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误诊为阑尾炎3例分析论文_苏京昌,苏军昌,王丽

克罗恩病误诊为阑尾炎3例分析论文_苏京昌,苏军昌,王丽

(1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人民医院普外一科 甘肃 兰州 730209)

(2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46)

【摘要】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溃疡、坏死性炎症,因其发生部位以末端回肠与结肠为最常见,故初诊患者回盲部炎症急性发作时极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造成抢救的延误,影响治疗的效果,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本次研究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例被误诊为阑尾炎的克罗恩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作病例分析,对比克罗恩病以及阑尾炎的临床变现差异,以此减少误诊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克罗恩病;误诊;阑尾炎

【中图分类号】R5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6-0166-02

克罗恩病(Crohn)简称CD,又称局限性肠炎、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溃疡、坏死性炎症,常伴有肉芽肿炎症性疾病,是一种多因素综合征[1]。因其发生部位以末端回肠与结肠为最常见,故初诊患者回盲部炎症急性发作时极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本次研究以我院2016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收治的3例被误诊为阑尾炎的克罗恩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作病例分析,现报道如下。

1.病例分析

1.1 第一例克罗恩病误诊为阑尾炎患者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28岁,由于右下腹出现痛感于入院前1个月来我院门诊部就诊,经过腹部超声、X线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常规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13.1×109/L,被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给予患者手术治疗的建议,但是患者拒绝,最后给予静滴抗菌药物治疗,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患者在入院前2天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腹痛呈间歇性胀痛,无放散及发热,渐加重,阵发加重,伴随恶心,但无呕吐,无腹泻等情况,查体:T 37.1℃,腹软,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压痛以麦氏点为重,外阴及肛门未查。急诊给予急性阑尾炎诊断并实施手术治疗。手术记录如下:阑尾于结肠前位,直径约0.7cm长约8cm,无明显肿胀,但附近盲肠壁充血、水肿,根部结扎阑尾,距根 0.5cm,切除阑尾,术后预防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阑尾标本病理诊断示:慢性阑尾炎,7日后拆处伤口缝线,伤口甲级愈合,半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右下腹部疼痛,腹部彩超、X线均未见明显异常,在外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示:见回肠末端肠腔狭窄,管壁略僵硬,粘膜皱襞紊乱,可见多个直径2~3mm的类圆形浅凹陷溃疡,其周围黏膜充血,伴有红晕,诊断为:克罗恩病,取标本行病理诊断示:克罗恩病,在外院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后随访,无特殊不适。

1.2 第二例克罗恩病误诊为阑尾炎患者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52岁,阵发性右下腹痛1周入院,查体:腹平坦,右下腹部肌卫,压痛明显,反跳痛(+-),外阴及肛门未查。查腹部超声、X线均未见明显异常,常规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12.3×109/L,入院后急诊给予患者阑尾切除术治疗。手术记录如下:阑尾于结肠前位,直径约0.5cm长约6cm,无肿胀,腹腔内有少量黄绿色渗液,距回盲部20㎝处见小肠明显狭窄、质硬,近端肠管扩张,予以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示:克罗恩病。

1.3 第三例克罗恩病误诊为阑尾炎患者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36岁,复发右下腹痛1月入院,查体:腹平软,右下腹部轻度压痛,反跳痛(-),外阴及肛门未查。查腹部超声、X线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常规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数均在正常范围,被诊断为慢性阑尾炎,给予患者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标本病理诊断示:慢性阑尾炎,术后半年内患者多次出现右下腹部疼痛现象,给予腹部超声、X线、结肠镜的检查,随后给予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盲部15㎝处肠管扩张、壁增厚,予以切除。

2.讨论

克罗恩病目前已不属于罕见病种,在我国近年来报告迭增,其发生基本无性别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发病于15~40 岁之间。临床表现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且男性患者稍多于女性患者。近年来其发病日益年轻化,所以不应忽视本病的存在。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多为腹泻、腹痛、包块、贫血、消瘦、便血等[2]。病变可发生在消化道各部位,但以远端小肠和结肠最常见,有时可累及口腔、食道、胃、肛门及消化道意外的器官[3]。病变亦有以发热、急性阑尾炎或肠梗阻发作而就诊者[4]。影像学检查:结肠或全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可发现早期病变,如粘膜邹壁增厚,末端回肠有“拇指纹”样变化,粘膜水肿时可见粘膜纹增宽、变平、紊乱,并可见粘膜溃疡,溃疡周围肿胀隆起呈现“鹅卵石”样X线征象稍后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可使肠管狭窄成为一种线带征及Kantor,晚期可见肠管呈僵直的“铅管征”[5]。克罗恩病的跳跃性、节段性病变更有诊断价值,若发现有内、外瘘则诊断基本成立。内镜检查:可直接可见病变肠管粘膜有肉芽肿样增生、充血或鹅口疮样溃疡,并同时做活检。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6点诊断标准:(1)非连续性或节段性病变;(2)病变粘膜呈铺路石样表现或纵行溃疡;(3)肠全层性炎症病变伴狭窄或肿块;(4)非干酪性肉芽肿;(5)裂沟或瘘管;(6)肛门病变。本例符合第(1)、(2)、(3)及第(6)条标准,可以确诊。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1)术前问病史一定要认真、细致、全面。(2)腹痛患者查体全面,不能忽略口腔粘膜溃疡及外阴皮肤溃疡,以便能早期发现属肠外溃疡。(3)对疑诊急性阑尾炎的年轻患者,尤其对伴高热不退的患者,术前有必要先行结肠钡剂或泛影葡胺灌肠,以排除回盲部克罗恩病或其他回盲部病变,以便减少手术的盲目性。(4)对反复腹泻、营养不良患者术前有必要行影像检查或内镜检查。(5)放射医师采取影像检查,都必须使末段回肠显影充分,粘膜纹显示清晰。

【参考文献】

[1]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86-187.

[2]于仲雨.克罗恩病误诊为阑尾炎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645.

[3]叶秋.克罗恩病误诊为阑尾炎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6, 5,19(6):95.

[4]欧阳钦.消化系统疾病查房释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43.

[5]萧树东.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基础理论与临床进展[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537-540.

论文作者:苏京昌,苏军昌,王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4

标签:;  ;  ;  ;  ;  ;  ;  ;  

克罗恩病误诊为阑尾炎3例分析论文_苏京昌,苏军昌,王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