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欣赏的初步教学初探_音乐论文

高一音乐欣赏起始教学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一论文,音乐欣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校是省重点中学,学生来源于全县三十几个乡镇中学,尽管他们文化成绩都很优秀,但所受音乐教育程度不同,参与音乐活动的经历不同,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

面对这样的学生,如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各种顾虑;如何开启他们感知音乐这扇大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对待音乐欣赏是我们起始教学的首要任务和指导思想。成功的起始教学不仅对我们的欣赏课,而且对他们将来的音乐活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实施起始教育应自始至终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讲解力求浅显明了;遵循从感性入手的原则,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尽可能避免烦琐的理论说教。

一、从音乐的特征入手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也就是说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在教学中应重点抓住音乐是声音、情感的艺术来展开讨论。

(1)分辨音乐的物理属性

在音乐世界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声音接触广泛。先让学生们听一组自然世界的声音,让学生们感知这些声音有高低、强弱、缓急、明暗、长短之区别。

(2)自然界的声音对人们情感的影响

a.一组鸟鸣:清新、愉快,似乎呼吸到了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尽管你坐在教室里;

b.秋雨轻轻地打在玻璃窗上,那均匀的声响随着秋风而微弱起伏;

c.浴室的水龙头没有拧紧,正在叮叮咚咚地滴水。

这一切声响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故事,但却唤起我们各种各样的情绪:不安、兴奋、愉快、惆怅、欢乐……

(3)声音的艺术

通过以上教学的铺垫后再由浅入深引入正题之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先听一组音型或音乐片断:

a.教师在琴上弹奏一组音型;

b.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片断;

c.瞿维的《花鼓》开头片断;

d.储望华改编的《解放区的天》片断。

听后逐个讨论,最后总结:刚才我们听到有流水声、鸟鸣声、鼓声、锣声等,这些声音与自然界的声音不一样,它是自然界音响的升华,即艺术化、美化了的音响。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表现出来的,任何音乐美都蕴藏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之中。

(4)情感的艺术

自然界的音响能对人们的情绪产生作用,更何况艺术化的音响了,只不过前者无骚扰你的企图,而后者却沉淀着作曲家的用意。因此,在欣赏音乐时,我们要做的事只是辨明那音响在我们内心所激起的涟漪是什么意义而已。如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从情、意、理、形等各个领域领略作品的美。

结合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安排欣赏以下音乐作品:

a.管弦乐曲中的《小河淌水》;

b.柴可夫斯基《悲怆》第一乐章副部主题过渡到展开部片断;

前者能使人们情感产生起伏很大的波澜,后者一声惊雷打破美好的回忆,现实如此动荡不安,令人焦虑。

c.《解放军进行曲》——威武、雄壮;

d.《祖国颂》——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e.《江河水》——凄楚、哀怨、悲戚;

f.《喜洋洋》——洋溢着喜悦之情。

通过聆听这些音乐作品,体验其音乐情感,引导学生认识:“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这一核心内容,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感悟到音乐的情感魅力,体验自己听懂音乐的乐趣,并在音乐中激动,从而唤起他们学习音乐的激情。

二、从音乐的表现要素入手

要想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必须使学生掌握开启进入音乐殿堂的钥匙——音乐的表现要素,必须引导学生在感受表现要素上狠下工夫,还必须引导学生在体验、理解、评价音乐的表现要素的艺术魅力上狠下工夫。

谈话引入课题:作曲家创作乐曲也像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欣赏音乐也必须先了解音乐语言是如何表现音乐作品的?它有许多表现要素: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区、音色、和声、织体、调式(性)、曲式等。

1、各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1)旋律、节奏、节拍

为了讲清旋律、节奏、节拍这三个要素,我选择了歌剧《白毛女》中“扎红头绳”杨白老与喜儿的对唱。

讲解:我们演唱的曲调又叫旋律,将旋律去掉高音因素就成了此旋律的节奏,“2/4”是拍号,也就是告诉我们这是二拍子的歌曲,它的节拍规律是强弱……

附图

附图

(2)速度、音区、音色、力度

根据以上这两个特定的音乐形象,让同学们在演唱(奏)这段对唱时在速度、音区、音色、力度上进行处理。学生通过自己参与,了解了这几个要素在音乐表现上的作用,学生的兴趣也非常浓厚。处理结果:喜儿的唱段用女高音或小提琴、长笛等在高音区用中强的力度、稍快的速度演唱(奏);而“杨白老”的唱段用男中音或中提琴、圆号等在中(低)音区用中强的力度、中速演唱(奏)。

(3)和声

把喜儿的唱段加上钢琴伴奏,音响丰满,音乐形象更加鲜明。这是什么表现要素在起作用?由此引出了“和声”这一要素再通过实例说明和声有明暗区别、有疏密浓淡厚薄之分、有稳定与不稳定、协和和不协和的区别等,使学生初步了解和声在音乐中的作用。

(4)织体、调式(性)

织体的讲解通过实例《长江之歌》来说明,此主题变奏时为主调音乐,而轮唱的《长江之歌》即是复调音乐。然后听辨二部轮唱《长江之歌》及《牧童短笛》第一段,认识模仿复调与对比复调。

欣赏著名轮唱曲《保卫黄河》,讨论:

a.复调在此起什么作用?(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伏的作用)

b.三部轮唱后的间奏给你是怎么的感受?

此处音乐有豁然开朗、耳目一新、增强气势、推向高潮之感,这是由于此处移调了,是调式调性这一要素起作用。(让学生初步认识调式调性)

2、音乐语言的各种表现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千变万化的表现力,如果旋律不变,其他要素发生变化,其塑造的音乐形象也或多或少发生变化。通过举例、讨论,进一步理解各表现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在起始教学阶段中,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我对起始教学效果作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兴趣。其中有近一半的同学有浓厚的兴趣,并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由此可见,起始教学不仅激起了学生们感知音乐的兴趣。扫除了欣赏音乐的心理障碍,也为以后的音乐欣赏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  ;  ;  ;  ;  

高一音乐欣赏的初步教学初探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