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精品--论三水广场文化的时代特点及发展论文_文平

传承文化精品--论三水广场文化的时代特点及发展论文_文平

文平

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文化站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城市广场、休闲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在此基础上广场文化逐渐形成,并对文化精品的传承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三水广场文化为例,针对三水广场文化平台构建、文化精品等现状,具体分析广场文化的时代特点,与此同时对广场文化传承出现的问题加以探究,提出几点文化精品传承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广场文化;时代特点;文化传承;发展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广场的兴建,在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佛山市三水区作为全国百强区,在城市广场建设和广场文化传承中,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最具代表性,本文以三水区广场文化为例,对广场文化的时代特点加以探究,探讨广场文化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广场文化概述

(一)广场文化含义

简单来讲,广场文化主要是指城市广场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既包含广场建筑在结构、空间布局、配套设施、雕塑等各方面所体现的文化,同时也包含有广场上开展的各种娱乐休闲活动所展现的文化,比如说,城市广场的庆典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科普演讲等。通常人们所指的广场文化主要是后者,也就是广场活动展现的文化[1]。

(二)广场文化现状

广场文化的兴起离不开城市广场的大量兴建,自1997年以来,随着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城市广场的出现似雨后春笋,遍布我国各大城市,逐渐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广场的兴建,无疑兴起了广场文化,加之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娱乐的要求也有所增加,广场活动形式日渐多样化,其中不乏各种文化精品,极大的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二、三水广场文化的平台构建与文化精品

(一)三水广场文化的平台构建

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三水广场文化蓬勃发展的基础,在佛山市和三水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三水区内各大广场的群众性活动日渐增多,广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广场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当前,三水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站已经基本形成,广场文化逐渐向区、镇、村三级延伸,为三水区的广大民众带来了便利。以西南街道为例,该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作为重要的文化活动依托平台,在过去的几年间,创建曲艺社十个,广场舞队伍三十六支,艺术组织五个,这些只是已经登记在册的,还有很多遍布于公园、小区、自然村的艺术团体不计其数。目前,三水区已经形成和谐的广场文化平台,为各种广场活动和广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三水广场文化精品

近年来,在区、镇街、村委三级共建的推动下,社区文体广场已全面建成,十分钟志愿文化圈的建立更为广场文化精品的培育提供温床。根据不完全统计,西南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每年举办的知识讲座、文艺汇演、技能培训、民间书画展等达到360多场,如三江讲坛、曲艺大舞台、少年华章·音乐汇等已成为常态化的文化品牌活动。除此以外很多民间文化日渐出现在广场文化之中,极大的丰富了三水广场文化形式,同时也使很多的传统文化赋予了时代特色,使之成为文化精品并得到了有效的传承[2]。

三水广场文化中具有较多的传统文化,其中粤曲最为出名,作为三水的传统民间艺术,粤曲在广场文化中得以传承与发扬。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找到粤曲的踪迹,在广东每逢逢年过节或者重大庆典时,人们往往会听粤曲和看舞狮进行庆祝,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听粤曲和看舞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自广场文化构建以来,粤曲出现在城市广场之中,在西南公园有邓钻红民间艺术研究中心,电信文化广场又老干部曲艺社、文峰西社区有小明星星腔艺术研究中心等,这些民间艺术社的存在,使文化精品得以传承,形式也越来越多。除此之外,广场文化相互融合,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各地民间艺术在三水广场文化中也得到了发展,比如说流传于广东南海的舞狮舞龙、赛龙舟,其他民族歌舞等,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三、三水广场文化的时代特点

(一)广场文化具有节庆性特点

广场文化具有节庆性特点,主要取决于广场多举办节日庆典,或者公众集会等,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广场文化带有节庆的热闹色彩。当前,我国各大城市的广场文化都有举办艺术节庆活动,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文化艺术节。该种形式对于广场文化也具有明显的传播作用,使民间艺术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并走向世界舞台。三水也举办过多种形式的节庆活动,其中亚洲艺术节更是得到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瞩目,节庆性能够产生独特的文化魅力,极大的促进了三水文化的传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广场文化具有艺术审美特点

