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_公积金论文

新加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_公积金论文

新加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加坡早在独立之初,就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加坡在短短的30年里,不仅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而且跻身于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其经济成就令世界瞩目,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上的成功。新加坡企业在参考并综合地吸取美、英、日等西方公司的管理方式时,也融合了华人的风俗习惯,兼顾了自己的国情、人情,形成了一套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本文首先从新加坡政府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的方针、策略入手,进而详细分析其具体措施,最后总结出新加坡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经验。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基本策略

新加坡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不但重视资本即资金的投入,而且更重视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值,即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地使本企业员工增加新知识、新技能的积累,不断地提高员工的生产能力,为此,新加坡政府制订了以下政策。

(1)外国公司在新加坡投资建厂, 要求东道国能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力。同时,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

(2)发展以科技为基础的新工业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 一旦本地劳动力不具备这些技能,这些工业、技术就会流到别处。

(3)企业员工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 生产出增值更高的产品,同时工人的工资也会相应提高。〔1〕

(4)新加坡自然资源缺乏,为了不断维持、 提高其经济增长率,唯一的途径是开发人力资源。

二、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措施

新加坡政府和企业都有这样的一个共识,人的素质是生产力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它使新加坡国家和企业能够多接纳以科技为基础的新工业,从而保持企业的竞争力,维持经济的增长。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新加坡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可以说是不遗余力。自1960年以来,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持续上升,从1960年的1640万新加坡元增长到1970年的1.96亿新元、1980年的5.56亿新元、1990年的20.55亿新元,到1993年增长到32.06亿新元。同期,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占国内总产值的比重也始终保持在3%左右,从1960年占3.00%, 增加到1970年的3.46%、1980年的3.70%、1990年的3.11%,到1993年增加到3.6%。即使在新加坡建国初经济贫困和80 年代中经济衰退的两个时期,教育投入的增长幅度尤其显著,除了国防开支预算最大外,教育总排在第二位,这也反映出政府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表现出政府对开发本国人力资源的信心。具体的作法如下:

1.重视基础教育。为了使新加坡未来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素质,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基础教育。教育经费是政府财政支出中仅仅次于国防的最大部分,并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教育补贴已达到每个学生平均成本的90%。〔2〕

新加坡政府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充分地开发孩子们的潜力和能力,使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地学会应付瞬息变化的世界,并建立一个有责任感、内聚力、健康和兴旺的社会。通过幼儿园和小学、中学严格而良好的基础教育,为将来开发高层次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栽培科技精英。70年代初,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新加坡的劳动力集中在少数工业上,自1979年以来,为实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加坡把它的工业部门引向了需要更多技术,更高工资和能产生更多附加价值的产品生产中。这就对劳动力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劳动力对较高技能的要求,新加坡政府突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在1989—1990年把教育预算中的22%用于大学和工科院校。其中将培养高级专业化人才放在首位,新加坡政府努力使自己的名牌大学集中精力培养与重点发展工业工程师,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可以获得在工业生产中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同时让一部分人升入技术学院进行更专业化的研究,重点专业中心的建立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新加坡的大学都有教学实验设备等先进、完善、图书资料充实、重视教师与教学质量等共同特点,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有2/3 以上的教师是博士毕业生,少数硕士毕业生被公费派往国外继续进修。新加坡理工学院用50多万元设立了一间模拟外汇交易室,让学生吸取实际外汇交易经验,为新加坡蓬勃发展的外汇、金融市场培养更多的人才。新加坡还设立了很有声望的研究奖,以把最优秀的学生吸收到研究生行列中来。1990年新加坡实现了10%的大学生成为研究生的目标。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新加坡政府确定的优先开展的研究领域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已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科研机构,不仅与当地工业界合作密切,而且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中的多数是由政府培养起来的,从70年代起,政府把每年高考中最好的几十名学生选拔出来,送到英、美、日、德等国大学深造。

进入90年代,新加坡政府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学习、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先后与外国厂商联办高级人才训练中心七个。贸工部先后同日本、德国、法国等合作,建立了德新学院、法新学院等五所学院,每年培训5000名高级技术人员,为职工转入高级技术工作岗位作好准备。

