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探析论文_肖鹏崇 宋光 万修双

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探析论文_肖鹏崇 宋光 万修双

(山东省威海经区医院 264205)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直肠脱垂患者41例,全部予以腹腔镜直肠悬吊术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1例直肠脱垂患者手术时间1~2h,平均1.5h。住院时间6~9d,平均7.5d,无肠梗阻、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经过8~12个月的随访,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排便控制功能正常,均无直肠脱垂再复发。结论: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直肠脱垂效果良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 直肠悬吊术 直肠脱垂

【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识码】A

直肠脱垂在肛肠疾病中发病率占0.4%~2.1%[1],完全性直肠脱垂临床上并不多见,长期脱垂可致阴部神经损伤发生肛门失禁。临床上对其治疗方法有多种,传统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主要为直肠后悬吊固定术,但这种方法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多,且易感染并发症。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经腹腔镜手术成为治疗直肠脱垂的新术式。[2]本文对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41例直肠脱垂患者采用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直肠脱垂患者41例,其中男18 例,女23例。年龄20 ~45岁。均为完全性直肠脱垂,其中在外院行注射或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15例,曾行注射治疗11例,注射联合结扎术10例,结扎固定加肛门环缩术5例。直肠脱垂病程为12~60个月。直肠脱垂长度为5 ~10 cm,不能自行回复。未见脱垂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腹部查体无异常。除常规查体外,重点行肛管直肠指诊或测压检查,均确定肛门括约肌明显松弛和肛管直肠反射迟钝。病例选择标准:Ⅲ度SCRP,但无肠管嵌顿坏死。

1.2 临床症状

主要症状为有肿物自肛门脱出。初发时肿物较小,排便时脱出,便后自行复位。以后肿物脱出渐频,体积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门内,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最后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时亦可脱出。随着脱垂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导致肛周皮肤湿疹、瘙痒。因直肠排空困难,常出现便秘,大便次数增多,呈羊粪样。黏膜糜烂,破溃后有血液流出。内脱垂常无明显症状,偶尔在行肠镜检查时发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治疗方法

1.3.1 术前准备

常规术前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输血前八项、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盆底CT等。必要时行肠镜、钡剂灌肠等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常规肠道准备:流质饮食及口服抗生素2d,术前清洁灌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等疾病者要先用药物控制。

1.3.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取头低足高截石位。于脐部戳孔建立气腹,压力12~14mmHg( 1 mmHg =0.133 kPa) ,沿脐下做1 cm 切口为腹腔镜观察孔,分别于左、右麦氏点及右中腹切口作为操作孔,置放0.5 cm trocar。首先探查乙状结肠、直肠游动情况及盆底腹膜松弛程度。

用超声刀自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沿肠管两侧切开侧腹膜及直肠系膜根部,于盆筋膜脏壁层之间分离直肠后壁及两侧壁达提肛肌水平,不离断直肠血管,保护肠管血供,注意防止损伤肠管。游离后提拉直肠,联合直肠指诊观察确定直肠悬吊及盆底腹膜上提高度。对脱垂严重者,沿直肠前壁切开盆底腹膜反折,游离直肠前壁,直至纠正脱垂。向上牵拉直肠,用巴德切口疝补片作为悬吊带围绕直肠上部并缝合固定数针,用钛钉固定补片于骶骨处的骶前筋膜。固定过程中保留一定间隙以防造成肠管狭窄导致术后肠梗阻。并将直肠与侧韧带处给以加强缝合、固定在盆腔侧壁上,防止直肠再次滑脱。[3]最后缝合腹膜返折,重建盆底。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行提肛功能训练。

1.3.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者需禁食、补液至肠功能恢复后可进流食观察。于术后第3日开始可以使用缓泻剂辅助排便,保证排便通畅,便后可用热水坐浴。鼓励进行早期的提肛功能训练。在恢复期如有腹泻、便秘等应注意进行对症治疗。

2 结果

41例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1~2h,平均1.5h。住院时间6~9d,平均7.5d,无肠梗阻、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无输尿管、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副损伤以及切口感染。术后1 ~ 2天后排气排便逐步恢复饮食,5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8~12个月,平均9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排便控制功能正常,均无直肠脱垂再复发。门诊随诊或电话回访,内容包括排便频次、有无便秘、脱垂复发和排便控制情况。

3 结论

对直肠脱垂的临床治疗方法有多种。对于完全性和复发性直肠脱垂的治疗目前还是以手术为主。传统的开腹手术方法,不仅手术创伤较大,且需用人工合成材料条带将直肠部分包绕,与直肠前壁缝合并固定,易造成肠腔狭窄,引发术后不全肠梗阻。同时异物条带也会增加感染的发生率[4]。采用腹腔镜手术方法,针对造成直肠脱垂的病因和复发因素,将直肠悬吊、固定,消除直肠前凹陷,修补盆腔缺陷,必要时切除部分肠管。术中采用超声刀分离,操作简便,出血少,视野清晰我们已有的经验表明,在手术操作上应注意以下几点[5]:①在处理盆底腹膜,尤其是在直肠两侧时,应注意避免输尿管损伤;②注意缝合腹膜带应在直肠侧后壁,不可在直肠前壁交叉压迫直肠,避免产生梗阻;③腹膜带悬吊直肠,将直肠固定在骶骨岬上要保持腹膜带松紧适度,悬吊过松弛可导致脱垂复发,而悬吊过紧则可导致或加重便秘。41例直肠脱垂患者接受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后疗效显著,且无并发症发生,手术过程较为安全。

综上所述,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直肠脱垂效果良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联合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J]. 付焱,李恒,刘全,黄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4(04)

[2]直肠悬吊固定术治疗直肠脱垂20例治疗体会[J]. 李磊.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01)

[3]腹腔镜下直肠悬吊术治疗直肠脱垂18例临床分析[J]. 熊秋华,张慧嫦,李君久,肖梅.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2(06)

[4]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观察[J]. 于波,白雪,左富义,梁振家,闫香玉,梁旭光. 临床军医杂志. 2012(04)

[5]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复发性直肠脱垂13例报告[J]. 于波,白雪,金伟森,左富义,陈钢,徐一石,崔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07)

论文作者:肖鹏崇 宋光 万修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3

标签:;  ;  ;  ;  ;  ;  ;  ;  

腹腔镜直肠悬吊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探析论文_肖鹏崇 宋光 万修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