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电力营销中注重反窃电技术的高效利用,然而,当前窃电行为已经给电力网络的供电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了影响,在反窃电工作中,还可以结合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通过构建完善的用户用电异常监控网络,实现对窃电行为的监控。基于此,本文将对电力营销中的反窃电技术及其管理措施进行系统阐述,以便深入推进电力营销作业计划。
关键词:电力营销;业务范围;反窃电技术;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用电检查工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在社會经济生活中,电力应用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反窃电技术在供电所管理方面的应用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因此,需要根据电力营销的实际情况,提高反窃电技术利用效率,运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对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促使电力营销作业计划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为现代电力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电力营销中引发窃电问题原因分析
(一)用户缺乏必要的法制观念
在开展电力宣传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宣传中往往关注的是社会公益,并未对电力产品商品化给予足够的重视。加上用户用电过程中对于电力产品商品化特点有着正确的认识,人为其本质上是一种无偿的社会公共资源,有着较强的公益性特点,在思想层面上出现了认识偏差,给窃电行为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受到用户用电过程中法制观念缺失的影响,导致他们对窃电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加大了窃电问题发生率,影响着用户用电质量可靠性。
(二)经济利益驱动作用影响
深入分析电力能源的商品化属性,需要关注电力生产成本。当用户使用电力能源的总体消耗量较大,且用电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较少时,会关注电力费用支出。在此背景影响下,电力用户为了减少电力费用,往往会实施一系列的窃电行为。受到这种利益驱动作用的影响,降低自身电力成本支出的同时会损害电力企业生产效益,威胁着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予以处理。
(三)供电部门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力营销环节较多,各环节业务开展中所需的监督协调机制并未发挥出实际的作用,致使各营销环节业务开展中的协调工作效率降低,影响着电力营销作业计划实施。加上部分供电部门营销管理机制不完善,营销人员自身的能力水平有限,难以满足营销业务开展的实际需求,可能会产生供电部门内部人员监守自盗问题,给窃电用户实施违法行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电力营销人员与窃电用户共同配合实施窃电行为时,将会给电力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导致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目标难以实现。
(四)窃电行为惩处力度有待加大
受到各种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影响,电力营销中各种窃电行为的频繁出现,与电力部门对于窃电行为的惩处力度不足有关,致使窃电分子对自身的违法行为并未有着正确的认识,预防窃电行为发生采取的措施并未发挥出应有的震慑作用。受到电力企业针对窃电行为惩处力度不足的影响,致使反窃电工作难以有效的落实,加大了窃电行为发生率,给电力营销业务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相关的法规制度不够健全
当前的电力法规制度对反窃电工作还没有形成严格的规定及管理体系,对窃电行为没有形成完善、有力的惩罚制度体系,一般使用简单的补齐电费和缴纳较少的罚款作为惩罚,直接造成窃电者为了经济利益而存在侥幸心理,从而使窃电行为不断发生。另外,当前针对窃电行为,供电企业只有相应的管理权力,行政部门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使得供电企业与行政管理部门、法律执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配合,协调管理机制缺乏,导致窃电现象时常发生。
二、电力营销中的反窃电技术分析
(一)注重多功能电子计费表的合理安装
结合当前多功能电子计费表的结构特点及实际的应用状况,可知其生产制造中融合了先进的技术,具有良好的全部失压、失流记录功能,并在窃电行为发生时及时地发出报警信号,实现对各种窃电行为的有效预防。因此,电力营销中注重反窃电技术的合理使用时,应提高对多功能电子计费表的正确认识,确保其安装质量可靠性,保持电力营销中良好的反窃电预防工作水平。
(二)加强警企联动反窃电方式使用
为了增强电力营销中的反窃电效果,电力企业应联合地方公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高线损台区、异常用电用户等进行逐一排查,并对用户使用的电能计量装置工作性能进行评估,存在质量缺陷的电能计量装置应及时更换。同时,通过对业务资料的分析,电力企业与地方公安部门应对用电量较大的单位与个人用电情况进行分析,加大涉嫌窃电用户各种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反窃电工作开展有效性。
(三)全面提升月度线损管理水平,规范电力施工