3.开展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为了促使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新加坡政府明确规定,新加坡政府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的每位职工都必须交纳本人工资的21.5‰作为社会福利和教育培训基金,有关单位亦必须相应地将其职工工资总额的18.5‰交给基金会。但是,有关单位和每个职工都可以申请教育培训基金补助,补助金额可达实际训练成本的90%,由于教育基金的积累,新加坡顺利地完成了80年代初期的大规模的国民文化普及教育培训任务,使他们能较容易地就业,并能操作计算机和较精密的仪器设备,保证了新加坡80年代中期的产业大调整、产业的升级和国外投资者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从8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迅速增加各种教育培训设备和训练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迅速加强专业教育,1982年以后,南洋技术大学、新加坡工艺学院、尼安工艺学院等高校相继成立,为工业训练特殊定向的工程技术人员。新加坡政府还于1979年设立了工业职业训练局,下设15个培训机构,开设50种全日制培训计划,专门负责对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培训与进修。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还十分重视发挥各种民间组织机构在成人教育培训方面的作用。这些机构提供各种技能训练,并发放工业技术资格证书、国内贸易证书、职业训练证书以及商务研究和办公室技能证书等等。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工业发展的需要,新加坡政府还与跨国公司及发达国家的政府合作,共同建立合作工业训练中心和技术机构。同时积极支持新加坡各大学和民间组织机构与世界各国许多著名的高等学府在新加坡共同联合举办MBA班。

在人力资源开发和技能训练方面,新加坡政府还注重吸收外国的经验。当他们在访问了德国、瑞士等国家,了解到这些国家学徒训练计划的优点后,回来就成立了一个由雇主、工会和政府三方高层人士组成的“学徒训练理事会”,以便在新加坡企业中推行学徒训练计划。他们计划每年参加学徒的人数要达到4000人,至少占新加坡劳动力队伍人数的10%。

新加坡教育成功之处还在于能广泛吸引海外人才,一方面吸引海外人才为新加坡服务,并给予优厚的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让其一心一意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另一方面,新加坡还举办许多语言学校、职业技术院校,广泛吸收外国留学生,这些专门院校与欧美院校相比,不仅收费低廉,而且为留学生提供诸多方便,又为毕业后愿留在新加坡工作、经商的留学生提供申请私人居留或公民身份证方面的服务,这是一条极为吸引海外人才的方法,使留学新加坡的海外学子,努力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与成人培训教育,新加坡都始终贯彻教育为企业经济的发展服务的宗旨。将教育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4.新加坡企业的工资和社会保险制度。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新加坡主要是依据其独特的工资制度与社会保险制度进行的。

新加坡是市场经济的国家,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一般就业者的工资都是由劳资双方议定的。自1988年以后,新加坡政府尽量鼓励商家和企业采用“灵活性工资制度”,就是把每个工人的工资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固定工资,第二部分是灵活工资或叫“花红”。固定工资大家都差不多,而花红则是由每个人的工作价值来决定的。工作价值大,花红就高,反之则低。在这种工资制度下,工资高低的决定因素不是年龄,而是工作态度、技术水平与个人素质。

新加坡的收入分配注意尽量合理,他们通过对高收入阶层高调节税、对低收入阶层提供各种补助的办法,使收入差距不至于太大,在他们的工资结构中,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大,而在不同职业、不同教育水平之间,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与非熟炼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大。工资层次的差别主要是技能高低的差别。专业技术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属于同一个层次,而体力劳动者与书记员等技能比较低的白领工人属于同一个层次,为了促进产业向高度化发展,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加坡首先提高薪水,以便把劳动力重新分配给有能力付出高薪的雇主,企业家为了能付出高工资就只能转产附加价值高的产品。这样,工人要提高自己的工资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称作中央公积金体系,它有别于一般的西方国家的失业保险制度。西方国家规定每个工人必须按工资的一定比例交给失业救济机构,当工人失业后,就有资格领取一定数额的失业救济金。而新加坡实行的公积金制度是当公民参加公积金体系后,他在公积金户头的存款就是他个人的储蓄,将来归他个人所有,其具体做法是按照月工资的40%的比例月月缴纳。员工只有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多赚钱,才能增加自己公积金户头的存款,这也有效地刺激了工人努力工作。公积金制度有以下的特点:

(1 )公积金含有合作的精神:企业的雇主和雇员都需要参加公积金的组织,缴纳公积金款项的多少,又视个人的经济能力,采取灵活的方式加以处理。

(2)公积金含有储蓄的意义:强迫所有企业员工, 将其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积少成多,将来会在员工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3)公积金含有积极的作用:在公积金制度下, 退休人员在退休时可以领回的公积金与个人在企业中的表现、成绩息息相关。

40年来,公积金法曾经多次修改,其范围也日益扩大。到今天,公积金的存款可以预先提出来购买房地产,也可用来购买某些证券或投保个人与家属的人寿保险。实践表明,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新加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经验

