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论文_杨燕

杨燕

(四川省达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四川 达县 635000)

【摘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按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康复教育、基础护理及其他相应护理。结果:早期康复护理患者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肢体功能;脑卒中;偏瘫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232-03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为脑血管意外,是指脑血管疾病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的患者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进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社会竞争的加剧,脑卒中的患病率已逐年增加,且患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脑卒中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性高的特点,故临床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防治[1-2]。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本院采用早期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干预,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至2014年9月本院住院治疗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时间为45d,其中男60例,女32例;年龄45~76岁,平均(58.5±8.4岁);所有入选患者在入院时行颅脑CT及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示第一次发病,在治疗前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肌力分类:1级肌力患者51例,2级肌力患者41例。患者生命指征平稳,排除伴有智力障碍的患者。其中观察组男34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59.4±6.3岁),1级肌力患者25例,2级肌力患者21例;对照组男36例,女10例,年龄50~72岁,平均(58.2±5.4岁),1级肌力患者26例,2级肌力患者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平均年龄以及肌力情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并经行颅脑CT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证实的首次发病的急性期患者,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无失语及严重智力障碍,并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护理内容: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康复教育、基础护理及其他相应护理。

1.3.1心理康复护理 患者得病初期精神打击很大、情绪低落、自卑感很强。易出现心烦、焦虑、急躁、易怒等负性情绪。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在患病后3个月内最快[4]。对这一时期的患者如不积极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其尽早摆脱这种状态而任其发展,则可使整个康复计划失败。因此,需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个体化、人性化地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护理[5],使其消除、减轻负性情绪,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让患者增强信心,同时还应与家属达成一致,使患者家属和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顺利完成康复训练计划。

1.3.2规范化的康复训练 根据偏瘫的不同阶段和瘫痪肢体的功能状况循序渐进的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在此过程中,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而发生休克和防止跌倒引起再损伤。内容包括:⑴良肢位的摆放;⑵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活动度由小到大,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度;⑶搭桥练习;⑷腕关节和踝关节的背伸牵张练习;⑸体位变化训练,床头抬高30°坐位,患者承受时间超过0.5h后,隔天再增加5°,直到能维持90°超过0.5h后开始训练床边健侧、患侧起坐练习;⑹床边平衡训练;⑺坐站转移训练;⑻站立平衡训练;⑼步行训练,训练时间保持每天1次,每次20~40min[6-7]。

1.3.3 ADL训练 主要训练患者移动能力,指导患者利用已有功能逐步引导,恢复遗失功能。该训练可在平时训练中穿插进行,强调个体化的训练计划。先评估患者的能力和潜能,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施行。指导患者进行手指的抓、握及精细功能的训练,指导患者训练穿脱衣服、进食、如厕、洗漱等,使患者逐渐达到生活自理或把生活依赖降到最低程度。此恢复时间长、故还应提升患者及家属的信心,不断鼓励患者及家属。

1.3.4康复教育 介绍脑卒中疾病的相关知识,耐心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肢体功能恢复的过程和康复计划及具体实施进程,让患者及家属明白康复的实质是学习锻炼的反复过程,是脑功能的重组与再建[8]。让患者能正常对待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训练。

1.3.5其他相应护理 主要包括患肢按摩,在初次按摩时力量应轻柔、和缓、有节律性,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应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以中等或轻度刺激即可,同时对于肌张力较高的患者,首先应使患者充分放松,可采用安抚性手法进行按摩;对于肌力偏低的患者,配合使用拿、捏、揉、推等手法,同时结合穴位点按来加强刺激。

1.3.6强化基础护理 患者多卧床时间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注意皮肤护理,鼓励指导患者多翻身、勤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发生压疮;注意做好口腔、会阴的清洁,防止继发感染。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1.4 疗效评定

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评定[9]:⑴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⑵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⑶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⑷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8%。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法:正常总分100分,>60分为良;40~60分为中,有功能障碍,部分依赖;<40分为差,依赖较明显或完全依赖。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资料以x-±s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0%,对照组为6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x-±s)

*

3.讨论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ADL。有研究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代偿和重组能力,但其功能的代偿一般不会自动发展,而有赖于康复期的学习和训练[10]。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可提高中枢神经的可塑性,较好地挖掘损伤组织和器官的修复潜能,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和代偿,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塑[11],从而达到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的目的。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指对恢复期患者尽早施行护理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机体功能,主要目的是改善肢体麻木障碍、活动障碍等症状,使机体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并降低脑梗死的复发概率[5,12]。脑卒中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经过正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后遗症,但临床中有人把康复看得过于简单,急于求成,常常会事倍功半,且会发生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13-14],故正确的临床早期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研究,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首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与护理十分重要,在心理治疗和干预中,帮助患者学会主动进行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消除恐惧和悲观,摆脱一切杂念,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有效的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其次施行早期规范化的康复护理,只要患者病情许可,尽早康复训练,让患者逐渐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再其次及早进行ADL训练,尽快可以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力所能及地进行一些家务、学习、娱乐及社会活动,让患者尽快对社会的适应;最后脑卒中患者及家属都存在显著增高的照料压力和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应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同时注意培养患者的自觉能力,从而尽可能地达到身心独立。

总之,通过本组资料表明,科学规范的早期康复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康复,更大程度地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在临床康复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尽早及时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远期康复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晓娟,侯亚红,赵岳.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6-8.

[2]陈丽,佘秋群,冯灵.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16-17.

[3]邹华群.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2):42-43.

[4]周菊珍,曾萍萍.集中式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9(2):108-109.

[5]王辉.脑卒中偏瘫122例早期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2,18(7):91-92.

[6]王法欣,宋爱君,邱松.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7-28.

[7]付娟,罗婷,张薇.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4):2999-3000.

[8]易俊珍.早期护理干预对于脑梗塞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24):121-122.

[9]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10]Bode RK,Heinemann AW,Semik P,et al.Relative importance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haracteristics on functional outcomes for persons with stroke[J]。Stroke, 2004,35(11):2537-2542.

[11]周红艳,张少茹,卢丹丹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74-1675.

[12]万耀凤,张惠英,何爱萍等.持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6):106-108.

[13]谭建兰,陈安华.社区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54-55.

[14]郁红.人文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6):2032-2033.

论文作者:杨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论文_杨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