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黄帝内经》对中医治疗肥胖的指导与探讨论文_杨童1,高天舒2(通讯作者)

浅论《黄帝内经》对中医治疗肥胖的指导与探讨论文_杨童1,高天舒2(通讯作者)

(1 辽宁中医药大学;2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

摘要:祖国医学对肥胖的认识始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 对此也有论述,多散见于临床各病案中。结合《内经》及现代医学对肥胖的认识,本文从肥胖的分类、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对肥胖的中医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关键词:肥胖;黄帝内经;肥胖的分类;病因病机;学术探讨

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并认为是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多种癌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和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培养基。过度的肥胖不但有损机体健康,还会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肥胖除了所带来的危害身心健康的问题,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社会负担的加重也是同样沉重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饮食方式等方面的改变,肥胖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长。[1]但是关于肥胖的治疗现在却似乎进入百家争鸣,各执其说的状态。现代医学多推崇以手术结合药物治疗为主,配合心理学及行为学的干预,辅助选择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进行治疗,但由于患者自身依从性、治疗效果等各方面的原因,减重效果常不如人意。所以如何防治肥胖逐渐成为当下研究热门。[2-3]祖国医学对肥胖的认识始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内经》认为肥胖的起病多与饮食、脏腑功能及体质相关;肥胖的分型主要以“脂人”、“膏人”、“肉人”等3型为主;肥胖的病机与气血、痰浊及瘀血等有关;肥人易患中风,用药以厚为宜、针刺宜深宜久;并且初步指出肥人的心理特点。上述认识体现出中医防治肥胖病具有明显特色和疗效优势。[4]本文试图就《内经》对肥胖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对肥胖的新研究作以下探讨:

1.肥胖的分类

所谓“肤革充盈,人之肥也。”(出自《礼记》);“肥,多肉也。”汉代许慎之《说文解字》),《内经》按体型将人分为肥壮人、瘦人、肥瘦适中、壮士和婴儿5种,并且将肥胖分为脂人、膏人、肉人3种类型。《灵枢?卫气失常》:“黄帝日:何以度知其肥瘦?伯高日:人有脂有膏有肉。黄帝日:别此奈何?伯高日:肉腘坚、皮满者,肥。肉腘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重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它是中医肥胖病学的最早分型,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4-5]现代医学分型与《内经》分型之间的联系:①脂人:“脂者紧而满”“肉坚皮满”,即阴阳平衡,气血充足,有丰腴之美。属现代医学中“代谢正常性肥胖”,也称之为白胖子、健康的胖子,多见于女性,此类患者的超重和轻度肥胖不必过度干预,严重的白胖子,为防止继发性损害,建议干预治疗。②膏人:具有皮肉分离多松弛,气血两虚便稀溏,纵腹垂腴,皮缓等特点,属现代医学中“低代谢性肥胖”,也称之为黄胖子,多见于老年人和激素分泌不足者。临床治疗以提高兴奋性,适当进行激素替代治疗为主,而严格控制饮食、过度运动有时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③肉人:“始于先天禀赋,属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小肩,大腹”,具有皮肉不相离、肥大而壮实、气血足、多痰湿气滞等特点,属现代医学中的“炎症代谢性肥胖”,也成为黑胖子,即伴有炎症因子升高的肥胖,典型代表为伴有高胰岛素血症的黑棘皮病患者,也常见于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治疗以清热排毒化淤,降低胰岛素水平,改善炎症状态为主。此外,结合古代对肥胖的辨证分型,现代医学还将“高代谢性肥胖”(也称为红胖子)与中医的“肥人”“肥贵人”相联系,此类肥胖多见于多发生于青壮年,饮食生活不规律者,表现为皮肤红润,血供丰富,多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可见紫纹及蜘蛛痣,脂肪分布以内脏脂肪为主,临床表现为精力旺盛,多吃好斗,兴奋性高,激素水平常升高,治疗以降低神经兴奋性,降压,少食多动,改变生活方式为主。[6,8]

2 肥胖的病因病机

2.1 《内经》[9]中指出下列因素与肥胖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2.1.1 饮食

《素问?通评虚实论》:“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素问?异法方宜论》曰:“西方者??????其民华食而脂肥。”过食肥甘厚味,脾失运化,导致多余的膏脂蓄积体内而为痰湿,痰湿壅滞于组织和皮下,则易导致肥胖。饮食不节,是肥胖发生的重要病因。

2.1.2 脏腑功能

《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者也… …皮缓腹里大者大肠大而长… …肉腘坚大者胃厚。”金元四大家之李东垣《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指出:“脾胃俱旺,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提示不论肥胖者饮食或多或少,均可以见到脾实的现象。脏腑功能的强弱可影响肥胖的发生,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吸收过多,也能导致肥胖。[10]

2.1.3 体质

《内经》按体型将人分为肥壮人、壮士、肥瘦适中、瘦人、和婴儿五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将人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型,每一型中又分为五类,共二十五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土型之人与水型之人易得肥胖病,因为土型人属太阴湿土,阳气容易受损,容易患脾胃方面的疾病;水型人属少阴肾水,易伤肾阳,易患肾和膀胱的疾病;脾肾是水湿运化的主要脏腑,脾肾阳气虚弱,脾不能运化水湿,肾不能蒸腾津液,导致痰湿积聚,冲塞于经络分肉之间,发为肥胖。所以体质差异是肥胖发生的生理基础。

