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要重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论文_ 温全禄

历史教学要重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论文_ 温全禄

【内容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科的功能和目标,从历史和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积极探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教法、学法;多角度引导学生把历史同现实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提高效率,汲取智慧,学以致用;同时在历史教学的不断创新中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关 键 词】历史教学 历史与现实 思维能力 有机结合历史学科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具有提高国民思想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功能。学习历史,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使学生知道和记住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也不是让他们仅仅学会重复老师或课本对历史的叙述,而是要“古为今用”,逐步学会怎样对认识历史,如何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通过学习了解进行分析和评判,从而掌握认识历史和了解社会的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究的经验,使他们从中掌握智慧,顺应历史发展的方向和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进而学会生活,学会自我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所以,历史教学就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和认识现实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从历史知识的学习中继承优良传统,汲取精神营养,悟出某些规律性认识,这既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历史教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对那些自己已经意识到的并在实际生活起作用的知识最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链接”,让学生学到一种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步入社会、走向世界所必备的历史眼光、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把历史的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统一起来,努力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人文素养。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实现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呢?

一、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以古思今,学以致用。历史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吻合。这包括:按照学生的兴趣倾向,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按照学生的情感色彩,强化学生对历史活动的情感;按照学生的思维特点,发展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思维能力等等。中学生已处于心理上的转化时期,一方面,他们仍然对形象、生动、具体的东西十分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的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在渐进发展。他们的兴趣已不局限于事物的表象,开始对事物的本质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上述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比如,在讲授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针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结合当前的形势,对战争与和平的前景做一展望。经过引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大体上可以归纳出类似于这样结论:①只要帝国主义存在,世界战争的危险就依然存在;②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二、引导学生尝试从现代和历史两个视角去思考历史问题,在新旧观念的撞击中,深刻地记忆、理解历史。用现代观念去解答历史问题,明显与历史实际不尽相符。但这样可以既有利于巩固历史知识,又可以直接触及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这其中的差异正是我们培育的又一个兴趣点。比如,在讲授辛亥革命纲领之前,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让你参与制定革命纲领,它的内容应当是什么?请说明理由。由于这个问题满足了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探索、研究、发现问题的强烈愿望,学生们的思维被调动起来,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提出的内容与教材提供的内容相对照,思考产生差异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入手进行分析,得出民族资产阶级只能提出一个既有革命性、又具有明显妥协性的革命纲领的结论,进一步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为此后明确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打下基础。

三、积极引导学生把现实生活和时政热点与历史联系起来,探究根源,深入学习历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历史讲述着人类的过去,它反映的是由远及近、循序渐进的客观事实。因此,过去性成为了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历史所具有的不可逆性,使它不能再现,也不会重复。教师如果只注重知识点的讲授,就事论事,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因为那些历史离他们毕竟太远了。然而,历史又是过去与现在永不休止的对话。历史学是过去和现在有着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是人们了解自己的社会、理解社会变化与延续的唯一途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它们的形成不是瞬间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比如将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可以从今天的“一带一路”引入,说明这两者之间的传承和发展。再比如同样一件事,今天的人们是怎么做的,用什么工具,而古代的人们又是怎么做的,用什么工具。例如如印刷工具和方式的古今不同,书本的古今变化,耕作工具的变化等等,多用一些当代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内容去引入课本中相关知识,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是学生容易看清发展演变的轨迹,也使学生认识到祖先的聪明才智和留给后世的丰厚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因此,历史教学中,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习惯,提高学生用发展观点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能力,更好地解决现在以及将来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是培养一个合格中学生的要求,也是学生健全知识结构的需要。

 四、引导学生用类似的方法去联想和概括当代与过去类似的历史史实,从而更好的理解历史,认识现实。比如,在谈到当今世界形势的变化时,政治家们已经概括为这样的共识: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是“一超多强”,正在向多极化发展。由此,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会议又奠定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由于学生已经从当代政治家的分析概括中理解并初步接受了“政治格局”这一概念,所以,在分析概括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引发了。学生们就会从不同于教材叙述的角度去认识把握历史,在已经熟悉的“政治格局”所蕴含的思维特征的暗示下,独立自觉地将当代政治家观察、分析现今世界形势的思维方式迁移到对这段历史的分析概括上,完成真正理解的学习过程。

五、教育学生利用历史的继承性规律寻找古今结合点。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等史实的历史延续上去认识历史,把握现实,强化学生古为今用的学习意识,使历史教学更好地为国情教育服务。比如,在讲到西藏的史实时,针对国外的一些反华势力支持达赖搞西藏独立的情况,我设计的问题是:1996年6月,国务院派代表去西藏主持掣签仪式,认定第十一世班禅。请说出这一做法的历史依据。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通过探究和讨论,学生对西藏的历史与现实有了更清醒、正确的认识。又如,在讲到宋、元、明三代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时,为了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我们可以把我国一位历史学家的话作为命题:“中国文明曾经影响了全世界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历史上曾有开放的时代,中国人敞开博大的胸怀,拥抱了来自印度、阿拉伯,甚至地中海沿岸的文明,洗礼了自己,包容了世界,丰富了人类的文明。”然后,让学生用史实证明这一论断的正确性。这位史学家精辟而深情的概括,把学生带入了激动自豪的氛围之中,而学生又在寻找史证的思维活动中,领悟到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

历史, 是一门使人明智的学问, 要使学生做到真正的“通古贯今”,学以致用,需要我们在历史教学中特别重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历史的探究中感悟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作为历史教师,也必将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世浩. 历史教学要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J]. 魅力中国, 2010(8):153.

2.褚金兰.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3):35-36.

论文作者: 温全禄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历史教学要重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论文_ 温全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