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悠久的不朽纪念碑纪念十月革命80周年_十月革命论文

人类历史悠久的不朽纪念碑纪念十月革命80周年_十月革命论文

一座耸立于人类历史长河的不朽丰碑 纪念十月革命八十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座论文,丰碑论文,长河论文,十周年论文,人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月革命已经八十周年了。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第一次由理想变成现实的标志,是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丰碑。

在十月革命四周年时,列宁就说过:“这个伟大的日子离开我们愈远,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就愈明显,我们对自己工作的整个实际经验也就思考得愈深刻。” (《列宁选集》第3版第4卷第563页)今天,人们对十月革命意义和经验的思考,由于立场不同、观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特别是在十月革命故乡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大厦轰然倒塌之后,如何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更成为国际论坛的一个热点。

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苏联解体后,有人按照“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思维逻辑,否定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他们认为,十月革命是人为改变历史进程的行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历史偶然事件的巧合,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里涉及到偶然与必然的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在表面上看是偶然因素起作用的地方,实际上是受着一种内在的隐蔽的规律的支配,问题在于发现这些规律。在讨论十月革命及其引火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时,我们不能不为恩格斯的科学预见所叹服。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就预见到一场大规模世界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行将到来的不可避免性。恩格斯说:“对于普鲁士德意志来说,现在除了世界战争以外已经不可能有任何别的战争了。这会是一场具有空前规模和空前剧烈的世界战争。那时会有800万到1000 万的士兵彼此残杀,同时把整个欧洲都吃得干干净净,比任何时候的蝗虫群还要吃得厉害。三十年战争所造成的大破坏集中在三四年里重演出来并遍及整个大陆;到处是饥荒、瘟疫,军队和人民群众因极端困苦而普遍野蛮化;我们在商业、工业和信贷方面的人造机构陷于无法收拾的混乱状态,其结局是普遍的破产;旧的国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一齐崩溃,以致王冠成打地滚在街上而无人拾取;绝对无法预料,这一切将怎样了结,谁会成为斗争中的胜利者;只有一个结果是绝对没有疑问的,那就是普遍的衰竭和为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造成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01—402页)恩格斯这一大段对世界形势的分析几乎一字不差地变成了现实,仿佛历史舞台上的戏剧就是按照恩格斯的脚本排演的,只不过出场的士兵人数比恩格斯估计的还要多好几倍。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由此引起的十月革命乃是历史发展合乎规律的结果,而恩格斯正是事前就发现了这些规律。

关于革命的基本规律,列宁作了这样的概括:“只有‘下层’不愿照旧生活而‘上层’也不能照旧维持下去的时候,革命才能获得胜利。”(《列宁选集》第3版第4卷第193 页)十月革命正是在这两个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发生和取得胜利的。众所周知,十月革命的主客观条件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这是十月革命发生的经济前提;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社会矛盾空前激化,造成严重危机,这是十月革命的导火线;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和政治思想的成熟,产生了列宁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这是十月革命的主观条件;等等。这其中的哪一条能够说是历史的“偶然事件”或“偶然因素”呢?把十月革命说成是历史“偶然事件的巧合”,甚至说成是一次“阴谋政变”,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是历史的悲剧,还是历史的飞跃?

把十月革命说成是“历史悲剧”的观点来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这并不奇怪。但自苏联发生和平演变以来,在十月革命的故乡泛滥起否定十月革命的思潮,却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剧”。按照他们的观点,如果没有十月革命,俄国会沿着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繁荣,和美国、英国等国一起跨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行列。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断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前程,使俄国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这种观点丝毫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相当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阶段,但只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工业城市,广大的农村却还保存着农奴制残余,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使广大劳动人民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法国历史学家让·艾伦斯坦用数字说明了俄国的落后状态:“人口只有俄国四分之一的法国,其工业生产却是俄国的二倍半。美国工业生产的绝对数字是俄国的十四倍,而以人口平均计算,则是它的二十二倍。而且,这些数字只反映了数量上的情况,从质量上看,差别还要大。此外,俄国的工业化并未深刻改变这个辽阔的国家的农村结构。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和某些地区(圣彼得堡、莫斯科、顿巴斯、巴库、乌拉尔)的工业,在沙俄的巨大的乡村躯体上,好像是几块镶饰。”第一次世界大战更把俄国推到了崩溃的边缘。正是十月革命拯救了俄国,为俄国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十月革命二十年后,苏联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其工业产值超过了欧洲的每一个国家。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同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溃败,形成了鲜明对比。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时,苏联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前头,成功地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70年代初,苏联的工业产值达到美国的75%,国民收入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二。苏联所取得的成就,是东西两半球公正的不带偏见的人士公认的事实。至于后来苏联的剧变和解体,其根本原因是苏共自己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丢弃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的结果,是背离十月革命道路的结果。不管人们从哪个角度去分析苏联解体、苏共取消的原因,也不能把这笔帐算在十月革命的头上。

当然,十月革命的意义远远超出苏联一国的范围,它把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第一次变为活生生的现实。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

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

十月革命以来,在苏联、中国等一系列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就是说,是不是按照历史发展规律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崇高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这是一个以前就有争论的问题。苏联解体后,国内外都有人否认现实的社会主义,理由是:社会主义是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为前提的,今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未达到这种水平,更何况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了。他们对于苏联、中国所建立的社会主义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认为它是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即所谓“资本主义前的社会主义”;也有人认为它是资本主义的变种,是“集体资本主义”或曰“国家资本主义”;也有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早产儿”;还有人说它是“被扭曲了的社会主义”,等等。

其实,这种论调,早在八十年前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攻击十月革命时就已出现过,今天不过是老调重弹而已。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与其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的基础之上,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但是对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适应、政治与经济的相适应以及达到这种“相适应”的条件,却存在着辩证唯物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同理解。

十月革命后,列宁针对当时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以“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高度”为理由来否定十月革命的论点,旗帜鲜明地回答说:“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列宁选集》第3版第4卷第777 页)列宁在《论粮食税》这篇著名的报告中谈到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不相称的问题时说:“如果说我们既然承认我国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不相称,‘因而’就不应该夺取政权,那就犯了不可救药的错误。所谓的‘套中人’就是这样推论的,他们忘记了,‘相称’是永远不会有的,在自然界的发展中,也和在社会的发展中一样,这样的相称都是不可能有的,只有经过多次的尝试——其中每次单独的尝试都会是片面的,都会有某种不相称的毛病——才能从一切国家无产者的革命合作中建立起胜利的社会主义。”(同上第498页)显然, 列宁是把建立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逐步发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只是这个历史过程的“前提”和起点。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的经济力量得到迅猛发展,在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水平方面,也居于世界前列。这一历史事实证明,列宁批驳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应当指出,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同19世纪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确实有不少差距,但就其本质而言却是相一致的。看不到差距就会犯超越发展阶段的错误,而否认本质上的一致性,就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而走上邪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的国情,在十三大上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页)这清楚地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马克思所论述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之间的关系。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进一步说明。显然,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地阐明了我国当前社会的历史方位和发展方向,既克服了那些赶超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中国革命和建设是十月革命道路的继续

中国共产党从来认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是十月革命道路的继续,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早在1941年,毛泽东同志就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过:“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796页)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毛泽东同志又说:“我们中国人民正是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取得今天的胜利和成就的。中国人民一贯把中国革命看作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并且以此为莫大的光荣。”(1957年4月18 日《人民日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和失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并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今天,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正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仍然是十月革命道路的继续,是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开拓前进!

标签:;  ;  ;  ;  ;  ;  ;  ;  

人类历史悠久的不朽纪念碑纪念十月革命80周年_十月革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