新加坡企业认为,人是最重要的资源,因而对人力资源不仅是管理,更重要的是开发。新加坡的企业在政府政策的积极指导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经验。

1.新加坡的企业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并将其贯穿于求才、育才、用才、激才和留才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在求才方面,企业不只是通过招聘,而是主动在高校设置奖学金,得到奖学金的优秀学生,毕业后必须到企业服务一定的年限。在用才与激才方面,国有企业对年轻人和学成归来的学生往往委以重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绝不用论资排辈来压制他们。当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以后,便有机会得到提升,去负责更大范围的工作,在国有企业中,有不少三十几岁的总经理或总工程师,淡马锡集团这家新加坡最大的国有企业的执行副总裁,才刚满四十岁。同时,企业不仅适才适用,还注意根据员工的潜力,给予新岗位以获得新的发展。

在育才方面,国有企业都有优良的教育培训设施和规范的培训程序,对新招员工进行引导训练,对在岗员工进行技能训练,另外还有员工的晋升训练和国外训练计划。规定满一年的员工可以申请夜大,由企业补贴。

为了保证职业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新加坡还建立了“技能发展基金”,要求职工将工资的2%存入“发展基金”中去, 作为企业培训员工的专款,每年培训费约近亿元。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的经济发展局、职业总会、劳工部、教育部等机构都设立企业教育培训中心,定期开展企业培训活动。

在留才方面,企业认为,高的薪金固然重要,但薪金不能决定一切。企业应该营造一个敬业、乐业的工作环境,让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紧密相连。

2.在对职工的考核方面,企业要求每个员工上报自己对公司的主要贡献,一年一次。然后由该员工的上司填写评价意见,特别是要指明该员工需要在哪方面加以提高和改善,经过相互谈心、沟通,力争达成共识,最后由人事部门综合后,分成不同类别提交一个委员会决定岗位的重组、加薪和奖金的分配。企业评估的重点放在潜能提高上面。〔1〕

3.新加坡的企业认为,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沟通是组织内公共关系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要接触、理解并影响他人就必须具备这一能力,这是领导人开展工作的先决条件,只有通过沟通与职工分享信息,让员工也参与管理,这样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更有效地为企业工作,同时也能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许多新加坡企业经常定期举行类似沟通的会议,在会议上,大家可以自由交换意见,通过这种真实的交流,员工能了解整个企业的目标,从而参与企业管理,提高士气,建立起员工的集体归属感与忠诚感,最终以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

4.除了工资以外,新加坡企业也采用提高福利的方式来激励员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除了政府强制执行的公积金制度外,许多企业自己还制订了一些措施:

——做满一年的员工,企业都会给该员工购买人寿保险、工作意外保险,费用由企业负担。

——做满一年的员工都有额外的花红奖,员工在企业工作期限越长,得到的花红奖就越多。

——做满三年的员工,除了其它奖金、报酬以外,还会得到一个特别奖。

——有一套医疗保健服务制度。

新加坡的企业认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都是围绕“人的要求”这一目标组织起来的。这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因此称之为“经济稳定器和社会安全网”。

5.把对人的管理、控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控制与工作、环境、自觉的参与融为一体,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许多企业没有打卡机,也没有考勤簿,车间里没有层层监督的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主管人员都说:“我们的员工是自觉工作的”。正是这种相互信任,再加上员工本身的高素质,使得每一位员工都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企业内绿草如茵,环境优美,室内布局优雅,良好的环境给员工努力工作创造了条件。部门经理与职员都在一间大的办公室里工作。迟到和懈怠都被看作是丢脸的行为。良好的工作条件给员工带来了身心的放松与自豪感。

东方式的、充满人情味的管理在新加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新加坡认为,人是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人才出事业,对人力资源不仅要管理,更重要的是开发。新加坡的许多企业不设人事部,而设立人力资源开发部,它的职能包括管理、开发的各个方面。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的成功不是由一两个天才的作用,而是全体员工通力合作、齐心协力的结果。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哲学,以此形成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体系,形成企业共同的行为规范。从而使每个员工都能感到其自身在企业中的存在价值,使自我与企业共同发展。

注释:

〔1〕夏德清:“亚洲四小龙经济与教育”, 电子工业出版社,1993年。

〔2〕王瑞芳:“新加坡的人力资源开发”, 《外国经济与管理》,1993年第5期。

标签:;  ;  ;  ;  ;  ;  ;  ;  

新加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_公积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