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表现点滴论文_李仁秋

源于生活,表现点滴论文_李仁秋

——日记画的表现与探究

李仁秋 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曹村小学325208

摘要 日记画不追求第一,追求的是大胆地表现、随意地画,画自己眼前的东西,画自己身边的东西,以及内心的世界,将它们表现在画纸上。

关键词 日记画 表现 教学

一、源起

参加工作后,分配到是一所农村学校,当进入美术课堂,发现孩子们的作业是极其的相似。相似之处在于我少儿时期的时期的绘画样式还同时停留在他们的脑海里,作业的“统一”样式让我害怕。同时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早期受简笔画图示教学的影响。为了打破这种“统一”的样式,着手在平常的教学中试着突破,但课堂教学往往是不够,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最好也能得到落实,于是开始布置日记画样式的作业,来表现学生自己的所见,琐事,所想。

日记画表现的是孩子发于内心的简单,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去表现作品,不要求他们有高深的绘画技巧,也不要求他们用严谨的文字,只需要他们拥有一份热爱生活、发现生活并且去表达生活的态度。它不追求第一,追求的是大胆地表现、随意地画,画自己眼前的东西,画自己身边的东西,以及内心的世界,将它们表现在画纸上。

二、实践与分析

为了凸显日记画的灵活性,所选用的材料也是他们触手可及的白纸和勾线笔等常见材料,大多日记画是以线描作业的方式呈现的。在以线描为样本的日记画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同时也结合平时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根据学生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前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

在课程安排的前期阶段由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尝试先以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主题入手,让学生就用简单的线条和面来表现作品。学生对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往往有深刻的记忆,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在这些熟悉的描绘对象中先让学生去寻找这些事物的独特之处,寻找这些事物的线、面,还要培养孩子们正确的观察方法,整体的观察所要描绘的全部事物,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随着学生画面表现力也逐渐地有生命力,孩子们进入了日记画学习的中期阶段。日记画的魅力在于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在作品中体现出来。此阶段在教学中、课外练习的作业中要引导学生尽量的多用线和面对事物进行独特的刻画,如物体的比例大小、外部特征、结构变化等进行仔细的观察之后再描绘,多让孩子去写生。学生的日记画表现的个性在这个阶段也会逐渐凸显,有的学生更加注重观察,表现他所观察到的细节,那么作业呈现的也是细腻的;有的学生性格是张扬的,他的作品更多的是随性、不收拘束;有的学生会尝试各种各样的绘画表达方式。

日记画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如何把所看所闻所想利用自己的画笔更好的表现画面,使日记画变成作品或运用到平时的绘画创作中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日记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表现能力,在画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体验,发展自我的艺术个性,提升学生的一定的美术表达技能,并且将日记画的学有所称运用到其他学科当中,比如语文的给作文配图、科学的科学记录本,使之更富多样性,也让日记画发挥更大的用处。

三、思意

有时觉得规范的纸张格式也会束缚着学生的创作,那何不让他们更加畅快,想画多少画多少,想怎样画就怎样画,甚至有时语言在美术作品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于是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本子,像日记一样,想画了就顺手拿出来画一画,这样作品也是更多样。如一个孩子的“我的……”系列作品,从开始到后来,在他的作品中发现了原先还显得局促的线条开始放松,画面更加有活力,同时在短短的几张作业中,画面的整体布局也有着显著的提高,看似越来越随意的画面其实透露着更自由、更随性地画画。日记画就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在不段的绘画中掌握更多的乐趣,从拿起画笔打破原先的固有的绘画“模式”到将绘画和生活相结合,运用到更多更广的地方,这就是日记画作业的目的。

纵观学生的日记画的学习过程,以及对作业额的反馈,经思考总结,日记画有着不少有点:

1、培养独具个性的自我表达能力

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会发现即使是临摹同一张作品,不同的作业也会存在个性上的差异,部分学生的作业往往更加注重细节,作业表现出来也更加的细致;还有的学生作业会显得更奇思妙想,作业相对也会比较随意,这是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个性使然。那么日记画作为平时随性地、自由地表现的作业,就能更多的凸显学生的多样性,显示更加多彩的学生,使他们自我表达能力更具个性。

2、丰富感知能力,提高观察力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大部分学生在美术作业中所描绘的形象主要来源于生活中或者直觉中的的形象,要让学生更好的表达作品,必须善于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日常生活中学习中的事物。他们对每天发生的丰富多彩的事情或者所看到的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感受,比如他们玩的游戏,新奇的事物,奇特的联想等,他们都可以用日记画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即丰富了孩子们的感知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力。

3、发散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曾说过:“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可见想象能力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是通过文字和图片去了解和感知周围生活的环境和对世界的认知,很多时候通过文字和图片去感知时会灵机一闪,出现许多奇奇特特的想法,那么材料简单,绘画随性的日记画的优势就凸显而出。小小的灵感日积月累,利用日记画将它们记录下来,是对生活的积累、对丰富灵感的积。

除了以上,提升美学修养也是日记画学习的收获。

四、结论

日记画作为学生打发剩余教学时间的工具,虽说是一项补充小练习,但在孩子的眼里发现了属于他们的绘画乐趣。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还可以快速的完成,有的甚至在短短的五分钟里能完成两张作品。他们的作品有时感性,有时理性,有时张扬,有时内敛,一张张快速完成的作业似乎更有专属于它自己的独特魅力。

日记画是一幅综合艺术作品,有黑白线描画的灵动,有漫画的简洁明了,又有文学艺术的韵味。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尝试表现多样的物体,不断地让学生通过日记画来表达自己、展现自己。

论文作者:李仁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  ;  ;  ;  ;  ;  ;  ;  

源于生活,表现点滴论文_李仁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