舞蹈、歌曲、体育竞技等是广场文化中最为常见的形式,虽然这些文艺活动都是民众自由组织,其表演目的也大都是自娱自乐,然而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性,对于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艺术审美不仅体现在这些民众节目之中,大型的文艺汇演、文化体育活动等,所具有的艺术审美特性更强,不仅具有专业的表演技能,其体现的文化寓意更都是积极向上的。

(三)广场文化具有公共性特点

广场文化主要是由公众参与,公众是广场文化的主体,因此公众性是广场文化的重要特点。所谓广场文化,一般是指在城市广场上开展的各种娱乐休闲活动所展现的文化,而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开放空间,也是民众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广场上发生的很多艺术活动是由民众组织、民众参与的,尤其是对于三水广场文化而言,民众的参与度非常高,民众性特点也更为突出[3]。

四、三水广场文化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本体传统文化未得到良好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外来文化对三水本土文化形成巨大冲击,人们出于对外来文化的新奇,盲目追风趋势严重,而本土的传统民间艺术却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以龙狮文化为例,该种民间艺术具有悠久历史,是三水区民众十分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但是在广场文化中,该艺术形式往往只出现在农村的节日庆典之中,在各大城市的发展仍需进一步扩大。

(二)缺乏主流文化加以引导

结合当前广场文化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广场文化具有明显的大众化,文艺活动多以通俗艺术为主,这也正是广场文化的公众性体现。但是,广场文化的通俗化应由主流文化加以引导,否则将导致广场文化的不合理发展。三水广场文化每年举办的大小公众活动上千场,其中出现了某些不合理的文艺形式,这正是缺乏主流文化引导所的造成。

(三)民间艺术团产出效能不高

近几年来,虽然政府对民间艺术团的发展有所重视,然而政府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给予的支持力度并不够,广场文化的歌舞队伍,主要由当地文化馆加以技术指导,由于歌舞队伍较多,文化馆骨干力量少,实际的技术指导效果不佳。与此同时,民间艺术团主要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团队的创作主要以兴趣为动力,在艺术发展上的精力有限,同时队员具有的专业水平也较低,若不能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和培训,艺术团很难发挥出较高的产出效能。

五、促进文化精品传承的发展建议

(一)促进广场文化的三级延伸

广场文化包含较多的民间艺术形式,而很多的民间艺术主要由乡村民众传承,在进行广场文化传承时,应扩大广场文化的三级延伸,发挥区、镇、村三级力量,增加民众的参与力度,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到广场文化发展与传承中,保证民间艺术历代传扬[4]。

(二)采用N+1模式进行文化发展

N+1模式充分体现了壹加壹大于贰,在进行广场文化传承中,应实现政府与民众的结合,由政府加以引导,民众组织发挥主体作用,增加民间团体的产出效能。基于N+1模式下,广场文化将形成良好的氛围,各种民众组织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将对广场文化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对文化内涵的基层渗透

基层民众是广场文化的主体,使广场活动的主力军,但是基于民众艺术通俗性问题,应加强是对基层民众进行文化内涵渗透,提高民众对广场文化的认知,在增加基层民众参与度的同时,使广场文化水平有整体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广场文化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我国精品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广场文化具有明显的节庆性、艺术审美性、公众性等特点,然而受到某些因素制约,广场文化在传承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本体传统文化未得到良好发展、缺乏主流文化加以引导、民间艺术团产出效能不高,应促进广场文化的三级延伸,采用N+1模式进行文化发展,加强对文化内涵的基层渗透,从而使我国精品文化进一步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刘佳. 搭建平台构和谐 传承文化出精品——论三水广场文化的特点[J]. 神州民俗(学术版),2011,03:19-21.

[2]李莉. 当前我国广场文化研究——以济南市泉城文化广场为例[J]. 德州学院学报,2014,03:107-110.

[3]王红英,郭声蒿. 土家文化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五峰县“城市之声”民族广场为例[J]. 大众文艺,2015,16:148-149.

[4]李珊,郑建国. 城市广场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传承——以成都市广场文化发展为例[J]. 西北民族研究,2013,04:214-217+9.

论文作者:文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0

标签:;  ;  ;  ;  ;  ;  ;  ;  

传承文化精品--论三水广场文化的时代特点及发展论文_文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