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芬芳沁校园论文_李丽伟

梨园芬芳沁校园论文_李丽伟

鹤壁市湘江小学 李丽伟

【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他们对欣赏戏曲艺术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与心智,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与民族精神。

【关键词】豫剧 方法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他们对欣赏戏曲艺术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与心智,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与民族精神。而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戏曲内容是不太好教的,传统戏曲离学生生活太远,如何进行戏曲教学,使我们学生认识戏曲,了解戏曲,喜欢戏曲,使我们中国优秀的戏曲音乐发扬光大,这是需要音乐教师所思考和努力的问题。音乐老师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和研究,寻求好的方法和措施。在教学实践中,我选择了豫剧作为戏曲教学尝试的剧种,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也有很多感悟和心得,愿意和同行一起探讨,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豫剧是我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的第一大剧种。豫剧以其丰富的艺术手段、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呈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味和美学特征,其曲调铿锵有力,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强大的情感力度;唱词质朴通俗、本色自然,更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行腔酣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豫剧还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种。

在音乐课堂上我注意培养学生对豫剧的兴趣,让兴趣引领学生走进豫剧。兴趣是引领学生的一把钥匙、一盏明灯、一枚指南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四十分钟内努力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兴趣定会事半功倍。在豫剧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效果良好。

1、请进来,走出去。

国家大力倡导弘扬民族文化,让戏曲艺术走进校园,为了能让梨园文化根植校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聘请我市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贾玉莲老师来学校落实戏曲进校园的工作。

如今贾老师上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贾老师为了能够让孩子们了解豫剧、喜欢豫剧,亲自走进音乐课堂教唱表演。学生们在豫剧唱腔中品味豫剧的魅力,在表演动作的学习上更是有模有样。贾老师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常香玉大师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孩子们的学习情绪高涨,贾老师用质朴的语言一直喊好,夸奖学生们的课堂表现积极,学的认真。在学生的唱腔和动作中能够看出,孩子们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豫剧,每一节课结束孩子们都跟追赶大腕儿明星一样,追在贾老师身后不停的问老师你下次什么时候还再来上课。不仅是一个班的孩子是这样的表现,乃至全校只要贾老师上过课的班,孩子们下了后都是这样一种情形,贾老师也很欣慰的笑着说,我们的豫剧真的是后继有人了。

为了把戏曲进校园工作做的更扎实,我们不仅让豫剧走进课堂,还为热爱戏曲表演的学生创造平台开设了——戏曲社团,在贾老师的协助下,戏曲社团编排的《戏比天大》更是好评不断,戏曲社团不仅可以弘扬民族文化,还让热爱戏曲的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丰富了学生的舞台表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酷爱豫剧艺术的学生精心培养,在老师们的努力下,我们戏曲社团还培养出来一位《梨园春》小擂主,他那包公的形象给评委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在学校也有一堆戏曲小粉丝。我们戏曲社团的节目还多次在市里的大型活动中进行展演,更是得到了全市人民的认可,我们的小擂主更是被赞不绝口。

豫剧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危机,面对危机我们应该正面出击,想办法解决,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大胆的请进来,走出去。

2、由浅入深,步步为赢

俗话说的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贾老师的影响下,我试着在音乐课堂上加入豫剧知识的学习,为此自己精心设计了一节豫剧教唱课《谁料想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这一段唱腔是豫剧马派大师马金凤老师的经典唱段,让学生在唱腔中感悟马派的韵味,在大师的影像资料中观看大师的精彩表演,一睹大师的风采;从大师的艺术人生中解读德艺双馨的含义。

豫剧有六大名旦,每一位又各成一派简称;常、陈、翠、马、闫、桑。每一派系的风格迥异可以称得上百花齐放,在众多的派系中我选择了马派开唱原因如下:首先,《谁料想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这一唱段简单易学,可以树立学生在学唱上的自信心;其次,这一唱腔的节奏规整,学生学会后可以很容易的合上伴奏,为接下来的表演唱打下基础;最后,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为这一段唱腔设计一些简单的表演动作辅助演唱,在表演过程中让学生去体会一代巾帼英雄——穆桂英的将帅风范。让学生刚好的去表演。最后让学生了解马派,了解马金凤大师的艺术人生。这节课的效果也非常理想,因为这一段唱腔简单易学,朗朗上口。

为了能够让豫剧艺术在校园代代相传,我们要从最简单的做起,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赢。

3、重温经典、戏品人生。

为了能够让豫剧之花,花开校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表演和演唱,更要拓宽学生的戏曲视野,感受经典寻找学生们的情感共鸣。

近几年,我省创作出很多优秀的豫剧作品,如《程婴救孤》、《风雨故园》、《任长霞》、《香魂女》、《常香玉》等,这些优秀作品均在不同的比赛中获得国家级的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众多殊荣。我们不仅要有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更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这些文化遗产,所以我在平时的课堂中,引入了赏析名作工作。我让学生们赏析的第一部豫剧是大型古装剧《清风亭》,我花费了三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欣赏完这一部优秀作品,并要求学生写出观后感。如今和孩子们一起欣赏《清风亭》的情景好像昨天一样,我可以清晰的回忆起来,学生们观看清风亭最后一场的场面,看到张继宝昧着良心不认自己养父母,逼死养母时,学生们义愤填膺的喊出猪狗不如,不知恩图报会遭天打雷劈的。从学生的观后感中还可以看到学生们对张继宝的憎恶和对张家老夫妇的怜悯。从观后感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豫剧在校园植根的希望,学生们看到动情时的潸然泪下更加证明了我的这一大胆的举措是正确的。

从这一部作品中学生们悟出了一些道理,知道了人要向善,要懂得知恩图报,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戏曲艺术的生命力之所以顽强,是因为它还肩负着教化人类的使命,我们都知道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看看每个人会把自己的一生编排成怎样的一出戏。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审美能力的人,音乐课戏曲教育要让我们的学生懂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使他们懂得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去珍惜、保护和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遗产,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创造、进步!

论文作者:李丽伟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  ;  ;  ;  ;  ;  ;  ;  

梨园芬芳沁校园论文_李丽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