而不起泡为度;(4)耳穴贴压。先用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的敏感点,使用75%的酒精对患者额、口、眼等结节反应点进行消毒,将王不留行籽放于相应穴位处,并用胶带固定其位置,按压至患者出现酸、胀、痛等得气感,每个穴位按压1min,3次/d。每天贴压一侧耳穴,隔日贴压另一侧;(5)康复指导。指导患者开展肌肉功能训练,以加快面部肌肉活动能力的恢复,训练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鼓腮训练、努嘴训练等。每个动作重复10~20次,每天进行3次。使用以上方法连续护理1个月。

1.3观察指标

使用面神经评定系统评估患者的面瘫程度,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并进行以下标准的评级:显效-患者口角下垂、眼裂扩大、表情肌瘫痪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口角下垂、眼裂扩大、表情肌瘫痪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但依旧存在面部不对称、大笑时口角歪斜等症状;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满分100分。十分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有效率对比

试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81%,P<0.05,见表1。

表1患者护理有效率[n(%)]

2.2两组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十分满意的人数有27例,满意人数有35例,护理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十分满意的人数有17例,满意人数有28例,护理满意度为70.31%。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认为该疾病多由筋肌纵缓不收、经筋失养、气血运行迟涩、经气阻滞、少阳脉络、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脉络空虚以及卫阳不固而发病。穴位按摩治疗是通过大鱼际揉法、搓揉法、点按法等多种科学手法对肌肉以及局部穴位进行按压,使面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进而缓解面部的僵硬麻木感。多种穴位相配后,起到祛风清热、散寒通络以及调和气血的功效,使局部症状得以改善,并有预防病邪内侵、扶正补虚祛邪的作用。

中医护理的实施要求护士不但具有现代的医学护理知识,还要有扎实的中医药知识,促进护理人员学习中医药护理知识的热情,主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知识及中医康复训练,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护理知识掌握率优于非中医护理组(P<0.05),提示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在周围性面瘫中的治疗护理中能有效应用所掌握的中医药知识,并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业化规范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且效果显著。我们科室护理人员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护理期间严格按照中医护理临床操作规范进行护理,并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护理措施,与此同时,在护理人员上岗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学习,因而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期间找到自我价值的定位,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中医临床护理措施是中医单病种实施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的实践将有效促进中医护理专科能力的提高和中医护理质量的控制。通过对中医临床护理的推广以改变护理人员中医理论知识薄弱,中医护理技能在临床应用开展不够广泛等现状,提升中医护理的循证意识和专科水平。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疾病,表现为面部肌群运动障碍,导致口眼歪斜,患者无法完成最基本的闭眼、抬眉等动作。该病的发病不受年龄限制,可见于青少年群体,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该病的病因有多种,如酒精中毒、创伤、中耳炎、肿瘤、面神经发育不全等。对于面瘫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按摩、针灸治疗、物理疗法等,对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需采用手术治疗。中医在治疗面瘫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研究中采用了蜡疗、穴位按摩、耳穴贴压、隔物灸等治疗办法,旨在通过外部刺激帮助机体完成面部神经的自我修复。对于症状有所缓解的患者,指导其完成肌肉康复训练。经过1个月的护理,试验组患者面瘫症状有了很大恢复,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更高。综上,中医护理有助于面瘫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郭小泳.分析护理干预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J].哈尔滨医药,2018,38(2):178-179.

[2]杨素娟,蔡庆红,严美娟.艾灸、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5):157-158.

[3]沙艳霞,韩静.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0):165-166.

[4]常雅丽,张宏伟.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268-269.

论文作者:朱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医护理措施对面瘫患者的康复作用论文_朱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