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职专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职专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乔俊霞[1]2003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职专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结合素质教育,职业中专的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使学生们具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初中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素质(数学意识、数学能力、数学应用和数学交流)。但由于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原因,职业中专的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轻基础课,而数学作为学生的一门基础学科,也遭受同样的命运。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存在“厌学”情绪,不感兴趣,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在职业中专学校,对于数学学习兴趣不大或不感兴趣的学生接近71.9%(见表9)。因此,我们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遵循数学教学内部的规律性,将学习兴趣的培养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职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加强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培养其数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兴趣作为人的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因素,它是人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为基础,着力去认识、探索该种事物或从事该种活动的认识倾向。而学习兴趣是指学习活动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从而推动个体去从事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是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学习兴趣具有指向性、情绪性、动力性等特点。学习兴趣的指向性是指学习兴趣总是指向一定的学习活动;学习兴趣的情绪性是指当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时,就会表现出满意、愉快等积极的情绪,当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时,就会表现出痛苦、不满等消极情绪;学习兴趣的动力性是指学习兴趣对学习活动起支持、推动和促进作用。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具有丰富的外在表现,如在认知方面、情绪方面、意志方面等。 兴趣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人的社会现实中,在人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兴趣也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其学习活动中,随着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而逐步培养和发展的。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兴趣生成、兴趣发展和兴趣内化叁个层次,这叁个层次构成了兴趣的梯度结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产生某种需要或者学习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某种需要时,学生才有可能发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适宜的教学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发展:另外,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也是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基于以上分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职专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遵循一般的数学教学原则外,还要遵循自主性原则、成功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合作性原则等等,并提出了以下培养措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揣测,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并满足他们的这些心理需要;根据数学内容,适时地创设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培养师生间的积极情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适度增加数学应用的教学内容,广泛引进数学开放型问题;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张璐[2]2009年在《提高中专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中专数学教学面临时间短、任务重、课时少、进度快的困难,许多学生对数学丧失信心,将学习数学看成是一种负担,毫无兴趣可言。笔者试图通过本研究,探究出提高中专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对策,具体地说,笔者从编制“中专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入手,对中专生的数学学习观、数学基础等方面展开调查,了解中专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依据数学教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依据,在总结前人有关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探索提高中专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对策。本文从1、培养师生积极情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科学指导有效学法,培养学生数学兴趣;4、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不断稳固学生兴趣;5、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应用数学等五个方面提出提高中专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对策。最后,笔者将本文所提对策运用于数学教学中,进行行动研究,实践证明本文所提对策对提高中专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实效。

刘万里[3]2008年在《职专学生数学学习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面临生源质量下降,课时数减少,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多数学生对当前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不适应等诸多问题。本研究旨在寻求职专学生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学习策略,为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本研究以现代教育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对国内外有关学习策略分类进行分析与比较,探求学习成功的主要因素及共同特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学习策略;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职专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水平与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探究职专学生学习效率低的真正问题所在,为制订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的整体框架及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在此基础上,确立职专生学习策略训练模式,并在训练后对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策略水平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灰关联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综合评价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研究中创设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对职专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训练方案。结合职专学生的职业特色,对法国教授德加加朗德里提出的心理经营理论作了进一步拓展,认为心理图像选择与人的认知动作形式和特点有关,依照新的心理图像分类对学生进行注意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提出了针对职专生的学习策略分类表,并依此参考相关的研究构建了职专学生策略训练的模式。研究的主要结论:1.对于职专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就是学会学习,即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而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水平不会自发提高,是要通过努力来改变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自觉进行策略训练有着很大的必要性。2.对职专生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而且利于在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迁移。3.本研究构建的训练模式是依照学习策略的分类对学生进行逐项训练的,并把日常的学习活动(预习、听课、练习、考试等)作为实践这些策略的舞台也是可行的、合理的。结果证明训练对策略水平和学科知识水平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并为促进高效率教与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颜昌明[4]2008年在《兴趣激发模型及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探讨》文中认为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趣研究出现了复兴”。兴趣及兴趣研究得到了学者、教师和家长的再次青睐,兴趣培养成了不仅仅是教师的渴望,兴趣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进步。为有效地进行兴趣培养,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兴趣的本质和兴趣发生机制的研究。教师从经验的层面对兴趣培养提出了各式的策略,专家学者则从理论的高度对兴趣发生机制提出过系列设想。本研究针对当前兴趣培养策略纷繁杂乱难以适从的状况,希望建立一个一般化的、易行的和基于根本的兴趣培养策略。因此本研究在大量归纳演绎已有的兴趣理论和兴趣培养策略的基础上对兴趣激发的机制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感知需要模型,并通过访谈调查、文献调查和个案等研究方法对这个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基于这个模型提出了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的一般策略。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指出了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研究兴趣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兴趣激发机制的感知需要模型;二是为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提供一套基于兴趣本质的策略。第二章在归纳演绎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兴趣激发的感知需要模型。影响兴趣的因素是多样的,我们综合分析了这些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兴趣的作用机制或关系,归纳出兴趣激发机制的初步模型。第叁章对兴趣激发的感知需要模型给出理论上的进一步推演论证,着重论证了从需要到兴趣的基本条件和环节。第四章通过文献调查、访谈调查和个案研究对兴趣激发的感知需要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五章基于感知需要模型提出了初中数学兴趣激发的一般策略。第六章是小结和展望。本研究提出的激发兴趣的感知需要模型和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一般策略在兴趣研究领域是一个新探索,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的双重意义。

