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谭林安

“小事”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谭林安

谭林安 湖北省巴东县茶店民族初级中学 444300

用什么办法让“问题学生”留得住,学得好呢?这是许多德育工作者可能思考的问题。借用两个小故事,也许能回答一些点滴。

担当“门神”

我所在的班里,云是插班生,是“下乡锻炼”来的。孤傲的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他有部分同龄人的心理生理特质:对身心快速发育变化比较敏感,连嘴上有根胡须就要对着镜子“斩草除根”。“害羞”伴随着云的课堂内外。

云的同床向我打了个“小报告”: 云好几个晚上都没有洗澡了,身上“香气扑鼻”,让人眩晕。这样下去,他是不愿再和云“同床共枕”了。我不得不和云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才晃然大悟:云不好意思和大家一起洗浴,怕出丑。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有些无措,想批评教育他吧,肯定会伤害他的自尊心,甚至会因为这点事情让他产生更浓心理阴影。那晚我把云带到我家洗了“第一澡”。

最终我琢磨出了一个法子。熄灯铃响后,我趁其他学生都就寝了把云叫出来,让云进集体浴室去洗浴,我在外面给他“望风把门”。云似乎也明白我的良苦用心,磨磨蹭蹭地走了进去,很久以后终于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连续几晚的把门后,我叫云的最要好的子东陪云洗浴,刚刚开始还不好意思,随后云主动给我讲,他可以跟同学们一起进去洗浴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想云不敢和大家一起洗浴,一是心理上的障碍,二是对这个洗浴环境不熟悉而产生了惧怕情绪,通过我担当“门神”,心结慢慢打开了,自然而然就接受了以前觉得很害羞的事情。在学生遇到这些生活障碍的时候,与其给他严肃的批评教育,还不如用行动暖心陪伴。

细心“垫背”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所带衣服不充裕。一小时的晨跑后,很多学生的衣服都汗湿了,不换衣服,容易感冒。于是,我班一直有个“传统”,就是每天早锻炼后,坚持给学生们几分钟用干毛巾“垫背”。这个工作由学生们自觉相互完成。我们班的鑫同学从不愿意别人帮他垫。因此,鑫经常感冒。他常备的不是干毛巾,而是感冒药。通过数星期的细心观察,还是没找到答案。鑫又一次感冒后,我走进病房进行了一次“深度探访”。原来鑫同学背上有一条很难看的足有一尺来长的伤疤,他不自信,更怕其他同学看见了笑话他。所以,不肯接受他人帮忙。后来每次晨跑完,我就会亲自带鑫到教室旁的小办公室里给他垫上干毛巾,同时给他念叨一些身残志坚、战胜自我的故事。渐渐地,鑫同学放下了心里的芥蒂,不再拒绝同学“美意”。 鑫同学以前调皮捣乱的性子也慢慢收起来了,少了城区学生的娇气,成绩也越来越好,班级组织活动也积极报名参加,性格也越来越开朗,变成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

这些小事,构成了我对班级德育及教师这个职业的严肃思考。一个不经意的细心举动,一句不期然的暖心话语或许就构成一个学生一生的底色。

细心、耐心、童心、爱心是一线教师工作中责任心的常态,把这种常态真真切切的咀嚼、消化、付出,一定会产生无限的温暖,一定会生发无法估量的魔力催促“问题学生”的新转变。

论文作者:谭林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  ;  ;  ;  ;  ;  ;  ;  

“小事”中的德育渗透论文_谭林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