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小平同志投资理论指导下制定我国中长期投资战略_投资论文

在邓小平同志投资理论指导下制定我国中长期投资战略_投资论文

以邓小平同志投资理论为指导制订我国中长期投资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同志论文,理论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前我国改革与建设事业的思想理论武器,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与投资理论,是这一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发展与投资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目前学术界认识不完全一样,我认为,最基本点是“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光辉思想。这一光辉思想是贯穿整个建设理论的带有纲领性质的基础性观点。

2.中国经济正处在大发展的前期阶段,因此,中国的新一轮投资,也处在大发展的前期阶段。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要半个世纪的时间,要使经济能够持续地保持大发展的态势,中国就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高投资率,并要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因而,90年代,甚至下个世纪的前20年,高的投资率将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

3.对一个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不要保持高的投资率,能不能合理地保持高投资率,是一个非常现实、非常重要的中长期发展、中长期投资的战略选择问题。我认为,保持适当的高投资率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是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客观需要。问题在于如何合理地保持高投资率。

4.在我国保持高投资率的问题,在理论界和实际部门都存在有不同看法。在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的确多次吃过“高积累”的大亏,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比例失调,造成经济关系紧张,出现不断反复的周期性起落。但是,我总以为,问题不在于投资的需求上,而在于投资的取向上。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曾经发生过五次周期性起落,往往是由于前期的高投资,而后出现后期的大调整、大收缩的痛苦历史教训。而且,这种状况,几经周期往复,并有越演越烈之势。这样,在人们的头脑中,就自然地产生了“高投资危险”的印象。

5.按我的观点,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目前的投资水平不能算高。1994年按16000亿投资计算,12亿人口,人均投资仅为1300元。 国民收入在以较高速度增长中,积累部分如果保持在占国民收入的1/3 左右水平上,是可以做到积累与消费两兼顾的。从中国人的消费结构和收入水平提高的前景看,我国还有提高投资率的潜力和能力。中国人的高储蓄观念,是我国投资率可以保持较高水平的一个重要的国情特点。

6.投资中的问题关键是两个方面:

一是投资的结构投向不合理,宏观效益较差;二是投资的使用效益比较低,资金回报率低。

如果投资结构合理,宏观效益好,投资使用效益高,资金回报率高,“高投入”会带来“高产出”,“高产出”又会带来“高效益”,那么再高一点投资,也是好的,高投资必须会带来高收入。再多的投资也不会出现问题,只会加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如果是前述两种情况,那么我国经济发展对投资的经济承受能力就比较有限。本来资金在我国是一个稀缺资源,利用率低必然影响周转,使资金更为拮据。

7.鉴此,中国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投资战略的取向上,重点不是抑制“高投入”,而是主要是抓好“高效益”。要在投资结构优化,投资效益的提高上狠下功夫,走出一条效益型的高投资道路。如果我们在投资战略上,能够发生质的转变,将使中国经济出现一个大飞跃,并可以大大地提前实现我国分三步走的宏观发展战略目标。

8.我认为,中国中长期投资的战略取向,应当坚持贯彻“优化结构,力求效益”的原则。国家宏观控制上,主要抓投资结构的合理化,包括促进短线产业、稀缺产品、高新技术的发展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工程投资。作为过渡,在一定时期内,可以适当地调节投资增量、控制总体规模,但必须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高于经济增长率的投资增长率。

9.在投资体制与投资取向上:(1)应当继续坚持多元筹资方针, 但从中国国情看,重点是以银行储蓄存款为基础的间接投资的筹资方式为主,适当发展直接融资,合理利用外国资金和海外资金;(2 )深化投资机制改革,使出资者与受益者统一起来。投资主体应当既是出资者,又是受益者,责权利完全合一;(3 )把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界线打开,鼓励在已有项目基础上的深化投入,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国家投资要由行业统筹规划,杜绝领导批项目、批条子,减少盲目发展,乱布点状况。

标签:;  ;  ;  

在邓小平同志投资理论指导下制定我国中长期投资战略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