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结尾更有味儿论文_刘希东

让结尾更有味儿论文_刘希东

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李家小学 266613

“作文之妙,在乎落句”,一个精当的结尾会使作文大放异彩,熠熠生辉,更有味儿。

一、结尾的写法

照应开头 ,写所感。 联系、呼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写出其中之一即可)。

1.照应开头,就是联系、呼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

2.写所感,就是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写出其中之一即可)。在结尾写出了“所感”,就能起到点明或升华观点的作用。感悟包括受到的启示,受到的启发,总结的经验,吸取的教训,明白的道理,想起的哲理等。例如课文《颐和园》。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结尾照应开头,写出感受: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二、改变作文烂尾

我们常把作文的结尾叫做“尾巴”。 作文的尾巴不能拖“长”了,拖长了就叫做“蛇尾”。蛇尾是又细又长的,如果作文的结尾像蛇尾,说明结尾收得不好,用了多余的话,应该把它砍掉。这就是说,作文的结尾要干脆简洁,不能拖泥带水,已经收了尾,就不要再画蛇添足了。如下两文:

1.你们说,这个调皮鬼是谁?如果你愿意为我保密的话,我就告诉你:这个人就是我!

2.你们说,这个调皮鬼是谁?你们不知道吧,如果你们想知道的话,又愿意为我保密,我就不隐瞒了,我就马上告诉你:这个人就是我!我是一个很调皮的人,喜欢搞恶作剧,经常把人逗得哭笑不得,父母也拿我没办法,谁叫我有这种才能,又喜欢与人家逗乐呢?不逗乐我就没劲儿,今后,我还要继续这样逗下去,这是我的性格,你要给我鼓励哟,谁叫我是调皮鬼呢!

这两段文字,所写的内容都是相同的,是习作《这个调皮鬼是谁》的结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前一段文字是经过修改后的结尾,显然短小精悍,简洁干脆,点明了人物,解除了“调皮鬼是谁”的悬念,又点明了题目,是符合文章结尾要求的。后一段文字是最初的结尾,比修改后的结尾文字要多出好几倍,它用了不必要的解说,用了许多与前面正文重复的话语,真像一条又长又细的蛇尾巴。从这两段文字做结尾的对比可以看出,文章把意思说清楚了,目的达到了,题目点出来了,等于完成了此次写作任务,就应该马上收尾。你看上面,“这个人就是我”一句,完全可以做结束语,再要写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尾巴就拖“长”了。

三、作文巧妙结尾

1.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篇末点题、首尾呼应,即结尾或呼应题目,或呼应开头,这种结尾方式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同时又能唤起读者心理上一种首尾圆合的美感。例如文章《闪光的女工》,文中的“闪光”是题眼,也是文章的中心。其文章的结尾是“职工都称她‘只知拉车,不会松套的老黄牛!'党委连年评她为‘优秀共产党员’”。这样的文章用群众对她的好评和党委给她的荣誉结尾,呼应题目“闪光”。

2.引经据典,言简意明。选择引用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古诗文、名人名言、歌词、俗语谚语、歇后语等名言警句作总结,往往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因为名言警句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含义深刻动人、有很强的哲理意韵、有启示作用和教育意义的话,有的还很有文采,用来结尾,不仅让读者信服,而且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一篇优秀作文的结尾,“冰心奶奶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而当初的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用我们无悔的付出,去浇灌那刚刚萌芽的种子。”作者引用了冰心的话,再融合自己的观点,使此结尾生动而富有深意。

3.活用修辞,妙笔生花。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排比、对偶、象征等结尾,会使文章文采飞扬,如明媚的春光,生动形象,不仅可以显示出作者的写作目的,还能使文章增色许多。

4.巧妙发问,发人深省。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结尾方式。以反问和设问的形式接结尾,具有启发、强调、肯定、感染作用。例如作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结尾:我们每个人不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么?是啊,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才能把自己变成最好的。这样的问句结尾引发读者深沉的思考,启示着人们作出正确的抉择,追求有意义的人生,引人深思,催人警醒。

5.别有洞天,新颖别致。文章的开始、发展、高潮都在表达一个中心,但在结尾的时候,话锋一转,使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或转移到另一个角度上去。如有一篇小小说《公共汽车上》,叙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公共汽车上,一位小伙子稳稳地坐在座位上,一位老太太站在他的身边,左摇右摆。一位也站着的中年人,旁敲侧击地提醒小伙子,要注意公德,要尊老爱幼,老太太也随声附和。但是,小伙子置若罔闻,仍然一动不动。故事到此可以说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道德问题,但是,结尾作者笔锋一转,就别有一番天地——中年人说:“小伙子,让一让,我在说你呢。”小伙子抬起头疑惑地看着中年人,正想说什么,老太太却对中年人说:“关你什么事,他是我孙子。”道德问题成了教育问题,新颖而又别致,更让人深思。

总之,结尾要依据文章的内容来确定,不可教条地搬用,这需要平时多看、多读、多练,这样才能够灵活运用,常言道:“编筐窝篓全在收口”。筐篓编得再细密、结实,如果口收得不好,就会影响筐篓的质量,写作文亦然。

论文作者:刘希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0

标签:;  ;  ;  ;  ;  ;  ;  ;  

让结尾更有味儿论文_刘希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