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品管圈提高ICU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论文_邓茵茵,汤利

邓茵茵 汤利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362000)

【摘要】目的 探讨有效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方法。方法 应用品管圈,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进。结果 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率,医护人员工作前后洗手率和正确率均明显提高。结论 应用品管圈能有效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关键词】手卫生 品管圈 医院感染 医务人员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384-02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尤其是预防经手传播疾病的最重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球发起的“手卫生促进活动”,旨在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通过院内洗手可以减少30%的医院感染[1]。卫生部于2009年4月颁布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但目前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仍然偏低,多数在50%以下[2]。品管圈(quality circles,QCC)全称品质管理圈,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以全员参与的形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12月,在我院ICU工作的医护人员共20名,其中护士 12名,医生8名,年龄21~41岁,工作年限1~5年 5名,5~10年2名,>10年4名。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圈成员共9名,选出圈长 1名 (由ICU护士长担任),内部辅导员1名(由ICU副主任担任),并有院感科专职人员担任外部辅导员。由圈员们用头脑风暴[4]提出了10个圈名,最后用投票的方法选定了“爱心圈”为圈名,选题理由: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是降低医院感染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手段和措施,是患者安全的保障[5]。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4]提出了需要改善的问题,选出了本次活动主题是“提高ICU医护人员工作前后洗手率及正确率”。品管圈活动实施日期为2012年5—12月。

1.2.2 圈选要因 圈员们用头脑风暴和经验法圈选出影响ICU医护人员工作前后洗手依从性的要因:洗手目的不明确、认为没有接触脏东西、觉得手不脏、认为自己受到了保护、对手套作用过分依赖、洗手作用宣教不够、温馨提示不够醒目、监督机制不够、无奖惩机制共9个要因。

1.2.3 对策及实施 根据圈选出来的要因制订对策并实施。

1.2.3.1 定期进行手部细菌培养 用细菌培养的方法来证明接触结果,证明自己是否受到保护,证明手是脏还是不脏,公示细菌培养结果。

1.2.3.2 建立洗手提醒机制 进行形式多样的提示方式、方法,在显眼处张贴健康、活泼的洗手流程图和有代表意义的温馨提示卡并定时更新;同事之问互相提醒。

1.2.3.3 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和洗手意识教育逢周一晨会后利用20min来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学习规范的六步洗手法,并进行考核,人人过关;邀请医院院感科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

1.2.3.4 建立洗手监督与奖惩机制 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不定期进行检查、考核,根据考核成绩评选每月洗手之星进行奖励,末位者负责该月的洗手操作培训;同事之间互相监督。

1.2.4 评估方法 参照《医护人员卫生规范》和《WHO医疗机构手卫生指南》标准,以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和快速消毒液洗手法作为手卫生评估工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

2 结果

2.1 ICU医护人员对洗手认知测评分品管圈后比品管圈前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洗手正确性测定合格率品管圈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品管圈前后ICU医护人员手卫生认知率比较 人(%)

3 讨论

手卫生是预防院感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手卫生能极大地减少院感并降低感染的危险性[6]。手卫生知识的缺乏,洗手设施的不完善和人力资源的不足是造成手卫生依从性不够的重要原因。本资料显示,实施品管圈管理理论和方法,对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有所提高。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医生,说明护士的无菌操作观念较强,可能与护理部重视对护士的监管和培训有关[7]。

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工作繁忙是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重要因素,医院管理者应在现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配置,减轻医生的工作量。②完善手卫生设施。尽可能增加洗手池数量,将洗手示意图贴至每个洗手池上方,将肥皂改为按压式洗手液,重点部门应全部使用感应式龙头,干手方法采用

一次性纸巾。一次性纸巾性价比优于消毒小毛巾,能有效避免污染环节。治疗车、病历查房车、护理车等均应配置速干手消毒液。③强化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业务学习或者手卫生活动周,演示六步洗手法的步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执行手卫生的自觉性;将手卫生知识纳入新上岗人员培训内容。④制定有效的监督制度并加强考核,严格执行奖惩制度。

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有效控制院感的最简便、最经济的方法之一。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全院职工的共同参与。我院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仍需全院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车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当代护士,2012,(11):12—13.

[2] 李六亿.我国手卫生的现状、问题与改进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8,8(1):17—19.

[3] 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等.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45—1946.

[4] 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2.

[5] 王冬球.影响医务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因素及对策.中国当代医药,2011,18(5):156—157.

[6] 杨晓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48一l849.

[7] 刘薇,李禄俊,刘霞等.某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3(2):150—151.

论文作者:邓茵茵,汤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3

标签:;  ;  ;  ;  ;  ;  ;  ;  

应用品管圈提高ICU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论文_邓茵茵,汤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