綦惠丽[5]2006年在《培养职专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理论与实践》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知识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医药、通讯、卫生各方面都离不开数学,但是,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却普遍得不到重视。本研究以滨州职业学校的两个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作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对数学课选择无所谓的态度,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早日实现,培养职专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职专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这其中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校及社会因素。然后,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提高职专生数学习兴趣的主要策略,针对自身因素,通过改善学生数学认识结构、体验数学学习中成功的喜悦、认识数学学习的重大意义激发学习兴趣;针对教师的教学因素,通过利用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充分展示数学美、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针对社会因素,通过注重教学实践、提供就业渠道提高学习兴趣。最后通过教学案例,来说明怎样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他们分别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指数函数”教学中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案例。附录部分是针对所在任课班级的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发现学生数学缺乏兴趣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提高学习兴趣的策略。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人们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相信,随着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我们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提高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真正的实现使学生由“苦学”变为“好学”、由“好学”变为“乐学”,从而实现质的飞跃,为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做出一份贡献。

林颖[6]2012年在《中职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育上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是数学很有用,然而学生学了数学以后却不会用。虽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在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上更注重个体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教学策略上具有明显的合作、参与、体验和探究特征;教学内容上拓展了单一的教材资源。但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中学数学课程设计却脱离了现实生活,缺少对完满的可能生活的构建。近年来,国内大量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开始关注“数学教学生活化”,积极倡导“生活的重建”。尤其是课程改革以来关于这方面的理论阐述铺天盖地,但课堂教学在处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部分课堂教学与生活存在严重的脱离或简单重合现象。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中职的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从现有的文献研究中,我们发现国内对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理论探讨的比较多,而微观层次上的实践性研究比较少而且深度不够,一些结论还只局限于描述性。因此,本研究力图以数学生活化为着眼点,以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为平台,探讨数学生活化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的策略,积累教学素材,以期对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为了检验生活化课堂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业成绩前后测、对实验班学生在数学学习兴趣、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的态度、数学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学业成绩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实验班和控制班前测未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在经过为其叁个月的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发现这两个班的后测成绩存在显着性差异。同时,在实验班所采用的生活化教学的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上的尝试,是得到大多数学生认可的,对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是有助益的。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提出建议:首先,数学教学应兼顾生活化与数学性,数学生活化不能泛滥;其次,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专业背景整合教材,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注重“实践活动”;同时,数学生活化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学生提供人文性关怀。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生活化还有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空间。同时,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都将是十分有意义的,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丰富数学生活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希望相关的研究能够为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性的意见。

滕彤[7]2010年在《结合中职专业特色的数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它不同于普通的高中数学教育,它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以及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现在的中职数学教学往往与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是割裂的,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较小。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学习基础不好,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刻不容缓。为了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广大教师在积极做着各种探索,提出了很多宏观性的指导意见,尤其是与专业结合的数学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有了不少的研究。但是在针对与具体地专业相结合的数学教学,实际现状调查较少、分析不够全面深入,给出的研究建议不够系统具体(大都局限于层面或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上)。本研究试图从某中职学校的某一个专业入手,对其学生、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学习与教学现状进行较全面的调查,从各角度分析了现状的原因和特点,提出了针对现状、特点和专业结合的数学教学对策。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青岛电子学校电子专业的学生、数学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发现中职数学教学现状:(1)中职生基础薄,行为习惯差,缺乏家庭教育管理;(2)家庭及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职能;(3)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低,学习习惯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但他们大都喜欢自己的专业,认识到数学与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也认为他们自身有很大的潜力;(4)数学教师都认为专业课与数学关系密切,但教学当中教学内容却缺乏联系,与专业教师缺乏沟通,绝大部分数学教师对所教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不了解或了解不多;(5)现在的教材,教学方法等不适用于现状,专业教师感觉数学教学与专业有时脱节,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结合上述调查与分析,参考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关研究,对于结合电子专业特色的数学教学,笔者提出如下对策:1、确定数学为专业服务理念,明确数学课程目标:注意与专业紧密联系,注重数学的生活应用性,注重职业问题的解决。2、关注中职学生情感因素,调动数学学习积极性:中职生的自信心不足,没有远大理想,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地职业信心,注重因材施教,复燃学生的求知欲望。3、多角度寻找切入点,使数学教学与专业融合:(1)采用模块式单元化的数学教学,(2)数学教师应接受跨专业教育,(3)专业教师与数学教师共同制定一体化的教学计划,(4)联系专业结合实例进行数学教学。4、改进中职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5、改革数学学习成绩评价方法,强化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打破以往试卷分数决定学习成绩的方式,多指标、多权重评价学生。

