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效果评价论文_于建敏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评价及分析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相关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本文实验资料为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本院纳入治疗的2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对24例患者开展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并予以对应护理措施,统计24例的临床效果。结果:24例患者的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3.25±0.14)d,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痊愈率为100.00%。结论: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实行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及对应护理干预呈现良好效果。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护理

房间隔缺损是临床心脏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选取合适方式予以房间隔缺损患者对应治疗十分关键[1]。本文分析的资料为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本院纳入治疗的2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研究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相关护理措施及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文实验研究的资料是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本院纳入治疗的2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女性17例,男性7例,年龄最低20岁,最高58岁,(25.36±2.59)岁是其年龄平均值。房间隔缺损患者与家属都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得到医学伦理会相关批准和允许。24例患者的房间隔缺损相关直经是0.8cm到4.5cm,予以分型后,中央型患者有12例,上腔型患者有5例,下隙型患者有5例,混合型患者有2例。24例患者都通过心电图检查、X线检查以及心脏彩超检查得以确诊存在房间隔缺损。

1.2 方法

予以2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气管插管之下的全麻处置,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房间隔缺损相关封堵器,使患者持以平卧位姿势,于其前胸的第四肋间的胸骨旁行2厘米到3厘米长的切口,将患者心包外相关脂肪组织切开,于心包上面预置2个支持线,予以1mg/kg肝素化并将其心包切开,在距离房室沟下面l厘米部位预置2个支持线,予以患者缝两层荷包,将患者的右心房切开,将输送器置入,于超声的指导之下将前伞打开,之后将后伞打开,进行反复的推拉,保证牢固后将输送器取出,对患者右心房的切口实施结扎处置,予以冲洗之后进行关胸处理。并予以2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对应护理干预。

1.3 指标观察

观察和分析2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房间隔缺损患者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1.0版本)检验,房间隔缺损患者的计数资料表示为例数(n)或率(%)的形式并予以开展卡方检验,房间隔缺损患者的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并予以开展t检验,P<0.05,出现数据检测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术后三小时之内均将气管插管拔掉,在术中和术后都没有行输血治疗。2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是2天到6天,平均术后住院天数是(3.25±0.14)d,对患者开展彩超复查彩超,不存在残余分流现象,不存在心包压塞现象,其封堵器部位良好。术后2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都得以恢复良好,其心脏杂音得以消除。2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得以增大的右心房和右心室均逐渐减小或恢复正常。2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中无一例出现死亡,均得以痊愈后出院。

3. 讨论

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从导管介入封堵方法移植产生的一种新技术,不需要开展体外循环,相关操作比较简便,对患者的损害比较小,应用的安全性更高[2-3]。本文相关结果体现,2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平均术后住院天数是(3.25±0.14)d,2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良好,2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痊愈率是100.00%。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开展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第一,术前护理干预

(1)予以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详细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手术治疗的目的、手术实行方式,并讲解成功治愈的案例,加强和患者之间的交谈,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及对应手术治疗的知晓情况,有效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情。

(2)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协助患者将相关常规指标检查完成,告知患者超声心动图相关检查的要求、注意项目等。

第二,术后护理干预

(1)予以患者心电监护干预:对患者开展持续的心电监护12小时到24小时,将患者的心率控制于90次/分到100次/分,对患者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现象与否、发生房性早搏与否等状况进行严密关注。

(2)积极预防伞移位或脱落:使患者术后24小时之内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在进行体位变换的时候保证动作比较轻缓[4-5]。告诉患者正确而有效的咳嗽方式,防止患者出现比较剧烈的咳嗽,避免患者打喷嚏的时候不可以用力太猛等,避免闭合伞发生移位现象或是脱落现象。对患者的体温改变进行严密监测,积极预防感染。

(3)积极预防血栓形成:术后对患者的神志状况、意识情况、瞳孔改变、足背动脉相关搏动状况、下肢的皮肤温度及颜色改变进行严密关注,开展抗凝治疗的时间段内注意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检查,预防患者发生血栓现象。

综上所述,对房间隔缺损患者予以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和对应护理干预展示良好效果,存在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任杰平,陆燕弟,刘翠花等.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的手术配合[J].全科护理,2015(10):925-926.

[2] 胡林婕,于春霞,左红梅等.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及室间隔封堵术的手术配合[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5,1(4):74-76.

[3] 王丽.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手术护理配合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5):210-211.

[4] 马娟娟.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方式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44-145.

[5] 潘榴榴,郑小燕.食管超声引导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围术期护理[J].安徽医学,2015(10):1292-1293,1294.

论文作者:于建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  ;  ;  ;  ;  ;  ;  ;  

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效果评价论文_于建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