2.1.4 此外肥胖的病因与年老体弱、性格因素等有明确的关系。

2.2 《内经》认为肥胖主要与人的气血多少、痰浊以及瘀血有关,这些观点也得到后世医家的广泛认同:

2.2.1肥人多痰、多瘀

《灵枢?逆顺肥瘦》中记载:“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说明血行与津液代谢之间的密切联系,肥胖与瘀血具有相关性。元?朱丹溪《丹溪治法心要》中首次提出了“肥白人多痰湿”的观点,后世医家对此也多加以引证发挥。清?章虚谷在《医门棒喝》也指出:“如体丰色白,皮嫩肌松,脉大而散,??????水湿内停,痰湿易生。”提出肥胖并非正常丰腆之态,而是痰湿充胜所致。肥人多血瘀,《医学正传?妇人科上?月经》:“津液稠粘,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说明津血同源互生,痰湿与瘀血具有相关性,因此肥胖人具有“痰湿内盛,血浊为瘀”相夹杂的证候特点。

2.2.2 肥人多气血虚、阳虚

肥人多气血亏虚,《内经》认识到肥胖与人体的气血有一定关系,并指出肥胖但身体健康的人气血有余,而肥胖不够健康的人,则是由于血虚或气少所致,《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载:“其肥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灵素节注类编》?卷四?四诊合参总论曰:“形气相失者,形盛气少,外强中干也。”元?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说:“肥白之人,沉困怠惰是气虚。”明?虞传《医学正传?疮疡》也明确指出:“肥人大概是气虚挟痰。”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称:肥盛之人“实为肥盛气衰”。肥人多阳虚,清?章虚谷在《医门棒喝》中云:“如体丰色白,皮嫩肌松,??????此阴盛阳虚之质。”金子久《医林荟萃》也说:“体肥丰腴,肌肤柔白,阳虚禀质显然,??????湿痰偏多,无有不亏也。”综上,古代医家对肥胖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为虚实夹杂,病位主要为脾,波及肝、肾、肺、胃、大肠,病机不外乎痰湿、血瘀、气滞、气虚、血虚、阳虚,已经较为完整,大部分学术论点如“肥人多痰”等沿用至今。[3-5,7]

3 肥胖的治疗

《灵枢?卫气失常》提出了辨证施治原则:“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治无失常经”。故应先分型,再辨气血之多少、血气之清浊,后循证辨证,立法施治。

3.1脂人

脂人以皮肉脂膏中,脂膏相对多于皮肉,虽肥而腹不大,体格匀称,丰腴,肥美。《内经》认为,其“血清,气滑少”治疗方面,多抓住“血清气滑少”,以益气养血为主,用防己黄芪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

3.2膏人

《灵枢?卫气失常》:“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细理者,身热。… …热者,耐寒”。可见,膏人有肌肤强弱之辨,寒热之分。肌肤弱虚、偏寒者,肌肤疏而粗理,必畏风,身常寒;肌肤致密、偏热者,肌肤细密,阳气偏盛,不畏风寒,身乃常热。借鉴《内经》原意,后人以《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为主治疗膏人肥胖偏寒者;以防风通圣散为主治疗膏人肥胖偏热者。

3.3肉人

肉人皮肉与脂膏不多,皮肉不离,气血较多,《灵枢?逆顺肥瘦》中谓:“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 …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肉人“血黑以浊,气涩以迟”,以实证为主。股肉人的治疗应以泄浊血、行涩气、清泻攻下为宜。《灵枢?逆顺肥瘦》谓:“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针法宜以深刺。

3.4 此外,可结合阴阳二十五人中土型之人与水型之人易得肥胖病及肥胖的病因多与心理相关等特点,采用《内经》曾提出的“五音疗疾”的理论,运用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五音作用于五脏,从而改善健康状况。音乐对调整身心平衡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史记?乐书》中讲:“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和正心也”我国历史上音乐养生的代表人物嵇康在《琴赋》中说:“(音乐)诚可以感荡心志,而发泄幽情,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清代名医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讲:“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运用此类音乐疗法或者其它类似的心理疗法,可辅助治疗减肥,也可帮助调整肥胖患者的心理状态。[11]

4 小结

本文就在祖国医学对肥胖的认识这一基础上,与现代医学对肥胖的分型分类及治疗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归纳,望对广大临床工作者在认识肥胖这一疾病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J],营养学报,2004,26(1):1-2.

[2]刘晓倩,陶枫,陆灏,等.基于文本挖掘方法探索中医治疗肥胖病的用药规律[J].世界科学技术,2017,19(2):212-213.

[3]唐红珍,戴慎.《黄帝内经》对于肥胖认识浅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3):41-42.

[4]龚海洋,骆斌.浅谈《黄帝内经》对肥胖的认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3):149-150

[5]龚海洋,张惠敏,王睿林,等.古代医家对肥胖的认识[J].北京中医,2004,23(6):336-338.

[6]曲伸,陆灏.肥胖分类的重新思考与基于代谢的个体化诊断[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8):655-657.

[7]汪泓,秦黎虹,马文明.浅议中医诊治肥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8):111-112.

[8]刘长波,陈如.浅论《内经》肥胖三分法的临床意义[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7(2):129-132.

[9]任应秋.黄帝内经章句索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600.

[10]王姬.中医对肥胖认识研究的发展概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1):152-153.

[11]马越,刘明明,高思华.基于《黄帝内经》五音理论的中医音乐疗法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5):1294-1296.

论文作者:杨童1,高天舒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浅论《黄帝内经》对中医治疗肥胖的指导与探讨论文_杨童1,高天舒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