杨亭辉[8]2015年在《升学班与就业班中职生在数学学习自我决定与内在动机方面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经济正处于持续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对高技术含量工作岗位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因此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育在中职学校中起着培养中职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面对时代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需要不断深化调整,中职生的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目前中职学校主要有升学班与就业班两种划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这两种不同班制的学生需要有系统的研究比较,以期在教育教学中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职学校升学班与就业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关于自我决定和内在动机方面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对对这两种班制的学生在自我决定和内在动机方面中的各维度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剖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中职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出建议。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无论升学班还是就业班学生都有被逼无奈的情绪,就业班学生对负面情绪的控制力远不如升学班学生,面对学习数学时的焦虑也要高出升学班的学生许多。(2)就业班学生对学习数学时的自我定位不清晰,他们更倾向于受外部因素支配。中职生在数学学习中自我决定和内在动机水平的程度均较低,升学班学生也只是勉强达到中等水平。(3)中职生对学好的数学的重要性都普遍认同,但在自觉选择方面普遍水平不高,对于学好数学的压力在中职生中普遍存在,其中就业班学生在面对数学学习时表现得更加紧张和不安。(4)中职学校学生在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对于能力与知觉方面表现出矛盾的一面,普遍对自身估计存在偏差。(5)就业班学生自身之间在面对数学学习时,在自我决定和内在动机水平的各维度之间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有分化两极的趋势。依据调查结果提出促进中职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建议:(1)针对中职生关于数学学习中自觉选择能力差的情况加强对其学习方法及学习意义的指导;(2)面对数学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培养学生的自信和不屈不挠的精神;(3)激发中职学生的内部动机;(4)充分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

王玉杰[9]2016年在《微课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导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逐渐成为了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与热点。通过文献资料及调查发现,微课的应用与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小学教育领域,而在中职教育领域还十分匮乏,存在起步晚、可操作性差等问题。笔者以此为研究出发点,尝试将微课引入中职数学课堂进行应用研究,主要针对数学课堂导入环节存在的导入形式过于单一、效率低等问题,选取课堂导入环节作为切入点并分析了微课特点及导入原则。在此基础上提炼了微课导入设计方案,旨在对微课导入在中职数学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进行探索。第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等。第二部分,理论基础部分。首先对“微课”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与“微课程”“微视频”“慕课”等相似概念进行了对比与区分。其次,分析了“微课”特点并对微课教学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第叁部分,调查分析部分。首先选取“山东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站2015年山东中职微课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从地区、学校、专业分布及获奖情况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微课教学现状。其次,本文又选取济南市五所中职学校1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微课应用现状及学生态度与看法叁个维度借助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为后期微课导入设计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第四部分,“微课”导入设计方案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微课导入原则及导入类型,以此理论为依托,尝试构建了微课导入设计方案,并对主要设计流程进行了详细说明。第五部分,“微课”导入设计案例部分。本文以“祖暅原理”为切入点设计了“微课”导入案例,旨在为中职数学教师“微课”设计提供参考模板。在此基础上,借助问卷形式对“微课“导入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第六部分:结语部分。笔者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客观审视,并对后续研究做出了展望。

伊树江[10]2008年在《分层次教学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比较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虽然这种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广泛及深刻的理论依据,并被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及教育工作者所赏识借鉴,取得了可喜的教学科研成果,但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来说,由于学生素质的千差万别,在实施“分层次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对相关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尝试在职业学校数学课堂上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方法,即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从而对全班学生进行分层施教。通过实验及对其结果的分析研究,探讨适合职业学校特点的数学课堂“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方法,并指出这种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和应注意的问题,以探寻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职专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D]. 乔俊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03

[2]. 提高中专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对策研究[D]. 张璐. 苏州大学. 2009

[3]. 职专学生数学学习策略研究[D]. 刘万里. 四川师范大学. 2008

[4]. 兴趣激发模型及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探讨[D]. 颜昌明. 广西师范大学. 2008

[5]. 培养职专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理论与实践[D]. 綦惠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06

[6]. 中职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 林颖.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7]. 结合中职专业特色的数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D]. 滕彤.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8]. 升学班与就业班中职生在数学学习自我决定与内在动机方面的比较研究[D]. 杨亭辉. 天津师范大学. 2015

[9]. 微课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导入中的应用研究[D]. 王玉杰. 山东师范大学. 2016

[10]. 分层次教学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 伊树江. 辽宁师范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  ;  

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职专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