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图书馆_图书馆论文

论电子图书馆_图书馆论文

浅谈电子图书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图书馆论文,电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的发展从古到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的图书馆,其藏书以印刷型书刊资料为主,通过卡片目录和检索刊物来反映馆藏信息,用户以手检方式查询。第二阶段是自动化图书馆,它采用计算机及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辅助采购、编目、流通、检索以及内部管理,建立本馆或网络系统机读目录数据库和分专业建立二次文献数据库,用户通过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OPAC)和联机情报检索系统终端查询书目与二次文献信息。第三阶段是电子图书馆。在电子图书馆中,图书馆的工作全部自动化,信息全部数字化,建立起采集、处理、存贮和提供电子信息的体系结构。电子图书馆形成后,用户可到图书馆或在自己的办公室、教室、实验室甚至家中利用联网的计算机查询一个或数个图书馆数据库以及网上其它任何信息库。这些数据库既有电子目录的信息,又有图像、声音、计算机文件、电子书刊等媒体。用户检索到所需的信息后,可任意把图像、计算机文件等存储到自己的计算机中,或打印输出,或直接在屏幕上阅读。研究人员可把查询到的信息存储到自己的文件中,组成自己的小型数据库。用户利用获取的信息可完成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工作计划、论文和作业等。这种网络环境的信息采集、处理、存贮、生产以及利用与补充将推动信息智能化服务模式的形成。

促进电子图书馆的形成有三个技术条件,一是高性能低价格的计算机,过去由大型计算机承担的工作现在由微型计算机取代,使各种大小规模不一的图书馆都有能力利用。二是计算机的界面和工具、软件使计算机应用起来越来越简单。三是应用信息向多媒体发展,文字处理、视频编辑、数据管理软件、软件工具、文件传送、全球图文超文本查询、电子出版、电子邮件等应用多种多样。这些基础性因素将促进电子图书馆的形成。

电子图书馆将把我们带入一个获取信息而不必关注信息存放何处的境地,这一变化使物理存储信息的图书馆这一概念向“虚拟”或没有墙的图书馆演变。用户处在一个广大资源的环境中,这一环境是众多图书馆相互联网并开放,如世界性交互网——Internet,已容纳了几千所图书馆的电子目录的加入。因此,高级网络和通信协议使任何地方任何人用计算机都能获取远距离电子图书馆的信息,而高性能低价格计算机、标准的图形用户界面、数字化信息、工具性软件使任何人都能掌握信息获取方法。

“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都是指“没有墙的图书馆”,这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归宿。早在1992年有人下过定义,指出这一概念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全世界范围的图书馆和其它信息资源机构的印刷载体和电子载体的信息和知识[1]。人类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字信息,而且急需多种媒体的信息。这些多媒体信息以大量数字形式存储和传输,极容易在磁与光存储介质中贮存,又极容易在各种通信网络上传输并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没有墙的图书馆”就是适合现实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有三个要素,一是用户,二是数字格式的信息,三是计算机通信网络。综合以上要点,我们把电子图书馆的特点简要归纳为:图书馆不仅相互联网,还与其它信息网络互联,信息数字化,文本、视频、声频等信息在网络上高速传送,用户可24小时获取远程信息而不必关注信息存放在何处。这种超时空多信息获取环境无法在一个图书馆中实现,因而单个图书馆不能称为电子图书馆。

电子图书馆是发展方向。在美国,大多数图书馆处在自动化图书馆向电子化图书馆发展阶段,这一过程要到信息高速公路建立时达到高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经费投入有限,但是仍有许多图书馆想方设法建设自动化网络系统,距离电子图书馆的目标尚远,近一两年内有一部分自动化图书馆将与Internet连接。

标签:;  ;  ;  

论电子图书馆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