电力市场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对电力企业线损管理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供电企业能够结合自身的电力营销情况,合理设置线损指标,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月度线损管理措施,确保电力营销中反窃电工作开展质量可靠性。全面提升供电企业月度线损管理水平,应从这些方面入手:对馈路线损指标及其他线损指标完成状况进行分析,了解各种窃电行为,并对抄表效率进行分析;对用电普查工作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处理其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处理措施。
三、电力营销中提升反窃电工作水平的管理措施
(一)使用全封闭的一次性电能表表壳
使用这种一次性的全封闭表壳之后,表壳一旦被打开,将不能够恢复原貌。对于当前已经安装的电能表与数据终端,可将表盖中的金属螺丝更换成塑料螺丝,安装过程中只需要滴入专门的胶水,使得打开之后不能再次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有效杜绝私开电能表的情况,防止在电能表表内设置分流电阻、遥控装置等行为的发生。
(二)更换互感器
使用精度更高(0.2S)级的干式组合互感器替代传统的油浸式组合互感器。这主要是因为油浸式组合式互感器可以在里面安装遥控窃电装置,而干式组合互感器则使用整体浇筑的方式,不但使得测量精度提高,而且使得窃电难度增加。同时,还可以将表箱外置的接线盒改为内置形式,在计量箱中使用一次性的防撬封印。
(三)积极使用智能电能表
智能电能表的结构主要包括电压电流采样电路、微处理器、电能计量单元、显示与控制部分、电源5个功能结构。通过使用电压电流采样电路,将采样得到的负载电压、电流信号通过分压、分流处理之后,输入到专门的电能计量芯片中,然后再由芯片内部中的乘法器将电压、电流计算,获得相应的功率值,并使用A/D转换设备,就能够将模拟电信号转换成为数字输入量。随后它能够个微处理器将之在液晶显示器中显示出来。通常,智能电表增加了“失压记录”功能,当发生窃电行为,导致电表失去压力回路时,将记录该失压时间,从而可以据此判断电能表被窃电量,达到防窃电的目的。
(四)使用专门的计量柜、计量屏和反窃电配电变压器
(1)对于高供高计用户,应该在用户的开关室中设置专门的电能计量柜。在高供低计用户的配电室中设置电能计量屏,并在各个屏柜中加锁加封,且钥匙要安排专人管理。
(2)配电变压器的出线瓷套是低压出线端的重要电气结构,要使用专门的箱体将之罩住,保证不打开箱体不能够完成相应的挂线操作,而且箱体的锁应该是一次性的门锁。
(3)配电变压器与计量屏之间的引线必须使用三相四芯电缆,以免出现将计量设备进、出线直接短接等窃电行为。
(4)合理保护电能表中的表尾零线,要确保其中性点的零线是从计量屏柜体中引出,配电变压器中的零线应该与相线连接,并封闭于电缆当中,不得在计量屏柜外进行引接,以减少其中可能出现的窃电行为。
(5)反窃电装置中的电流检测元件应该设置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出线端的下方,并将测量获得的电流值与电能表测量获得的电流值进行比对,从而监控用户是否存在窃电行为。
(五)增强法律宣传效果,维护好市场秩序
为了使电力营销中反窃电工作水平得以不断提升,确保反窃电管理工作落实有效性,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增强法律宣传效果,并维护好电力市场秩序。具体表现在:(1)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电视、广播等渠道宣传反窃电管理中的各种法律,引导用户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2)通过法律宣传方式的合理使用,促使电力用户能够主动的揭露各种窃电行为;(3)不断完善电力市场的各种管理机制,对各种违法收费行为应及时制止,维护好电力市场秩序。
(六)注重内部监督
由于当前电力计量工作开展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给窃电行为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针对这种情况,供电部门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处理。具体表现在:落实责任制,强化电力营销人员责任意识,在科学的管理措施作用下提升反窃电工作水平;开展必要的培训活动,全面提高电力营销人员综合素质;对电能表的使用状况进行监督,必要时应予以更换。
(七)打造出高素质的反窃电队伍
电力企业应结合反窃电工作开展要求,加大专业反窃电队伍的培养力度,通过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开展培训活动、绩效考核等方式的灵活运用,打造出高素质的反窃电队伍,给予电力营销中反窃电工作落实充分的保障,促使各种窃电行为能够得到及时处理,为现代电力企业反窃电工作质量提高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营销中重视反窃电技术及管理措施的合理使用,有利于保持自身良好的生产效益,确保营销目标顺利实现,全面提升电力企业整体市场竞争水平,提高电力部门营销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昊.电力营销反窃电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8):121-122.
[2]杜志.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探讨[J].广东科技,2014(20):61+60.
[3]馬彦斌.常见窃电现象及反窃电之浅见[J].工业设计,2016(5):164-165.
[4]季燕伟.提高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技术措施初探[J].经济视角(下),2012(3):54+76.
论文作者:肖瑞康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窃电论文; 电力论文; 用户论文; 措施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电能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